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 人民至上
2023-04-14高国希
高国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边,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党领导人民依靠自身力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同时,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建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树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鲜红的党旗上,逐渐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一百多年来,党的工作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没有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没有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我们党着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坚持人民至上生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必须发挥人民主体性、激发历史主动精神,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包括人民精神生活在内的共同富裕。
二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人民至上体现在坚持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徹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人民至上体现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社会变革,改革价值取向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应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站在人民立场上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至上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方面,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文学艺术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要求首先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一根本问题,作品要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果。
人民至上体现在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和增进人民权益。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织密公民权利保障的严密法网,让法治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吸纳群众智慧,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人民至上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党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倡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堅持发展优先,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坚持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
心系人民,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坚定立场,还要将这一宗旨意识的强化落实到工作本领的提升中。“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员干部应树立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心系国之大者,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担当进取,增进人民福祉。“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色,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庸政懒政的躺平式干部,反对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切切实实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锤炼品格,心系人民期盼。人民至上,必须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品质,真心真情地生发出“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增强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自我革命,接受人民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应坚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持不懈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落细落地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彻底根除有损干群关系、群众深恶痛绝、动摇执政根基的不正之风。坚持把反腐败作为关系民心向背的大事来抓,以“零容忍”态度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巩固扩大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成果,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