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浙江钩瓣叶蜂属一新纪录种

2023-04-14陈小荣周荣飞朱志成吴素美刘萌萌李泽建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叶蜂单眼光泽

陈小荣,周荣飞,朱志成,吴素美,刘萌萌,李泽建

(1.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保护中心,浙江 丽水 323800;2.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3.丽水市林业局∕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 丽水 323000)

叶蜂是一类林木食叶害虫,多数种类的幼虫危害植物叶片,少数种类钻蛀植物茎干。目前,全世界已记录叶蜂近10000 种。钩瓣叶蜂属(MacrophyaDahlbom,1835)是 膜 翅 目(Hymenoptera)叶 蜂 科(Tenthredinidae)叶蜂亚科(Tenthredininae)内的第三大属,目前世界范围内已记录319 种,中国已记录179 种[1]。

2022年4月以来,笔者先后8 批次对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片区的叶蜂资源多次进行了野外调查与标本收集。目前,共收集钩瓣叶蜂属昆虫标本7 头。基于查阅研究文献与核查模式标本,经鉴定发现浙江省新纪录种1 种:朱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zhuiLi,Liu & Wei,2016),该种属于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group)种类。现报道如下。

1 钩 瓣 叶 蜂 属(Macrophya Dahlbom,1835)

TenthredosubgenusAllantusfamily Ⅲ;Klug,1814,P.130。

TenthredosubgenusMacrophyaDahlbom,1835,P.11;Norton,1862,P,116(N.Amer.Catalog)。

TenthredosubgenusMacrophya s. str.;Hartig,1837,P.291。

MacrophyaDahlbom;Westwood,1840:53。

Type species:Macrophya montana(Scopoli 1763),M.Blank and Andress Taeger,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52(2),1999。

属征:参照中国钩瓣叶蜂属专著进行[2]。

2 朱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zhui Li,Liu & Wei,2016)

朱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zhuiLi,Liu & Wei,2016)(图1)为浙江省新纪录种。

图1 朱氏钩瓣叶蜂成虫

Macrophya zhuiLi,Liu & Wei,2016.Zoological Systematics,303。

观察标本:正模♀,CSCS11040,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石碾子沟,E110°33′10″,N30°00′35″,710 m,2011-Ⅵ-1~3,李泽建& 朱朝阳采。最新材料:1♀,LSAF22038,浙江省庆元县黄皮湿地至桥陌村,E119°9′36″,N 27°42′58″,957m,2022.VI.8,李泽建&朱志成采,乙酸乙酯。

雌虫:体长10 mm;体黑色;口须污褐色;上颚基半部、上唇、唇基、单眼后区后缘及两侧细横斑、前胸背板后缘及侧缘、翅基片外缘、中胸背板前盾片底部1 对长三角形小斑、中胸小盾片、小盾片附片、后胸小盾片两侧、腹部第1 背板中央后缘狭边、腹部第2~4 背板侧角横斑、第7~8 背板中央、第10 背板中央、各节腹板后缘、前中足基节端缘、后足基节端部及外侧基部卵形小斑、各足转节、前足股节前侧、中足股节基部和端缘、后足股节基部约1∕3、前足胫节除外侧黑色纵条斑外、中足胫节除外侧基部黑斑和端部黑斑外、后足胫节背侧中部约1∕2 长斑、前中足各跗分节大部、后足基跗节背侧端大部和后足第2~5 跗分节几乎全部,黄白色。体毛短密,银褐色;鞘毛稍微弯曲,浅黄褐色。翅淡烟色透明,无烟斑,翅痣和翅脉黑褐色。

