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人工智能是否觉醒
2023-04-12馒头老妖

试试与人工智能聊天
如何判断人工智能是否觉醒?目前公认的最好方法,是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让这个人工智能和人类聊天,人类来判断对方是人工智能还是真人。如果人类的误判率超过30%,则认为这个人工智能已经具有了人类的智能。
该标准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毕竟,语言沟通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人工智能在回答时词不达意、东拉西扯,那说明它可能无法正确理解语言,也缺乏人类的一般逻辑和生活经验。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图灵测试的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首先,人工智能越来越擅长聊天了。得益于聊天软件的普及,人类的聊天语料库迅速膨胀。这些语料是人工智能学习聊天的好材料。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人类,假以时日,不难掌握人类聊天的模式。当然,这里面还会涉及文字切分、语义理解等技术问题。
其次,图灵测试还是有空子可钻的。我们在考试中,当不知如何作答主观题时,会尽量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点都写上去。对人工智能而言,这种战术同样有效:如果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话语,那就用一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话语回答,甚至用一些听起来很深邃、很有哲理的话语回答,这往往能唬住人类。比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就是一个万能的答案。
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觉醒
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想要迷惑人类、通过图灵测试,变得越来越容易。一位工程师声称,人工智能能产生自我意识,因为在和人工智能的交谈过程中,他感觉到人工智能好似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发出了一些有哲理的思考。这位工程师说:“假设我不知道对面的是谁,我会觉得自己在和一个懂物理的、七八岁的孩子聊天。”
即使人工智能通过了图灵测试,也无法证明它足够智能,甚至达到“觉醒”的程度。
假设我们正通过网络,和一个9岁的孩子聊天,我们会感觉他说话有些幼稚,但应该不会将其误认为人工智能。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肯定是能通过图灵测试的。但我们并不认为9岁的孩子已经足够聪明能干,可以承担起成年人的工作了。
人工智能觉醒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觉醒是泛智能化的、全面的、具有社会功能的觉醒。仅仅某一方面的突破,比如阿尔法狗,甚至是自我编程“造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引发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觉醒、独立、人格化和社会化。我们最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在人格化和社会化方面的突破。人格化和社会化都需要人工智能对外界的感知从量变到质变,这往往需要超级计算机般的算力。但目前,超级计算机仍是一种稀缺资源。
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感到担忧,至少现在还不用。
是什么区别了我们和机器
实际上,对“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才算是觉醒了,才算是和人类一样智能”这个问题,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看:人类,究竟何以为人?
有一种观点很有意思: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一台精密的思维机器,是因为我们拥有“情感”这种东西。
情感,无法量化,不够理性。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能解释它。然而,我们都很清楚,它所蕴含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能让人类充满好奇,不惧艰险,千方百计地去探寻未知世界;甚至可以战胜生物的本能,让人类舍生忘死,为了群体的利益而奋不顾身。正是这种智力之外的因素,让人类在大自然的进化竞赛中脱颖而出,有了今天的文明。
这一点,恐怕是人工智能永远也学不会的,哪怕它们真的觉醒了。
(何贝贝摘自《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年10月第1周刊,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