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自得文人之骨
2023-04-12十七落渝

想必是我在文学创作上生来就有些离经叛道,总想在文章表达上另辟蹊径,在语文老师把一条条“美文美句”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记录时,我选择合上我的笔记本。
总要有人脱离千篇一律的作文模板独自成长吧,总有人该在俗不可耐的花圃里,长成唯一一棵傲立的松柏吧。
那个人就该是我,15岁的我坚定不移地这样想。
我自然知道,在这样的年纪和应试文章的洪流里,随着语文老师铺好的路顺流而下是最稳妥的决定。可十来岁的少年总有些不愿被摧折的风骨,我有一分热,就偏要发这一分光。
我在离经叛道的路上遇到的第一道坎,是在一次月考中,语文老师阅卷时认出了我的字迹,然后在我完全脱离作文模板的文章上,打上了一个刺目的36分。
他把我叫去办公室谈话。“作文课上我是怎么教的?你看你写的这些若有若无的东西,你觉得自己是朱自清还是季羡林?”
可我哪里觉得自己有错。那次的作文主题是记月夜里难忘的事,所有人的月光都如霜如雪、月亮如白玉盘。可是我在月夜里见到的是一腔热血的勇士,踏着满地的白色跳进粼粼又凛凛的护城河里救人。我觉得那晚的月亮是滚烫的,在冬夜里,随着燃烧着的炽热人心,千里河水都在跟着月色翻滚,我看到的就是如此沸腾的月光。
清冷已成为月亮的刻板印象,如同提到其他风景时,晨雾如同薄纱,河流如同蓝色绸带,晚霞则像打翻的颜料瓶。如果随便点到一个人都能做出这样的比喻,我又该如何用这些词语展现我的别出心裁?
这样的描绘固然不会出错,但不出错又怎样成长?
我不会低头。
上天好像听到了我的心声,高二那年,从不让我的作文高于40分的语文老师被调到了另一个校区。新来的语文老师是个瘦瘦高高的男人,面颊瘦削,身形傲立。他背着手走进教室,将有些破旧的语文书搁在讲台上,忽然间我与他对视了一眼,然后相视一笑。
我莫名地相信,这位老师或许能懂我固执的傲骨。
沸腾的月光像我心里解不开的千千结,那张卷子被我夹在书里,放在桌子上最醒目的位置。下课之后我捧着那篇文章去让他看,他先读了两段,然后伸手取了桌上的笔,涂掉了分数栏上那个刺目的“36”。
“这篇文章我再给你修改一下,最近有个征文比赛,我会把这一篇交上去。”他说,“文章如同生命,字句都是躯干。辞藻华丽者从不少见,稍加模仿便可有模有样,但有灵气者稀缺。”
他只是简简单单说了这样一段话,殊不知,少年只需要一点认同便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我如千里马之遇伯乐,亦如伯牙之遇钟子期。后面的两年里,我的文章拿到了许多奖,那些作品被刊登在校报、杂志上,或被转载到激励中学生坚持创作的作文书上。我始终要感谢15岁那个不愿屈服于作文模板的我,感谢指引我前行的老师,感谢那晚沸腾的月光。
文人的风骨绝不殆尽,少年的傲骨永不被压倒!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