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的德行
2023-04-12黄梵

尖峰岭的山岚雾气,成了我眼中的白色婚纱,它似要一世挂在山间,等着仙女前来试穿。
乘车来到热带雨林的栈道入口,我从下往上看,层层叠叠的树叶把一切掩盖得密密实实,似乎不愿让人知晓雨林的秘密。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的卢春洋,却是个试图揭开雨林秘密的人。她对雨林的讲述,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我决定跟着她,沿着上上下下的栈道,穿行于鸣凤谷的雨林。我以前总以为,住得拥挤的是城里人。拥挤到觉得窒息,人就会去郊外,寻求更大的天地。进入雨林不久,我感觉植物住得比人还拥挤,也渴望有透气之所。
热带雨林的雨量很大,雨水会冲走地表土壤里的养分,令植物置身于贫瘠的土壤,因此它们必须各显神通,才得以生存。比如,苔藓、地衣等,等着灰尘透过树隙飘进雨林,等树皮上有了灰尘打造的“土壤”,就蓬勃地附生其上。卢春洋说,有的苔藓甚至可以从空气中直接吸取养分。再比如,鸣凤谷有一棵学名叫“盘壳栎”的通天树,树龄已有千年,树高达35米。为了不在贫瘠的地表“饿死”,它拼命往上长,不仅力争露头晒到太阳,还把根扎向富含养分的土壤深处。据说,树的根系,与树冠一样庞大。
我看见通天树,只靠着一层树皮,撑着伟岸的身躯。人甚至能走入其内,抬头望见它头顶竟开着“天窗”。看来它已具备智慧,设法摆脱了树皮内的多余“脂肪”,轻装上阵,只为比别的树高出一头,只为比别的树根深一尺。它在鸣凤谷做到了最好,像英雄一样,日日听见来人传扬它的美名。
英雄也有最后的时刻。英雄也有迥异的作为。一些死去的大树,不知自己死后已成为英雄。一场台风过后,雨林中总有大树倒下;某棵时日已尽的大树,那薄薄一层树皮,再也撑不住它千百年的沉思,倒下成仙。这是整个雨林都珍视的时刻。倒毙之树,为树冠密布的雨林,猛然打开了一扇天窗,让阳光像仙女探身一般进入雨林,令所有植物都激动不已。据说,一棵倒下的紫荆木或托盘青冈,能为雨林打开数百平方米的天窗。
这个让我惊讶的现象,叫林窗。倒下的树,不只引入了阳光,让雨水能浇到雨林底层,还成了最肥沃的“土壤”,让无数植物获得生机。不只真菌、腐木菌等早早行动,许多沉睡多年的种子也会被阳光唤醒,发芽生长。圆鼻巨蜥、变色树蜥等,也有了晒太阳的机会。随风飘来的孢子,被鸟衔来的种子,也会如归家一般,在倒下的树上着床、生长。
林窗让我觉得,雨林也有让人钦佩的德行。倒毙之树,以它死去的无用之用,令雨林重现生机。这等高尚,不能不让我想起海中的鲸落。它们都是以己之死,换来他者之生。
(乔乔摘自《解放日报》2022年12月24日,本刊节选,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