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

2023-04-15杨晓萍

高教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茶学专创生物化学

杨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

专创融合指的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1]。专业教育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可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深化和有力补充,创新创业教育必需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否则,它们的分离必然会导致人才发展缺乏源动力[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阵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谋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和难点[3]。由此可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突破,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经济创新驱动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国茶产销量稳步增长,茶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发展机遇与市场竞争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急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茶学发展的基础科学,其相关知识及研究成果为茶树育种和栽培、茶叶的加工及综合利用、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等茶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不断深入的研究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开展基于专创融合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从而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茶学专业人才,切实有效地提升茶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茶产业健康长足发展。

一 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结合不足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是基于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来研究茶树中特征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5]。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包含的内容理论性强、知识面广且结构复杂,特别是咖啡碱、茶多酚类等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以及制茶过程中不同物质的变化,这些相关知识十分抽象、微观且逻辑性强,令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茶叶生物化学是目前茶学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特别是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茶树功能基因、茶树次级代谢关键酶及基因、茶叶代谢组学与品质化学等的相关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5],然而这些能吸引学生兴趣与求知欲的热点知识在目前所用教材中还并未涉及;同时,由于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庞杂,而目前国内主要涉茶高校茶叶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时偏少,大多只有30~40 学时[6],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然会有所舍弃,对某些知识点的讲授只能浅尝辄止,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当然,因高等学校扩招而被动升学的学生数量在日趋上升,也导致了高校不爱学习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另外,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过程明显缺乏,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时感到乏味,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课程内容与“双创”意识结合不足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茶叶中各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分布与功能,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降解,茶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茶叶品质化学基础等。尽管课程内容与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和茶文化等产业密切相关,但在传统讲授过程中多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利用茶叶生物化学相关知识来揭示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茶产品开发等相关产业中现有的问题或内在的机理,缺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用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去分析、探讨这些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或创新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也没有着重培养学生从专业基础知识出发开辟茶产业发展新道路的意识。在传授茶叶专业知识的同时,缺乏把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与茶产业有机融合,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培养不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比如,在讲授茶多酚功能时,往往单纯地讲解茶多酚具有哪些功能、为什么具有这些功能,却很少讲解如何利用茶多酚的这些功能开发新产品及相关的成功案例,而这些成功案例恰好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

二 基于专创融合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思路及措施

为推进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本课程建设秉承“专创融合”的宗旨,以强化对学生的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思维培养为目标,拟从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内容、将专创融合案例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多样化教学考核方式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展开课程建设与实践。

(一)转变教学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其目标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7],其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就是要培养符合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面对这种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基于专创融合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能力、综合跨学科的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等,转变固有教学思维,勇于大胆创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体学习意识,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让课堂特别是实践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二)优化教学内容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发展的基础科学,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专业的认同感。作为茶学学科的基础,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为茶树育种和栽培、茶叶加工与综合利用、茶文化和茶叶贸易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为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5],因此,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及时补充和更新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特别是茶树功能基因、茶树次级代谢关键酶及基因、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和茶叶代谢组学与品质化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研究进展;挖掘茶叶的内含成分及其合成代谢与先进的栽培技术、优良的茶树品种、新颖的茶深加工产品及绚丽多姿的茶文化等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学生领略、见识或感受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魅力,启发学生在相关领域的思考,进而激化学生的创新意愿,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茶叶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与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加工与贸易和茶文化等产业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在魅力及给茶产业带来的无限活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萌发创业的遐想。

(三)专创融合案例引入课堂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专创融合”案例有机融入课堂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茶产业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增强课堂趣味性和让学生产生代入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以风靡世界的奶茶为例,所谓奶茶,就是牛奶与茶的融合,实质就是让牛奶中的蛋白质与茶中的茶多酚络合形成细腻均匀、滋味醇和的茶乳酪,这是茶叶生物化学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奶茶自起源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由最初的将奶加到茶汤中衍生到珍珠奶茶、丝袜奶茶、果奶茶和奶盖茶等的出现,然而,真正掀起奶茶热潮的则要归功于新茶饮的出现。新茶饮是针对年轻“新新”消费者为主要客群的茶饮品牌,将数字化和新技术应用在奶茶的加工制售过程中,采用创新思维将各式各样的茶底、水果、酸奶和冰淇淋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让奶茶成为美味和时尚的结合体。

通过将这类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专创融合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利用课堂、老师、网络和学校的各种创新平台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改进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针对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通过采取提问式教学、对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及小组汇报展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比如,在讲授制茶原理时,讲到为什么采用相同鲜叶为原料,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得绿茶、红茶,为什么绿茶的汤色是绿色的,而红茶的汤色是红色的呢?通过这种对比、提问的方式,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阐述绿茶加工首先要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红茶加工则是要先调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茶多酚是否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是致红绿茶品质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而让学生明白绿茶加工时要尽量避免茶多酚氧化及如何避免茶多酚氧化,而红茶加工时则要让茶多酚充分氧化及怎样处理才能让茶多酚充分氧化,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这些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还可较好地培养并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配套实验是专业研究的工具课,为茶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检测方法及研究手段,也是将茶叶生物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桥梁。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实验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提高和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如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单一,操作步骤明确,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就能顺利完成实验。尽管在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但在实践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主动思考,且由于各实验相对独立,相互间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结果无法进行有效评价和创造性探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拟在继续开设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让学生自由组队开设部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正在开展的SRF 项目自主设计相关实验。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光照对茶鲜叶质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该影响来开发相关产品,可通过让学生对不同品种茶树进行不同程度遮阴处理,然后检测各处理样品的理化成分,根据检测结果要求学生分析遮阴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成分积累的影响,进而筛选适宜加工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及应对茶树采取合适的遮阴处理等。通过开设这种有一定连续性、挑战性及应用性的开放性实验,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加强团结协作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建立多样化教学考核方式

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多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采用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为了推进茶叶生物化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真正做到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到茶学专业知识教育中,本课程将建立过程性评价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创新的过程,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新创业元素嵌入到学生的考评中。

本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如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作业和雨课堂平台测试、网络内容自主学习情况、布置的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其他相关教学活动参与情况等,该考核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如通过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题型或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解答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要求学生汇报展示自主设计的实验、新产品、新工艺或评价某个热点问题,通过学生的演示讲解或创意的阐述来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采取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七)加强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开展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培养一批专业课程好、又具有强烈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这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开展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质量的建设是关键因素,这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尽管授课的专业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丰富的实践技能,能够引导与有效地援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但是由于现阶段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及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茶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思考,致使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发挥。

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课程充分融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能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专业性和内容丰富性,相关授课教师需要改变思维,主动开展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植入含茶的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创新创业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通过开展教师创新创业实践培训、教师创新创业大赛等措施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和较优结构的教师队伍,推进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当然,开展茶叶生物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也有助于推动茶学专业教师把茶学学科的社会实践经验、前沿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等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 结束语

茶学专业是我国的特色专业之一,茶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由于我国的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近年来我国的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下跌,急需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创新来引领茶产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是引领我国茶产业走向辉煌的主力军,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茶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茶叶生物化学课程首当其冲,要积极开展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在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基础上,促进他们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发展。面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茶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面上新的茶产品大量涌现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茶叶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懂得茶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原理,了解茶叶的保健功能,掌握学科前沿发展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在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市场上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茶学专创生物化学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