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喻练习

2023-04-12凤城小铁桃

读者·校园版 2023年12期

前几天读到一本书,书名是《猫头鹰在黄昏起飞》,是川上未映子采访村上春树的访谈录。村上春树讲到他的写作诀窍,说基本功就两个,三板斧都不到,也就两板斧。一板斧,是对白不能平淡无奇,如果有人质问你,他的话你听见了吗?不能只回“听见了”,会显得平淡无奇,应该回答:“我又不是听不见!”另一板斧,是要有好的比喻,例子是钱德勒的小说里的一句:“失眠之夜,和胖邮差一样罕见。”

读到这里,我心里直痒痒,作为一个有志于写小说的人,一定要学起来。首先是对白,必须有人物、场景,对白才能成立,这不好练习。比喻就灵活多了,可以随时随地练习,于是,之后的几天,我就像贾岛一样,苦吟推敲起来。

一天早上推开窗,一眼看见对面小区的杂树林里有一棵枯树,于是有了一个比喻:“葱绿的杂木林边缘,立着一株枯木,苍白而醒目,好像人群中突然混入一具站立的骷髅。”我得意了两天,第三天那株“枯木”开了一树的红花,我这才知道那是一株木棉,人家活得好好儿的。

一次揉眼睛,睫毛不小心掉进眼睛里,刺痛难忍,我跑去卫生间对着镜子扒眼睛,又是揉,又是洗,终于弄出来了,马上拿起手机打开备忘录:“睫毛掉进眼睛里,像一只出生在眼球里的蚊子,还难产了,发出一阵阵刺痛。”果然苦难可以滋养文学。

在我苦练比喻的时间里,叶子也兴奋不已,围着我跳,仿佛一只围观猫吵架的狗子,想要加入,又不知道从何处下嘴(注意这也是一个比喻)。

从市场上买了丑橘,两个人正一起吃橘子,叶子突然指着满是麻坑的橘皮,说:“比喻来了,这片橘皮,就像你的脸皮一样。”我摇头道:“不错,很生动,不过可以补充一下,丑橘的皮,就像圣诞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叶子不服,问何以见得是圣诞老人的?我答:“没有被大雪纷飞的圣诞夜凛冽的寒风吹过,难以长出这么粗糙的脸皮。”

看自己的手,“手上青筋遍布,如愤怒的蚯蚓汇集,又如一丛丛肉的闪电”。

看纪录片里有天鹅,“夜幕下的湖里,几只天鹅在戏水,张开翅膀,伸长脖颈,仿佛是一只只白天的鼻子,好奇地嗅探黑夜”。

几天锻炼下来,还是有一点小小感悟的。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太近了,读者一眼就看到底,不行;太远了,读者压根儿看不懂,也不行。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一条隐秘的通道。怎样找到这个通道?完全没有道理可讲,全凭感觉。

从前老听说“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现在我终于领悟,生活中的美,不会自动跑到你的眼前,而是要你主动去发现,就是所谓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有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比喻。

晚上叶子睡觉前跟我斗比喻,之前她老是输给我。我说:“困意,是金色、黏稠的蜂蜜。”叶子已经上了床,戴好了眼罩,迷迷糊糊地说:“困意,是脑子里紧紧绑着的鞋带,突然被三下五除二解开了,放松了……”我默默比较了一下,终于认输,再看叶子,已经呼呼地睡着了。

我走出卧室,来到客厅,感到有点儿饿,于是打开冰箱,看见几个用来腌渍咸柠的新鲜柠檬,一个钱德勒式的比喻突然进入脑海:“失眠的夜晚,和剥了皮的柠檬一样罕见。”

(萌芽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37期,阿砂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