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综合征”:家里的大女儿,你还好吗?
2023-04-13
“做长女就像一辈子无薪实习。”这条推文最近让我驻足。它获得了数以千计的点赞,许多人纷纷涌向评论区并表示一致赞同。一名推特用户甚至回复说:“但至少实习生能获得赏识。”
在整个互联网上,创作者们都在分享自己的不满,认为作为长女是最大的骗局,抱怨自己不仅是头胎,且还是一名女性,要承担无形劳动。
在TikTok上,一名创作者脸上带着疲惫的表情并配文:“作为长女,刚刚调解了妹妹、妈妈和爸爸之间的争吵。”在另一段视频中,一名创作者说:“所以,我们已经接受长女是不受赏识的家庭骨干的事实?”还有一些人谈到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牺牲,比如充当兄弟姐妹的第二父母,哀叹自己“真的是在为父母试水”,或者评论说“我们应该成立一个支持组织”。
TikTok用户使用#长女综合征#话题标签分析了影响长女的常见性格特征,比如完美主义、取悦他人、内疚情结、控制欲和嫉妒,相关话题已获得780万次的阅读量。
“出生顺序影响性格”
获得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协会认证、常驻英国的顾问路易丝·泰勒说:“直到最近,尽管约80%的英国和美国儿童至少都有一个兄弟姐妹,但研究人员仍忽视了拥有兄弟姐妹在儿童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些现在被视为重要的因素。性格是由遗传、社会期望、环境、生活经历和健康等因素共同塑造的;甚至也与教养相关,因为每个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特定时间出生,并在特定的情况下成长。”
20世纪初,奥地利心理治疗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家中7个孩子中排行老二)提出了出生顺序理论,认为孩子的出生顺序对他们的个性有着深远的影响。阿德勒认为,长子长女往往具有神经质、保守和尽职尽责的特质;排行中间的孩子具有好胜、叛逆和喜欢讨好的性格;而最小的子女往往富有创造力、寻求关注和独立性。从那以后,许多研究声称已推翻阿德勒的理论,认为出生顺序和成长之间可能没有具体的、经证实的联系,而真正产生影响的则是父母和孩子对出生顺序的反应。
这一“反应”涵盖由于出生顺序或无意的性别偏见,父母可能在潜意识中对你有期望(或没有期望)。泰勒认为正是这些期望造成了“长女综合征”等现象。在TikTok上,许多长女都表示,她们觉得自己不得不更快地长大,甚至放弃自己的童年来代替父母的角色。
泰勒说:“这被称为亲职化,女孩更有可能(尽管并非总是如此)承担这一角色。这可能是性别成见造成的,最终会有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女儿可能早早被贴上‘好女孩‘不麻烦‘小帮手的标签。当孩子收到这些信息时,她们会感到压力,即使不情愿,也要保持这些行为。这可能导致她们在将来倾向于压制自己的需求和情绪。男孩更有可能被贴上‘厚脸皮‘一个难掌控的人或‘需要出去闯的标签。”
不能忽视的庞大群体
不可否认,当考虑到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宗教、文化背景和种族等因素时,则存在着另外的层面。21岁的艺术系学生阿奈拉在TikTok上发布了一段情绪激动的视频,点击量已超过75万次。她倾诉了身为长女的沮丧。
她说:“我出生在一个东南亚家庭,家里的几乎每个人都依赖我。在我所在的文化中,家庭总是最重要的,年龄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家里的长女和长孙女,我受到的教育是我必须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还被教导,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必须做到完美,因为我是家庭中的榜样。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是相当孤独和艰难的,尤其是对我的心理健康而言。这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犯错,除了我。”
当然,也有例外。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长女都有未解決的成长创伤,也不是说年龄最小的或排行中间的兄弟姐妹从未有过创伤。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挑战,如果予以否认,那就太狭隘了,而且完全不真实。尽管“长女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由互联网创造的非医学术语,但也不能忽视一个庞大的“长女群体”的存在,她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总部设在伦敦的非营利性组织“居家女孩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亚辛说:“互联网和TikTok等平台减少了许多人的孤独感。长女们可以在这些平台谈论自己的经历,而不用担心家人会看到。评论区通过人们的分享和相互支持,无意中成为长女之间的一个支持系统。”
鼓励展开平衡的对话也很重要,不要过于苛刻地指责父母或兄弟姐妹,而是试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亚辛说:“许多移民父母渴望保留他们在原籍国获得的文化价值观,这意味着,当他们移民时,他们很可能会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继续坚持这些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则,包括在家庭中的举止和育儿方式。由于许多移民家庭和社区的重男轻女特质,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只保留在女儿身上。”
(摘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