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职业素养的修证之道
2023-04-14刘彦华
刘彦华
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坚守初心,专注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进院校工程”“职业素养教育进企业工程”等项目,持续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改革开放红利,到政策红利、劳动力红利、技术进步红利等,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现在,正是到了靠职业素养获得红利的时候。”
许琼林,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服务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职场72修为体系”创立者。“修职业之为,证素养之悟”,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坚守初心,专注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进院校工程”“职业素养教育进企业工程”等项目,持续助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
职业素养红利时代已来
职业素养这一课题正越来越引起国人的重视。
在许琼林看来,随着国家进行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目标。
“职業素养作为社会软资源,应用到生产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是一本万利的巨大作用。“许琼林分析认为,首先,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则需要各方的职业素养发挥作用。其次,提升了职业素养,企业的投资人与管理者会更加关注员工的发展与利益,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再次,提升了职业素养,员工则会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应该与企业的利益相融合,自觉地与企业的管理要求和发展取向相一致。另外,提升了职业素养的企业就会上下同一意志,保持信心,形成和谐发展、包容发展、共享发展的局面,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对于许琼林而言,进入职业素养教育领域,并非偶然。
许琼林曾在媒体从业多年,2000年工作调动,进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从事民营经济研究。不过,几年下来,一种缺憾感愈发强烈——天天研究民营经济,却并不真正了解一家民营企业的运营。
于是,为深入研究创业者由创业梦想到创业成功的路径,借助江淮汽车想要在北京发展一家乘用车经销商的机会,许琼林再次改换跑道,弃文从商,开始涉足汽车销售行业,亲身经历创业的酸甜苦辣。
下海创业,许琼林却非一般的创业者,他始终未忘自己“求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之道”的初衷,以创业体验者的心态,通过对自己及周边创业者和企业的发展经历不断反思,基于切身感悟,出版了《就这样,挺过创业难关》《做企业说到底就是做人》等多部创业与企业管理专著。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贷款难、准入难、市场拓展难等诸多问题,除了这些外部问题,在企业内部其实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许多企业从投资人到管理者,再到一线员工,都存在着职业素养提升的课题。”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身兼创业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许琼林敏锐洞察到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开始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尝试有计划地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短短几年,许琼林明显感受到了员工职业素养提升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全面变化,企业也引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位领军性人物的青睐和投资。
许琼林回忆称,“我当时正好也想要心无旁骛地从事职业素养教育研究和推广,便借机将股份转让了出去,拿着这笔钱成立了修证公益基金会,专门开展职业素养研究、教育和培训推广。”而他在经营企业时引导员工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理念和做法也成为了后来修证公益基金会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的雏形。
以理论创新谋未来
职业素养虽被誉为职业人成长和成功的第一力量,但究竟什么是职业素养,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结论。
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念要求,加上自己原本从事民营经济研究,在企业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职场对员工的基本需求,以及员工在做人做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成功的关键性素养需求方向,经过20余年持续研究和实践,许琼林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职业素养理论。
“职业素养,很多人谈及这个问题都认为它很重要,但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它就像我们上班乘坐的职场之车,看似无形,却也有着自己的完整内核,归纳而言就是诚信、专业、积极、谨慎四个方面的系统,分别对应着车辆的承载系统、行驶系统、动力系统和安全系统。”在采访中,许琼林向《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做了进一步说明:“诚信”是职业素养之车的“承载系统”。国人说“人无信不立”,忠诚和信誉是职场上赖以承载别人给予托付的车架子,别人信得过你多少就会给你多少生意和事业;“专业”是职业素养之车的“行驶系统”,职场上要靠专业能力去解决同题,就像车子专门用来跑路是靠轮子一样;“积极”是职业素养之车的“动力系统”,也就是说,“积极”就像是工作中的动力之源,如果这一部分很先进也很强动,那一定会备受赞扬;“谨慎”是职业素养之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开车需要安全,职场也需要从业者具备谨慎的素养。
职业素养基本内涵得以明确,提升职业素养的路径又是什么呢?许琼林直言,奥秘就在“修证”二字。“‘修证’二字,其渊源在于‘知行合一,修证相应’的理念。知行合一是教人成长的关键。而知行合一之间没有直通车,所谓‘修’,是改变一点点,逐渐形成习惯,最后通过证悟将最初的“知”变成修炼者实实在在的习惯与信念。如此,知、修、行、证才能形成一个闭环,职业素养就在这个循环中不断得到修炼和提升。”他说,揣摩当年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也同这一教育规律有关系。
