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骗你,土豆真的拯救过世界
2023-04-12蒜洋葱薯片
在近千年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700年之前,人口基本是龟速增长,但到了1700年后,人口却像坐了火箭般飙升。
学者们对此做出了很多解释,有人说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有人将此归功于医疗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些学者则将目光转向了它。
是的,就是那颗昨晚被你煮成咖喱味儿的土豆。
人口爆发的时间点,正好与土豆传播至世界各地的时间接近。
各地的案例似乎也能说明是土豆促进了人口增长。瑞典广泛种植土豆后,人口在100年内增长了近一倍;土豆传入后的400年里,中国的人口也从不足1亿增长到4.3亿。
但是,同时期远播四海的还有玉米等作物,凭什么功劳就是土豆的?或是根本搞错了因果关系,是人口增长了,才需要种植更多土豆?
哈佛大学的学者就把这些变量都考虑在内,做了严格的定量分析,发现适合土豆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1%,人口平均会增加0.032%。
这听起来微不足道。但是放大来看,如果是在土豆没有传入亚非欧的平行世界,世界人口的增幅将变为原本的74%。而你,可能就成了那消失的26%。
我们也可以从反面看到人们对土豆的依赖。1845年,一场“马铃薯霍乱”——马铃薯晚疫病——在欧洲暴发,短短两年后,土豆就减产到原本的1/5。
大量爱尔兰人因吃不到土豆而饿死。爱尔兰人口在短短10年间,减少了近100万。幸存下来的人,也挣扎在饥饿、伤寒与霍乱的肆虐中。
土豆养育了无数人,但是在它刚传入欧洲时,并不受待见。
高贵的欧洲贵族只把土豆花作为观赏植物,至于土豆本身,却因外表丑陋遭到嫌弃。有人传言土豆有毒,有人说吃了土豆会得麻风病,甚至还有人因为土豆能无性生殖,将它视为违反伦理的恶魔之果。
真正让土豆在主食阵营的地位提升的,正是饥荒。欧洲接连的战争让小麦等粮食减产,农民开始种更多的土豆。
因为土豆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不是盐碱地,无论在多么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它都能存活。
浇1立方米的水,就可以让6.2~11.6千克的土豆喝饱,而同样的水量,只能滋润1/10重量的小麦。喝得少,产量却不小,土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是小麦的3倍多。
土豆低调地藏在土里,不像小麦显眼,以前的欧洲农民还能因此躲过税收而偷着乐。
正是因为它过硬的业务能力,从智利南部到格陵兰岛的100多个国家都种了土豆,海拔跨度也可达4700米,就算是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上,土豆也可以快乐地生长。
不满足宽度与高度,土豆仍然在不断充实自己,它正借助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之力,试图冲出地球,在火星上生根发芽。
作为如此光荣的“未来之种”,各国都在争相成为土豆的头号粉丝。美国建立了土豆博物馆;波兰树立了土豆纪念碑;德国人在祭奠大力推广土豆的腓特烈大帝时,会给他送上一颗土豆;智利人和秘鲁人为了土豆吵得不可开交,都认为最早的土豆来源于自己的国家。
联合国甚至宣布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以表彰土豆在战胜饥饿与贫困中的特殊贡献。
毕竟,直到今天,吃不到土豆仍让我们生无可恋。当日本的麦当劳因疫情导致土豆供应不足,决定将薯条变小份并限购时,网上随即出现了大批“薯条难民”,哭诉着吃不够薯条的痛苦。
土豆仍默默滋养着我们,不信摸摸你的小肚子,每一块脂肪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土豆牺牲自己,给你换来福报。
(池塘柳摘自微信公众号“答案如下”,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