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猫不见了
2023-04-12宋晓杰

一个遥远的小村庄,一间老房子,一位叫梅花的奶奶,一只肥胖的黑猫,一台旧电视机,一把摇椅,一片菜园。在图画书《不见了一只猫》中,简单的物件,清爽的画面,演绎出一个美丽而丰富的故事。
在小村庄里,梅花奶奶与黑猫其乐融融地相伴生活了许多年,但某一天,黑猫不见了!奶奶顿觉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她艰难地寻找了一天也没找到黑猫。入夜,失魂落魄的奶奶做着伤感的梦。梦醒时分,一双碧绿的眼睛正注视着她……接着是什么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相互陪伴的过程温馨而美妙。
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但它的意义岂止是一天所能涵盖的?
它像一则寓言,只讲述,不说教;它像一个索引,只引领,不强迫;它像一首诗,余韵绵绵;它像一支歌,音符结束处,生活才刚刚开启……书中,有眼前的现实,有具体的回忆,有缥缈的梦境;有陪伴,有失去,有得到。但底色是温润感人的。如窗外飘落的细雨,滋润,微温,缓慢地渗透,却作用巨大,意义非凡。它用微小的力量揭示出一个重大的主题——如一粒被遗落在角落里的种子,默默坚韧地向上,向上!终于,它小小的、细柔的新芽顶破地皮,探出小小的脑袋。它用自己的坚持,让忽略它的人们忽然目光温柔,面露惊喜,并为自己的疏忽面带羞愧。
《不见了一只猫》中大量运用夸张、特写等表现手法,画面感极强:人与物比例“失衡”,奶奶可以在天上飞,奶奶的裙子鼓胀如气球。书中图画的构图也很特别,有时对开的两页只有奶奶的一张脸或猫的大头照,有时是零散的几帧小图,却像动画片分镜头的定格。除了具象的人与物,就是大片的空白,像中国画技法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与回旋的余地。
整本书的色调从头至尾充满着回忆的味道,绿不是翠绿,红也不是鲜红,仿佛隔着雨幕,旧时光正在如幻灯片般缓缓地放映。谁没有过童年美好的回忆?谁没有过对一人一物耿耿于怀却又无法尽述的难忘情怀?不仅如此,更多的是由此引发的思考。所谓的情感,就是彼此确认,然后笃定地守候。
作者既绘又写,用极简的文字,阐述的却是一个关于万物有灵、生命平等的重大主题。另外,这本书没有设计页码,其实也无须页码——它会严重消减你探寻与追问的速度——你会迫不及待地翻看下去,直到剩下薄薄的一页。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你需要卸掉身上重担、整理心情的时候,打开它,翻阅,停留,欢笑,失神,随你怎样,它都会给你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因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生命如何耗损,总有什么是流逝的光阴无法带走的。比如,童年简单的快乐;比如,与一只黑猫的不期而遇。
(火禾摘自《文学报》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