2023年3月3日,《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的当天,恰逢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将自身组织的“一小时清洁亮党旗”活动与所在街道组织的“学雷锋精神 展志愿风采”支援服务活动相结合,诵读《扫除须知十条》、清理街道垃圾、分享交流心得,同行、同修、同证,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其实,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活动,而是修证公益基金会精心打造的提升职业素养的生动课堂。“在具体教育学习方式上,我们提倡的是‘全生活修炼’,它是‘知-修-行-证’规律的具体化,也就是将学习到的职业素养理念与修为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应用与执行。”许琼林补充道,“清扫也是在学习提升。”据悉,他们的这一活动自2019年国庆节开展以来,每月都坚持举行,目前已进行了近40次。
进院校+进企业,敢啃硬骨头
人才兴邦,科教兴国。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重大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保障,但由于中考后职校分流并不是按照类型、能力、特长划分,而是按照分数高低划分,普职教育变成象征成绩好与成绩差的两极,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因此被视作“失败者”“低人一等”。极度的重要性与极强的现实困境,令职业院校成为职业素养教育提升非啃不可的一块“硬骨头”。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学校,能够真正展开职业素养课程教学的比例还很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存在两大难题:其一是课时安排困难,其二是师资力量缺乏。”许琼林分析称,近年来,伴随着中央、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同时职业院校也普遍比较注重营造环境氛围,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走向职场,通过报告会、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和规矩。很多学校在对外介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办学成果时,每每都会在这些方面展现亮点,着墨颇多,但实际上职业院校这些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安排一般都比较紧张,鉴于此,不少学校在执行中容易认为职业素养课程既不属于思政、语文等严格要求必须开设的公共课程,也不是进入工作岗位必须要学习的专业课,往往会“往后摆一摆”“待条件成熟再说”。另外,职业素养这门课程也需要新培养师资,在许多职业院校师生比勉强达标、教师超时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的状况下,增设职业素养课程专职教师也就成了不容易落实的工作,于是,条件迟迟难以成熟,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也就总是难以实现。
面对重重困难,许琼林和修证公益基金会选择迎难而上。2016年,修证公益基金会正式推出面向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进院校工程”,通过设立修证职业素养教学点、职业素养师资培训认证、对参加工作的学生提供职场辅导、举办年度职业素养论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编发《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参考》内部学术刊物等系列公益活动,积极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在职业院校的落地。
“截至目前,在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湖北、重庆、广西、福建等省和直辖市,已有22所院校设立了修证职业素养教学点,接受过修证职业素养课程学习的学生达3万余人,接受过修证公益基金会职业素养培训的教师也已超过300名。”许琼林对此颇感自豪、欣慰。
另外,职业素养教育,企业同样是主阵地。
“中国企业最大的稀缺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职业素养。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表现出来就是这个企业的基本风格、做事方式,但它的基础还是职业素养。如果没有职业素养做支撑,我们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将是‘挂在墙上、掉在地上’,而没办法真正落在地上。”据许琼林介绍,为此,在推动职业素养教育进院校的同时,修证公益基金会还在积极走进企业,进行职业素养培训。“所培训的样本,既有高科技民营企业,也有员工规模达上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还有政府机关,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甘为人梯、乐为基石
效果如何,还要用事实来说话。
修证公益基金会针对设立教学点的职校毕业生曾专门开展了跟踪调查研究,对参加过职业素养学习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12个月后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部分用人企业实地走訪。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均证明,接受了修证职业素养教育的学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第一,在就业稳定方面有明显优势。据麦可思的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年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仅有57%选择不跳槽”,但调查发现经过修证职业素养学习结业的学生工作半年后有近86%的学生不跳槽,比普通高职毕业生半年就业稳定方面高出29个百分点;即便是到了一年以后,仍有75%的学生不跳槽,这比普通高职毕业生半年的就业稳定方面高出18个百分点。第二,在工作中保特良好的人际关系。经过修证职业素养学习结业的学生有92%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后,对与同事的关系感觉“很好”和“较好”。第三,在工作中胜任程度高。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后,如果按满分为10分来评价,经过修证职业素养学习结业的学生近85%给自己的打分都高于7分。
此外,也正如许琼林以公益形式推广职业素养教育之初所愿,修证公益基金会一路走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肯定。2015年修证公益基金会成立;2016年,引起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华的关注和肯定,在其牵头下,当年全国两会上,30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职业素养教育进课堂的建议”。教育部以240号文给予了明确支持的答复,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包括“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在内的社会机构和团体参与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推动国民职业素养整体进步;2020年,许琼林主编的《职业素养(第二版)》教材被纳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很有情怀、很接地气”。得知修证公益基金会所作努力后,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专程前往考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8年风雨兼程,许琼林却初心未改。“我相信中国职业素养教育的未来一定会变成康庄大道,而我甘做一块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