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现代化关系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2023-04-13付高生

求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付高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就是迈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建立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为本的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在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与现代化的关系出发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根本动力、根本目标,有助于深化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更为清醒的理论自觉、更具饱满的奋斗激情、更为主动的历史自觉,奋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一、在总结反思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中确立起社会主义现代化观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指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过程。近代以来的世界现代化历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要走上现代化道路,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必须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认同现代化,拥有接受以工业文明为基本标志的现代化观念。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社会赖以长期发展并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而非国家现代化的简单副产品。一个国家如果仅仅依靠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外部援助,或者从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而没有使国民形成认同现代化的心理、人格或觀念,那么这个国家就很难成功地跻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光辉文明,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奉行丛林法则的资本主义国家野蛮侵略和压迫下,中国被迫以不平等的方式卷入世界体系,沦为了列强瓜分的对象。中华民族遭受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劫难,绵延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在当时仅兴起数百年的工业文明冲击下黯然失色。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中华文明向何处去,彼时成为中国有识之士苦苦求解的迫切问题。历经无数次的彷徨、探索、比较,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把握到了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碰撞中所昭示的现代化这一时代脉搏,由此逐渐实现从此前忽视工业文明乃至轻视工业文明,向认同工业文明、重视工业文明的观念转变,萌发了认同现代化的观念。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现代化观念的思想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就正式吹响了中华民族奋力追赶现代化的号角。引进西方技术以期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率先拉开了器物现代化探索的序幕,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证明这条路行不通;效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拉开了制度现代化探索的序幕,但戊戌六君子的杀身成仁证明这条路也行不通;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效仿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共和政体,但同样以失败告终。这些现代化探索为何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现代化道路上走了歧路。这些现代化探索虽然内容有别,但在标准参照上都误把西方现代化视为现代化的标准和模板,在道路探索上均以西为师,没有认识到西方现代化的扩张掠夺基因,因此试图以西为师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必然反被“老师”不断地侵略、打压,结局必然以失败告终。这些现代化探索以血的教训揭示出西方现代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是行不通的。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毅然接下了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接力棒。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出西方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是文明与野蛮、解放与压迫相交织的现代化。这就指出了西方现代化的二重性,指出了资本逻辑主宰下的西方现代化所必然具有的剥削压迫与扩张掠夺的基因。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到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全世界的发展潮流,深刻认识到西方现代化是一种具有扩张掠夺基因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深刻洞察到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区别,从而破除对西方现代化的迷信,自觉扛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将中华民族现代化事业带入了正确的历史轨道。从最初的中西文明碰撞中萌发现代化观念,再从总结反思各种现代化探索的经验教训中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观念,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辛探索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观念的认同、确立与坚守,就此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历史思维和战略眼光审视党和人民各项事业,在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价值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举措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观念深入全国各族人民的内心,从而使党和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做到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坚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与使命自觉。

二、把一盘散沙、任人欺凌的中国人民组织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人,从而科学回答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历史并非把人民群众当作工具以实现自身目的的特殊人格,而是由一代又一代无数个具体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所创造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回顾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各种现代化探索,其纷纷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身份,没有依靠并发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劳动群众,没有把人民群众作为行动的主体。只有让人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现代化才能赢得劈浪前行的不竭动能。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深刻懂得并充分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伟大建党先驱李大钊早在1919年就深刻认识到劳动人民的革命力量,开始把民族的命运、现代化的命运与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认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这实质上就是强调要把一盘散沙、任人欺凌的中国人民有效地组织起来。组织人民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深入城市的工厂、码头和乡村的农户、田野,做到以真理的力量说服人民群众、以务实的举措造福人民群众、以无私的奉献感召人民群众,成功地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功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改写命运的磅礴伟力。革命战争年代,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等都证明了组织起来的人民所具有的磅礴伟力。对此,毛泽东深刻总结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正是由于把一盘散沙、任人欺凌的中国人民组织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我们党才赢得了创造历史的根本伟力,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组织起来的人民是革命胜利的主体,同样是新中国开启现代化征程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与时俱进地组织群众、引领群众,将群众伟力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历程。新时代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乱云飞渡仍从容”,取得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了,喷涌出澎湃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总结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党和人民齐心协力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组织起来的人民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三、在社會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代表人民利益、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是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实现现代化,既要在前进动力上依靠人民,也要在价值维度上体现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中国国民党曾试图通过采取地方政治改革、党务革新运动、财政金融改革等各种措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但结果却南辕北辙,最终陷入了国民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惨淡、自身政权垮台的结局。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民党所代表的利益是中国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等少数人的利益,而非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社会整体利益。国民党的现代化探索既然背离了人民利益,就必然会遭受人民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深刻总结,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

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揭示了西方现代化以资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本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非人化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下工人阶级的出路必然是推翻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导致工人阶级非人化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思想精髓,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正式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序幕。在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整体利益、普遍利益,注重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稳步有序地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确立并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于“一穷二白”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进“四个现代化”,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扫除了旧中国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情况建立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使中华民族“富起来”,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重大创新突破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中国人民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强起来的新征程,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质上就是中国人民逐渐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充分历史证成。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视野、天下胸怀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致力于促进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也致力于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例如,当前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而深入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有力地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内人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机遇。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世界带来的是和平、繁荣、发展、希望,这与走扩张掠夺和殖民主义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具有本质的不同。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巨大的发展优势,既造福了中国、也惠及了世界,展现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即迈向现代化就必须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迷思,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启示。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李 欣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