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及优化

2023-04-12周振国

云南档案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标准建设工程农田

■ 周振国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高标准农田是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早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的耕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牢牢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并指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工程档案管理尤为重要,需要着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重点环节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形成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的合力。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容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规划编制、项目申报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做好每个环节的档案管理工作,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工程档案管理,一般而言主要对应的是组织实施环节,重点是为实现稳定或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目的,从而组织实施的一系列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往往包括田块整治工程档案、灌溉和排水工程档案、田间道路工程档案、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工程档案、农田输电及其他工程档案等等。按照工程类型、特征及内部联系,涉及的档案类别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等,其载体兼有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各类档案不仅涉及面广、内容多,而且形成的周期长,比如跨多个年度的灌溉工程档案等。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工程档案管理的重点

从全流程上看,要通过优化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的目的,需要把握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关键环节,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的要求,将规范项目档案管理作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的要求,并对其中的重点子项目档案工作进行重点管理。

(一)田间道路工程档案方面

主要做好相关项目档案和财务档案管理。一是做好项目档案收集整理。要对田间道路工程项目的公示公告相关资料、项目实施计划资料、监督检查资料、群众参与资料、工程报账资料、项目进度报告等等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做好设计图纸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在路长、路宽、路厚上与设计图纸一致。二是做好财务档案管理。部分农村田间道路工程项目资金,经费来自于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要按照财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各项要求,做好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档案的管理,尽量明确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保存,定期归档立卷。

(二)水利设施工程档案方面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形式多样、规模等级一般并不高,参与建设的公司单位或施工队可能存在档案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高低差异明显的情况,在实际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档案难以清晰分类、归档环节操作繁琐等问题。因此,一要做好档案制度管理。在工程启动初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水利设施工程资料档案工作培训,明确水利工程资料的编制和档案的分类,尽可能发放统一的档案整理指导书或工作流程。二是要做好档案内容管理。重点是紧盯招标环节的档案管理,审核招标档案资料中水利设施工程设计资料、监理服务资料、施工质量要求资料、质量内容资料等是否齐备,防止遗漏,通过档案预防沟渠、管道、水池等建设的质量隐患。

(三)农田电力工程档案方面

高标准农田建设电力工程,往往涉及的行政村多,质量标准高、专业性强、施工面积大、工期紧。为确保建设规范,尤其是部分设施设备缺失、破坏后能够得到及时修复,在档案管理上要做好前置管理。一是要确保档案工作的统一性。为确保档案工作规定理解到位、档案工作规范执行得力,通过设立专职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及时收集电力施工技术资料,及时下发电力施工技术文件,按时整理编制归档材料,确保及时准确规范。二是做好预归档资料的的分类管理。对电力工程涉及到的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按照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设施类别,输电线路、变配电装置等装备类别,进行较为清晰的分类管理,确保文件材料连续可靠,满足电力工程档案编制要求。

(四)农田地力提升工程档案方面

按照工程类型、特征,地力提升工程建设一般包括土壤改良工程、障碍土层消除工程、土壤培肥工程等。为系统做好这部分工程项目文件材料档案工作,在相关档案工作实践中,一是可采取“卷”“件”结合方式。将项目文件资料按照“卷”“件”结合的办法进行整理,通过“卷”保障项目的系统完整,通过“件”弥补立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缺、误、重等归档问题,提升后期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便利性。二是做好音像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对地表的改造是一个显性的过程,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环节需要借助图片、影像档案资料做好相关核查,比如项目是否执行了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规定、项目是否存在田面平整度或梯田修筑不达标问题等等,都需要规范音像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工作。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整体优化思路

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的有效抓手。总体上说,相关农业农村部门应在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建立完整项目档案、规范项目档案保存期限上着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全国农田建设监测监管平台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电子化管理。同时,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档案工作环节做好整体优化,可以考虑几方面思路。

(一)结合问题整改优化档案管理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为契机,认真做好百日行动后半篇文章,对照工程项目整治问题台账,持续优化档案管理,既做好原本工程建设档案的查漏补缺工作,也做好项目质量整改整治档案的管理工作。通过规范两方面档案管理工作,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持续推进做好整改落实。比如,云南省农业农村有关部门对照《云南省农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聚焦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发现问题,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质量提升。

(二)强化项目档案质量监督管理

注重以《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为准则,以各地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系列管理规定为依据,从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管理、检查验收、建后管护、资产移交等关键环节,做好档案管理,不断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通过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切实细化关注每个点、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更加注重档案工作面上的管理、过程的管理,变“管结果”为“管过程”,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档案质量。

(三)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的真实记录。在强化项目档案质量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步进行优化,更能促进工程质量建设的科学性。比如,信阳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站多措并举,加强并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记录、收集和归档管理工作规范化,不定期随工程进度抽查相关人员对监督档案的记录整理情况,成立专门部门加强监督档案统一管理,在实现加强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管理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立足档案加强后期管护工作

借助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前期通过基本建设档案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底数、摸清改造前的工程建设质量底数;在后期管护上,借助田间道路工程档案、水利设施工程档案、农田电力工程档案、农田地力提升工程档案等,提升后期维修、改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推进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手段的落实落地,助力形成良好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正常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四、结语

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应有之义。对于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和档案事业工作部门而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将规范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作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的要求,是两部门积极参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力举措和生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也需持续强化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全环节管理,并贯穿项目立项审查、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全过程,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做好档案保障,实现档案工作角色的显性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标准建设工程农田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