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这十年
2023-04-15王志英
□ 王志英
十年是个很特别的时间跨度。它足够长,让一些长期的变化可以发生;它又足够短,让我们不至于忘却这个地方以前的样子。这十年,我的家乡——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小张坞村,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煤油灯到组合节能灯
煤油灯算是采光领域一个划时代的标志。煤油灯之前,还有一个小油灯的漫长岁月。
小时候村里唱家戏,台口总要吊着两只大灯盏,里面放着几条粗灯芯,灯盏里倒着好多食油。食油是从本村油坊打来的,因此我们说它是“官油(集体的油)壮捻(很粗的灯芯),照亮戏园一片”。在村民的家里,那是一种比台口灯盏小得多的小灯盏,如果要纳鞋底、上鞋帮、缝衣裳、做丝线活就得坐在离灯很近的地方。
后来有了煤油,戏台台口就改成了汽灯照明。与汽灯相对应的是家里的自制煤油灯和后来出现的玻璃罩煤油灯。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有了路灯,村民家里也安上了灯泡,有的还安装了电棒。
这十年更上一层楼,安装了节能灯,进而又有了组合节能灯,钱是越花越少,光却越来越亮,整个小张坞村,一到晚上都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从棉花柴取暖到用电器取暖
小时候,天气非常冷。当时上小学的我们为了取暖就轮流从家里抱棉花柴取暖,教室里暖和了,人的眼睛却被熏得直流泪。
后来改用火炉子取暖,把晋城煤抹成“泥基”。用“泥基”烧火炉取暖,这在小张坞村沿用了几十年。
再后来就改用铁火炉,用烧钢炭取暖。
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蜂窝煤炉”,又有人发明了蜂窝煤炉带暖气片,村里便普及了“蜂窝煤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又有了家用小锅炉。小张坞村就有些人买了小锅炉、暖气管和暖气片,供暖时间从早上起床一直持续到晚上睡觉。
这十年,政府又采取降低电费的办法,免费给村民家安装空调或电器,用电器取暖,老百姓高兴坏了。
从摇把电话机到智能手机
原来,村大队有部摇把电话机,上面放着一个听筒,旁边有个摇把用来拨电话;后来,揺把座机变成了拨号座机;拨号座机又变成了“按号”机。再后来,村里就有了BB 机、“大哥大”、手机,有的家庭还安装了电话座机。
这十年,村里又普及了智能手机,许多人都玩起了“微信”,村里还成立了两个“小张坞村网格便民服务群”,共有770 多个用户。村民们用微信交朋友、发短信、看新闻、看戏曲、支付购物、导航……几乎成了“一部手机走遍天下”。
从人力收麦到机械化收麦
过去收麦,靠的是人割、人捆、人运、人碾、人扇、人晒,因而得经过几道工序:过麦场、备农具、割麦子、捆麦子、拾麦穗、运麦子、摊场、碾场、擞场、起场、扇场、晒麦、入库。人力收麦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一个多月。
这十年,麦收就大不相同了。只需要请来一台联合收割机,再把汽车(或拖拉机、农用车)开到地头,然后就等着把粮食装进车里,运回来后再晒干扬净就可以入库。这叫“机械化收麦”,既省时,又省力,还省钱!
从锅灶到电磁炉
锅灶大致经历过这么几个阶段:柴草灶、炉火灶、煤气灶、电磁炉。柴草灶曾是小张坞村最普遍的一种原始锅灶,燃点低,火力弱,不耐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里有了“炉火灶”,因为燃料是费用昂贵的焦炭和钢炭,小张坞人一般用不起,但人们仿照铁炉盘起了土炉,烧泥基。
后来有了蜂窝煤炉,火力虽比大铁炉小一点,但小巧方便,便宜耐用,更适合于农村。
这十年,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有了液化石油气,由于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价格低、操作方便,便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煤气罐”和“煤气灶”便应运而生。近年来,又出现了“电磁炉”,因为火力高,速度快,成了人们喜爱的“洋锅灶”。
从四眼甜水井到供水城市化
小张坞村地处咸水水带,过去全村只有四眼靠泊池的甜水井。
后来,为了解决吃水含氟量高的问题,村里打了一眼深井,建了一座水塔,把供水管道铺到了各个巷口,定时供给村民吃水。后来,由于水位下降,村“两委”又在学校打了一眼更深的深井,供水管道直通各家各户,定期供水。
这十年,盐湖区通过“资源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城乡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小张坞村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和吃水安全问题。
从土井深井到引黄深井双配套
解放前,小张坞村几乎没有水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上世纪50 年代打了30 眼土井,60年代打了20眼“大锅锥”井,70 年代及其以后打了20 眼深井。
提水机具也不断升级换代。最初是辘轳水斗,合作化后多为牛拉或人推链式水车,再后,就由人畜动力变成机械动力,先是锅驼机、后是柴油机,汽油机。农村供电后,又变成了离心泵,潜水泵。
进入70 年代,运城地委、行署决定开建尊村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小张坞村就是从80 年代开始完成黄河水进村、进队、进地配套工程的。
这十年,小张坞村进一步完善引黄工程和深井工程双配套,使全村7080 亩土地全部实现了农业水利化。
从犁楼耙耱到农业机械化
过去,村民耕作都用传统的犁、楼、耙、耱等农田耕作机具。1953 年后,开始使用新式步犁和双轮双铧犁。1960 年后,小张坞村开始用拖拉机耕地。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开始还依靠牲口。后来,就用成了中小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
这十年,随着生产的大力发展,村民购置回许多拖拉机、灭茬机、播种机、旋耕机、脱玉米机等一系列机械化农机具,久兴农种植合作社还开始使用农用植保飞机喷洒农药,全村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从断断续续送电到实现农业电气化
小张坞村从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开始供电,但越是农忙的时候越肯停电,连浇地的村民也得睡在井台上等来电。
1981 年前半年,供电部门在小张坞村建成一座“变电站”,开始正式运营,电力正常走进了小张坞村,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又方便了生活用电。
上世纪80 年代后,特别是这十年间,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电磁炉、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大量涌进小张坞村,小张坞村初步实现了电气化。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家乡巨变就是祖国巨变的缩影,它用不可辩驳的事实,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