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

2023-04-15周玲艳王丽敏唐辉武梁雪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周玲艳,王丽敏,唐辉武,梁雪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能与作用,也明确了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纲要》还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2]。

高校各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负有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责。在新时代“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纲要》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和有效途径,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课题。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承担专业教育任务的教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特色及育人目标,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与专业知识高度相关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专业课的广度、深度及温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主要是自然科学课程。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技是未来世界重要竞争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性强、应用范围广、技术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在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培育科学共同体的文化观念。

一、强化思政元素,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梳理本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战略部署,明确建设方向,提出工作要求,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以“十大育人”体系作为努力方向和具体路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行业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意见调查,结合学生教学实践和就业情况,合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把人才所需的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团体意识、规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思政元素相融合,形成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人文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全方位覆盖和思政元素充分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人才培养格局。

二、促进思政教育,建立专业课程群

专业课程具有共性特征,同时,具体学科专业课程具有个性特征,即一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表现为多门课程形成的课程群,课程群内部的具体课程之间往往存在差别[3]。

通过梳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等各类课程内容的相关性,生物技术专业建立了遗传学课程群,主要包括“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4门专业基础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4门专业课,以及“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细胞工程大实验”“微生物工程大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等4门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完善以“遗传学”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思政元素在课程群的核心课程课中的运用,深层挖掘课程的育人特色,融合文化素养、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结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赛促学等多种实际模式,整体建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案安排、课程实施等实际环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材以及管理体系当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全方位覆盖。

根据课程群建立相应教学团队,其中,“遗传学”课程群校所结合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植物生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基于大数据的生科与农科融合的高通量特色课程群教学团队是校级教学团队。生物技术专业教师通过团队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团队教师党支部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小组,开展课程思政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师资培训等。通过建设“遗传学”课程群校、所结合教学团队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立项,团队成员包括研究院所科研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验管理人员等。另外,“细胞工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的相关课堂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立项,生物技术专业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立项。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和实现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全员参与。

三、强化思政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4]。教师应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既要做好“经师”,又要做“人师”。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以省级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南粤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为领头羊,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集体备课制。同时,通过专业负责人领学、专家辅学、支部促学、教师互学等方式,引导教师对接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加强教师学科和专业的责任意识教育,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使命担当,提高对学科内容、专业知识、社会价值观的认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

学校、学院、团队多级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和讲座,举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向同行。同时,发挥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名师,发挥先锋示范效果。同时,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等在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推进“三全育人”。

专业课教师应丰富学识,提升修养,掌握前沿,善于创新,亲和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会,发挥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通过现身说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做到教学有温度。同时,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拥有“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教学名师”“仲恺青年学者”“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等优秀教师,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思政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先决保障条件。

课堂语言是融知识传输和课程思政的载体和媒介,专业教师还要提高语言艺术和教学艺术,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不是“思政泛化”,要如盐入水,自然而不留痕迹,真正将知识教育、能力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生物技术专业通过教师座谈讨论、组织青年教师走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课堂及校级“十佳教师”与“教学名师”的课堂,感受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艺术。

四、挖掘思政元素,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明确每门课程教学内容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设定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和教育效果,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细化课程建设方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程的引领、浸润、深化和拓展作用,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音频、动画、视频、动态图片、微课等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平台、教学移动终端平台,在网络课程平台上提供《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这就是中国》等与专业相关的视频资料,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向纵深发展和深度融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加入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国内外文献资源,实现师生从现实到虚拟、从线下到线上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无障碍的互动教学,更好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党支部建设相结合,党支部活动与课程思政研讨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党员。教工党支部成立立德树人学习型党小组、科学研究创新型党小组、乡村振兴服务型党小组;学生党支部分为就业提升学习型党小组、考研竞赛创新型党小组、考公“三农”服务型党小组。教工党小组与学生党小组对接开展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践行“三全育人”。生物技术专业与深圳华大基因共同建立了“仲华基因科技产业班”,与广东凯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仲恺凯普生物医学工程班”,华大基因的专家教授与我校教师共同为产业班的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共同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广东凯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专家教授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医学检验的相关技术等。2020年以来,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新冠病毒检查,体现了学生的勇于担当、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五、拓宽思政资源,整合第一第二课堂

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育人环节相结合,实现课程思政由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延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学科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团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将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师生关系、学术氛围等资源要素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思政,通过专题学习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解析,“仲恺故事,香凝精神”的传承渲染,以及专业教育、劳动课程、志愿者活动等,增加学生的爱国爱校、知农爱农及劳动意识。

生物技术专业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抓手,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教师充分利用科研平台,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和各类科技活动,科研项目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创新基金、科技竞赛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部分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科研项目支持下,生物技术专业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深造能力与就业能力等。

六、推进思政教育,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建设成效。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和教学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等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课堂教学评估和教学比赛评比中。将课程思政纳入新入职教学培训内容,开展基于专业和课程特点的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效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检测指标;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立“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思政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创新意识、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及社会责任担当等。通过从思想引领、院校管理到教师组织实施,从教师、教材、教法、考评和实践,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多个方向聚焦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