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乡村儿童的时间争夺战

2023-04-12余裴

读者·校园版 2023年5期

“那时候学校是没有什么课外书提供给我们的,能把正常上课的课本发齐就已经很不错了。”42岁的曾海祥回忆起自己读小学时的课外阅读条件,不禁有些感慨。

即便如此,有些学生也会自己创造条件去阅读。在他的印象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是小人书。“大部分同学家里比较贫穷,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小人书,都是向家境较好的同学借的。”从曾海祥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资源匮乏所带来的隐痛,“好在我学习比较好,同学们也乐意借给我看。”

虽然乡村学校的面貌在不断变化,但或旧或新的困扰依然存在。

向前

学校没有围墙,路面都是用黄泥简单夯实过的,下雨时非常泥泞,遇到干燥的天气又尘土飞扬。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每到冬天,呼啦啦的北风便肆无忌惮地灌进来,学生们都冷得缩成一团。

这是曾海祥记忆中儿时的安田小学。毕业24年后,他回到这座位于粤北山区的母校担任校长,学校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宽敞明亮的图书室……

这样面貌的乡村学校如今并不少见,随着乡村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乡村学校硬件明显改善。

《中国乡村教育观察报告(2021—2022学年)》指出,“在国家支持、社会帮扶下,制式操场、图书室、专门教室以及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场地纷纷建成,乡村学生的校园生活场景正在一一铺陈”。

乡村学校阅读的发展也得益于此。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的立星小学,距离县城约6公里,学校现有一间图书室和一间阅读室,图书室有4860册书,阅读室有3000多册书。

“图书室的书大部分是教育部门下发的,有些是学校自行购买的,”立星小学校长覃岚介绍,“阅读室的书大都来自公益捐赠。”

与阅读室同步建设起来的,还有阅读课。立星小学的阅读课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安田小学则设置了早晨和中午的课外阅读环节。

“班干部还会根据同学们的阅读需求,从图书室拿一些书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大家自由借阅,一个月之后会再换一些。”曾海祥为学生们设置了多层次的阅读体系,“也可以去图书室借书回家看”。

即便如此,《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乡村小学阅读报告》)显示,虽然乡村小学生对教材、教辅以外的课外纸质图书阅读率达到93.5%,但2022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3.27本,与全国小学生人均10.21本的图书阅读量存在较大差距。

顺势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大。学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但大部分学生就是不怎么喜欢看书。”5年前,曾海祥刚回到安田小学,他发现学校的情况和自己想象的有些出入。

湖南一所乡村学校的老师董向辉也有同样的认知。他表示,学校设置了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中也存放了几千册图书,可是自主来借阅图书的学生,低年级的相对会多一点儿,但总体而言很少。

根据董向辉的观察,学生对知识性图书阅读的冷漠是造成学校图书室冷清的重要因素。《乡村小学阅读报告》的调查数据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乡村小学生最喜爱阅读的课外书类型为“漫画类书籍”,占比达34.7%,娱乐化的阅读取向较为明显。

“大多数孩子看课外书只看插图和情节,走马观花,做读书笔记的很少。”覃岚一度发现阅读课的推广较为困难。在她看来,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积极性不够,存在的问题多且复杂。

不仅仅是图书选择的问题,电子产品的“外部竞争”在新一代乡村青少年中的影响更加深刻。

电子产品的介入不可避免地抢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乡村小学阅读报告》显示,有两成左右的乡村小学生表示,自己因为“更喜欢看电视、玩游戏”而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

追求趣味性是孩子的天性,老师需要做的是顺势而为。如何“顺势而为”?专业、生动的课外阅读指导并非老师的“天赋技能”,部分乡村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认知也亟待转换。

实验

面对乡村学校阅读的困境,公益的力量正在显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机构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作为核心,展开新的实践探索。例如,为乡村学校送去符合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规律的课外读物,建设集阅读和上课功能于一体的阅读室。

在配备图书之前,相关负责人还会特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图书的喜爱情况,结合专业评估和推荐,力求在捐赠图书时做到有的放矢。

一场着力于改善乡村学校阅读现状的公益性“实验”,以优质的硬件支撑为基底,同时邀请各界文化名人和专业志愿者为学校带来公益课程。

“我们人类先对动物有善意,不去伤害它们,这个友好关系就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动物就会把我们当成朋友,有什么需要,都会来找我们。”

粤北连南瑶乡,温和的女声娓娓道来,与窗明几净的教室一起,被糅进了这座古朴的村小。大象“羊妞”被人类救治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这是呈现在安田小学的一堂阅读课,香港主持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以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开篇,带领孩子们探索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也带他们认识了濒危的雪豹和亚洲象。

“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学到的知识也非常多,”一旁的曾海祥被学生们的反应触动,“这些领读人和志愿者的教学方法跟我们农村老师上阅读课是完全不一样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从多所学校反馈的情况来看,乡村学生不愿意阅读的现状正在改变,学生们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学校的阅读氛围也逐渐形成。

孩子们捧着自己喜欢的图书,低头安静地阅读,从神态各异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正沉浸其中:有的嘴角微微上扬,笑眼微眯;有的眼尾耷拉,神色悲伤;有的双唇紧抿,表情凝重……

阅读给乡村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还有更为积极的精神面貌,正如曾海祥所观察到的:“孩子们变得自信了,回答问题也更加有条理性。”

(竹青摘自《时代邮刊·新中年》2023年第2期,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