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悖论
2023-04-12克里斯蒂安·黑塞

前阵子我给政府部门打了个电话,工作人员需要我提供出生日期,以便验证我的身份。我说完我的生日后,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她的生日和我在同一天:“这是多罕见的巧合啊!”
但真的是这样吗?生日在同一天的情况真的罕见吗?
数学上的概率计算显示,在随机选择的23个人中,有两个人在同月同日出生的概率就能达到50%。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结论特别不可思议。一年有365天,如果是闰年的话还要多1天,怎么可能这么少的人数就能让“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达到50%呢?数学家理查德·冯·米泽斯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日悖论”。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少的人数就足够使概率达到50%呢?显而易见,直觉让我们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弄混了:“最少需要多少人,才能保证有1个人在特定的一天(比如在我的生日那天)也过生日的概率达到50%?”
实际上,上述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要比23个人多得多——至少需要253个人。这是因为,通过计算可以发现,23个人能组成253个生日比较组(任意两个人的生日都可组成一组)。计算方法为:若将23个人从1到23编号,1号可以与2号至23号中的每一个人比较,因此,1号可以组成22个比较组。与此同理,2号可以与3号至23号中的每一个人比较(2号与1号的比较组已经计算过了),2号可以组成21个比较组。以此类推,最终有22+21+20+……+2+1=(22+1)×22/2个比较组即23×22/2=253个比较组。也就是说,与特定的生日(比如我的生日)进行比较时,同样需要253个生日比较组才能使“生日与我在同一天的概率”达到50%。当“我”是确定的时候,只需要随机找253个人,就能形成和“我”的生日进行比较的253个比较组了。
换一种表达方式,在开场阵容为23人(两支球队各11人,裁判1人)的足球比赛中,两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达到50%。
(常鑫摘自浙江教育出版社《5分钟怪诞数学: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生活真相》一书,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