头部背侧光泽强烈,额区刻点十分稀疏浅弱,大部光滑,刻纹模糊;上眶内侧具小型光滑区域,无明显刻点与刻纹,光泽强;上唇与唇基光亮,顶面具十分稀疏细弱的刻点,刻纹模糊。中胸背板光泽较强,刻点不粗糙,稍细浅密集,刻点间光滑间隙显著,刻纹微弱;中胸小盾片光亮,顶部具少许浅弱刻点,无明显刻纹;小盾片附片光泽微弱,刻点与刻纹稍明显;后胸小盾片较光亮,无明显刻点,刻纹细弱模糊。中胸前侧片具明显光泽,刻点略显粗糙密集,刻点间光滑间隙狭窄,上半部刻点稍大,下半部刻点稍细小;中胸后上侧片光泽暗淡,皱纹粗密;中胸后下侧片前缘高度光滑,无刻点和刻纹,光泽强;中部凹陷区域光泽强烈,刻纹稍明显;后部区域具少许粗显大刻点,刻纹稍明显,背缘刻点较粗糙;后胸前侧片光泽微弱,刻点细弱稍密,刻纹模糊;后胸后侧片具光泽,刻点稀疏浅弱,刻纹明显,背缘刻点略显粗糙。腹部第1 背板光亮,两侧具少许浅弱刻点,中部几乎光滑;其余各节背板较光亮,第2~5 背板基部约2∕3刻点密集,细浅分布,刻纹细弱,端部约1∕3 刻点稀疏;第6~10 背板具细小刻点,密集分布,刻纹细弱,稍微密集。后足基节和后股节外侧具细弱刻点,刻点间光滑间隙不明显,具细弱刻纹,稍具光泽。锯鞘端缘具十分细弱的刻点,刻纹模糊。

上唇中部隆起,端缘稍截形;唇基宽大,亚方形,基部宽于复眼内缘下端间距,两侧向前明显收敛,前缘缺口深半圆形,侧角较宽长,亚三角形,端缘不明显尖锐;颚眼距约0.4 倍于中单眼直径;中窝浅弱,圆点状;侧窝深,短纵沟状;额区下沉,中部向下凹陷,额脊较宽钝,单眼顶面稍高于复眼顶面;单眼中沟细浅,单眼后沟模糊;POL∶OOL∶OCL=5∶12∶8;单眼后区隆起,宽长比约等于2,侧沟前部2∕3 较浅,后部1∕3 宽深,向后稍分歧;背面观后头两侧向后收缩,后颊脊全缘式。触角粗短丝状,约1.3 倍于头胸部之和(13∶10),约1.2 倍于腹部长(13∶11);第2 节长近等于宽,第3 节约1.4 倍于第4 节长(10∶7),约0.75 倍于第4~5 节之和(3∶4),鞭节亚端部不明显膨大,端部侧扁,端部4 节不明显短缩,末端节稍变细。中胸小盾片隆起,顶部圆钝,无脊和顶点,顶面与中胸背板顶面相齐平;小盾片附片具明显中纵脊,较低钝;后胸小盾片中纵脊低弱,不明显;中胸后上侧片背缘的平台约0.8 倍于中单眼直径宽;后胸后侧片后角圆钝,无明显附片;淡膜区间距约2.0 倍于淡膜区宽。后足胫节内端距约0.64 倍于后足基跗节长(16∶25),后足基跗节较细长,不加粗,约1.2 倍于其后4 跗分节之和(25∶21);爪内齿稍短于外齿。锯鞘短于后足基跗节(19∶25),鞘端稍短于鞘基(9∶10);锯鞘侧面观端部圆钝。前翅cu-a 脉位于1M 室基部1∕3,2r 脉交于2Rs 室端部1∕4,2Rs 室稍长于1Rs 室,外下角稍尖出,臀室收缩中柄约2.0 倍于1r-m 脉长,近等于cu-a 脉长;后翅臀室具柄式,臀室柄约等长于1∕3 倍cu-a 脉长。雌虫锯腹片共21 锯刃,锯刃较平直,中部锯刃通常具1~2 个外侧亚基齿和4~5 个内侧亚基齿,刃齿较大且少数,节缝刺毛带较宽,刺毛稍密集,基部起第8~10 锯刃如图2 所示。

