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能力
2023-04-12陶瓷兔子
读者·校园版 2023年12期

跟朋友相约露营,有个朋友带了正上初中的女儿。帐篷扎好后,大家立刻“嗨”了起来,小姑娘却跟大家玩了一会儿后就回了帐篷,显得闷闷不乐。在场最年轻的我被大家以“没有代沟”为由派去跟她沟通。太热?太吵?蚊子太多?各种原因问了一圈,小姑娘只是摇头,最后露出一抹玄妙的神情问我:“姐姐,你有没有觉得这些快乐都是假的、不长久的?好像现在越高兴,回家之后就越觉得难熬。”
我不禁想到小说《米德尔马契》里的一句话:“要体验高度的快乐,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否则就得有热烈的心灵。”
很奇怪吧,我们总觉得“快乐”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有人承受不了痛苦,但好像没听说过有人难以承受快乐吧?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或许如此,倘若自我意识萌芽,情绪感知力变强,从快乐到无聊,甚至到难熬的情绪落差就会变得让人难以接受。
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勇气拥抱高浓度的快乐,除非他能够同时承担起足够分量的孤单和落寞。我在学生时期就是如此。考好了不敢欢呼,生怕下次成绩下滑空欢喜一场;因为深知“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哪怕在很欢腾的场合也总是克制着不敢太投入,不敢放任自己沉浸于快乐。
这也是我一直很感激“成长”二字的原因,它似乎从来没有大张旗鼓地赐予我任何东西,直到某一天回头去看,知道热闹之后会回到冷清,知道炙热之后必会降温,但那不再是“已失去”,而是“曾拥有”。
因此,快乐的能力大概无法被赋予,无法被教会,它只能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点点被筑造,等到已经不再会因为谁在或不在而患得患失,才会有勇气投身于快乐,不问天长地久,只过此时此刻。
(杨子江摘自微信公众号“陶瓷兔子的悦读笔记”,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