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阿拉善沙漠的边缘

2023-04-12黄有璨

读者·校园版 2023年2期

一次假期,我跟朋友到访阿拉善沙漠的一个防沙种树基地——这里是中国西北防沙的第一线。在这里,我们听了一个故事,至今印象深刻。

在阿拉善沙漠的边缘,有一家人在那里驻守了20多年。他们在那里种树防沙,以应对当时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问题。

最早种树防沙,他们在当地希望占据高点,先种大树,让沙漠迅速变成他们想象中那种树木遍布的样子。于是为了让大树存活,他们要用网格式的方式先把沙化的土地固定住,还要给树大量浇水。

可是3年下来,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种下的很多树,都无法存活,因为长期灌溉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而且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一些树有了虫害,为了消灭虫害,他们给树打农药。这带来了另一场灾难,导致面积相当大的一片树林的生态崩溃。

给树打农药,虽然虫害得到了控制,但吃树叶的小飞虫沾染了农药,有了毒性;沙漠蜥蜴吃掉这些小虫,喜鹊又吃掉了沙漠蜥蜴。最后,在这一区域里,沙漠蜥蜴、喜鹊全都消失了,生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消失了。

当没有了任何生物来传播花粉、种子,整个沙漠变得一片静谧,这是另一种死去。他们的树林,也再死了一次。

当地的种树人给我们描绘着他亲历过的场景:“我看到最后一只喜鹊已经吃下大量有毒的沙漠蜥蜴和其他动物,注定要死去。它在我们的实验房里,一次又一次地飞向防护玻璃,重重撞在上面,摔下来,然后又再次飞起来撞上去,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是生命对我们无声的控诉。”

经历了这些,他们终于完全转换了治沙的思路:

1.他们选择优先种一些可以在沙漠存活的灌木,这些灌木对水的需求更少,更易于存活,其种子也更容易被传播。

2.他们优先在秋冬季节完成种植,而不再是春夏。如果选择有积雪的地方完成播种,小树苗可以依靠自然的力量完成水分供给,而无须人工浇灌。

3.他们优先在沙丘与沙丘之间的洼地种植,而不再是高地。因为先固定住了洼地,沙丘也就慢慢不再移动。人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先抢占高地的。

4.种树不是为了“消灭”沙漠,而是为了“锁住”沙漠的位置,让沙漠在它应该在的地方继续绽放。

5.种树,关注的不只是树,而是生态的健全和丰富性、多样性。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把种树看作一种功能性的工作。走之前,我还记住了他们说的几句话,掷地有声——

沙漠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敬畏的;高山、清泉、大海可以给予我们力量,沙漠亦如是。

沙漠不是问题,但各种原因造成的沙漠化是需要被关注的。如果有一天沙漠消失了,那会是另一场大型的生态灾难。

种树,可能有比“防沙”更加宏大的意义,那就是让一个人重新产生对生命的敬重并深刻理解这种敬重,这才是最好的教育课程。

(北北摘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