图2 雌虫锯腹片和中部锯刃

雄虫:未见。鉴别特征:本种与尖唇钩瓣叶蜂(M. acuminiclypeusZhang & Wei,2006)近似(图3),但前者头部背侧光泽强烈,额区刻点十分稀疏浅弱,大部光滑;唇基宽大,前缘缺口深半圆形,侧角较宽长,亚三角形,端缘不明显尖锐;单眼后区两侧后缘细横斑黄白色;前胸背板前角黑色无黄斑;中胸背板前盾片底部具1 对长三角形黄白斑;后胸小盾片不完全黄白色,中部具黑斑;腹部第1 背板中央后缘狭边黄白色,第2~4 背板两侧具明显黄白斑,第5~6 背板完全黑色;后足胫节背侧中部黄白斑占后足胫节1∕2 长;后足跗节大部黄白色,仅基跗节基部具黑斑;前翅臀室中柄长,约2 倍于1r-m 脉长,几乎等长于cu-a 脉长;雌虫锯腹片中部锯刃齿式1-2∕4-5,锯刃较平直。

图3 尖唇钩瓣叶蜂成虫

采集方式:网捕法。地理分布:浙江省(百山祖)、湖南省(壶瓶山)。

3 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 group)已知种类地理分布名录

经过查阅最新研究文献,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group)世界范围内已记录13 种2 亚种,中国分布10 种1 亚种[2],采集生境如图4 所示。

图4 最新研究标本采集生境(百山祖国家公园,浙江)

1)尖 唇钩 瓣 叶 蜂(Macrophya acuminiclypeusZhang & Wei,2006)[3],分布于中国(湖南、江西、福建)。

2)花胫钩瓣叶蜂(Macrphya coloritibialisLi,Liu&Wei,2016)[4],分布于中国(甘肃)。

3)拟黄斑钩瓣叶蜂(Macrophya falsificaMocsáry,1909)[5],分布于日本。

4)黄 斑 钩 瓣 叶 蜂[Macrophya flavomaculata(Cameron,1876)][6],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西)。

5)白蜡钩瓣叶蜂(Macrophya fraxinaZhou &Huang,1980)[7],分布于中国(四川)。

6)卡 西 钩 瓣 叶 蜂(Macrophya khasianaSaini,Bharti&Singh,1996)[8],分布于印度。

7)曼 甘 钩 瓣 叶 蜂(Macrophya manganensisSaini,Bharti&Singh,1996)[8],分布于印度。

8)细瓣钩瓣叶蜂(Macrophya parviserrulaChen&Wei,2005)[9],分布于中国(四川)。

9)方凹钩瓣叶蜂(Macrophya quadriclypeataWei&Nie,2002)[10],分布于中国(湖南、贵州)。

10)横斑钩瓣叶蜂(Macrophya transmaculataLi,Liu&Wei,2018)[11],分布于中国(西藏)。

11)角唇钩瓣叶蜂(Macrophya verticalisKonow,1898)[12],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缅甸、印度。

12)角唇钩瓣叶蜂黄柄亚种(Macrophya verticalis tonkinensisMalaise,1945)[13],分布于中国(云南);越南。

13)角唇钩瓣叶蜂指名亚种(Macrophya verticalis verticalisKonow,1898)[12],分布于印度。

14)郑 氏 钩 瓣 叶 蜂(Macrophya zhengiWei,1997)[14],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

15)朱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zhuiLi,Liu &Wei,2016)[3],分布于中国(浙江、湖南)。

4 小结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钩瓣叶蜂属浙江一新纪录种朱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zhuiLi,Liu & Wei,2016),提供了该新纪录种雌虫描述、地理分布、鉴别特征和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group)已知种类分布名录。该研究成果在叶蜂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分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分类价值,对叶蜂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叶蜂单眼光泽
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外伤致单眼盲者健侧眼视觉功能受损的法医学鉴定1例
食肉动物眼睛向前,而食草动物长两边
《the revision of subjunctive mood 》教学设计
沂源县飞机施药防治松阿扁叶蜂技术研究
麦叶蜂的破绽
丝柔尽现
蓝莓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