APP下载

体育强国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研究

2023-04-15杨国红张晓菲李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二十大强国体育

杨国红 张晓菲 李博

(1.哈尔滨金融学院;2.哈尔滨体育学院;3.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1 体育强国背景下的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体育事业的目标,就是要建成体育强国。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的发展要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把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该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归纳法等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探讨。

2 体育强国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的重心

吉登斯指出,教育强国的本质是教育流动的现代性[2]。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体育教育要素不断流动,教育的态度、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塑造了我国高校体育新的价值观。

2.1 更加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是文化,是产业,是外交,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要通过体育这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引导,激发大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2.2 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而应是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健康为本的意识扎根于心,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坚定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体育运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2.3 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体现

体育强国背景下,要求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拥有展示的平台。以个性化教学为手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俱乐部、选项课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国内一些大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进行探索。

3 体育强国背景下大学体育发展新趋势

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略。

3.1 教育理念由功利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学校体育领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4],解决目前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将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由功利主义转向为人本主义。而这种人本主义也成为大学体育的国际新趋势,是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教学方向,使体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大众化的体育教育,要将体育运动效果与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兼顾,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在人本主义理念的引导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需要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个性、人性、潜能等方面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具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3.2 教育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创设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与强国的体育教育接轨,将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改造成更加全面、系统的多元化体育教学[5]。

首先,要实现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内容设置。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倾向的不同,实现差异化教育,大力实施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休闲体育、生命体育、冒险体育、生态体育等项目。其次,可以使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要将传统的大学学校体育拓展为生活体系,模拟生活化的情境,实现体育教学的生活化设计,真正实现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使学生更放松、更自然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进而保证全民健身活动参与度的提高。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石,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党的二十大背景下,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实施力度,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应运用现有的资源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积极发展,高效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扩大民族体育的发展范围,挖掘民族体育项目,激发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3.3 教育模式多样化,手段科技化

体育强国孕育产生了影响世界的教学模式:英国的户外体育运动模式、德国与瑞典的体操教学模式、美国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日本的快乐成功教学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根据各国的国情和课程目的的不同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种类。模式的多样化为大学体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可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举措赋予了高校体育教育新的历史责任,我国体育教育一直以来强调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主[6],但在推进体育强国的影响下,要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的主体间性与元认知的形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自主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构建。以运动为载体,强调体育的参与和融入程度,创设一种轻松快乐、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体育教学生态,提高大学生全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教学手段随着强国的发展变得更科技化,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逐步渗透高校体育,作用于运动技战术分析、学生日常锻炼等方方面面,学生运动参与、认知训练和比赛的方式也随之改变[7]。现代化手段帮助大学生培养健身习惯,为大学生和世界接轨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3.4 教育评价由结果性向过程性转变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加快,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大学体育为适应时代发展,已经出现体育评价从传统的体质观到现在的强国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即大学体育教学评价由原来的结果性评价到现在的过程性评价的转变。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将结果式评价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状态、方法、成果四位一体的过程式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充满体育锻炼的信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怡情益智,让体育这种生活方式伴随着大学生展现出其价值功能和历史使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党的二十大以来,体育强国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强国以奥林匹克为载体,以各类体育项目为平台,以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动力,要求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必须能够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跟上体育发展的步伐。体育强国的背景下,要求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个性体现,以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教育理念由功利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教育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教育模式多样化、教育手段科技化、教育评价由结果性向过程性转变,将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

4.2 建议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如何实现学校体育的新发展格局,则需要围绕“质的提升”,展开系统思考与构建。应着眼于长远目标,从基础制度、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科技创新、话语权探索等方面进行环境上的准确研判与路径上的全面设计,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夯实基础。

4.2.1 积极参与国家体育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做制度的发起者和制度的领导者,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8],拥有体育制度的话语权与制度的设置能力,这是高校体育加快实现体育强国速度的重要制度策略。大学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应积极融入体育强国中,要与世界高校体育进行积极对话,体现高校体育在中国体育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待体育强国背景下的高校体育发展的正确态度。

4.2.2 用制度作为保障,加强高校体育师资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增强体育教师培训的实用性[9]。组织教师学习体育强国的世界前沿的相关理论,学习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要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推行体育教师交流与互动。

4.2.3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高校更要涵育高品质大学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平台教育优势,构建新时代体育大思政格局,强化价值引领,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塑造人格的体育工作宗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手段[10]。

4.2.4 加强体育科技创新。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要求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基础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也将强化科技助力,构建科技体育协同平台等作为体育的重点工作内容[11]。可从政策支持、创新模式、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构建生态开放,市场活跃,具有创新动力的体育科技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二十大强国体育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