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宪法存在于每个青少年的心中,使之成为日常学习的组成部分
2023-04-12成倍
成倍
青少年法治教育:成倍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谈一谈对这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的总体感受,本次活动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讲内容和演讲选手?
成倍:我觉得今年的全国总决赛和往年都不一样,有一个很打动我的点,就是宪法不只存在于学生的书本里,也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每一位参赛的选手对于宪法的认知已经不再是“本本主义”了,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来表达自己对宪法的理解了。注意这里指的是在自己的生活里,不是在别人的生活里。所有的选手讲的都是自己的事,而且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是生活中一些很具体、很细致的小事情,在小事情里面看到宪法闪烁的光辉。
在这次比赛中,有一名来自广西的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在做麻婆豆腐时看到了宪法的影子,因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见,选手们在生活里面已经开始思考宪法的存在了。还有一个来自北京的选手,他把自己的生活,比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学校活动等,都和宪法建立起了关联,也让我印象很深刻。宪法已经不只是法律,而是每一位选手的生活,这是我在这届比赛中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点,宪法的学习是有家庭的传承的。所有学生对于宪法的认知是不可能只通过看宪法读物,然后就可以建立关联的,这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指引。所以宪法也存在于所有家庭的传承里,不仅仅是这一个学生学宪法,而是一家人、全家总动员一起学宪法。在本届比赛中,很多选手都提到了这一点。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地加强青少年宪法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的,经过七年的时间,参加比赛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成倍:对。几年前我也参加过这个活动,也是当评委。那个时候我的感想就是选手们站得直、声音大、一直讲、没有停。在线下点评的时候,我就跟选手们讲,希望他们能够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大声背宪法。到了今年,选手们都能够把自己和宪法联系在一起了,说明宪法真的走进了大家的心中,他们真的把宪法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我想这应该就是活动带给我们每一名同学在学习习惯上的改变,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七年了,除了您刚才讲的,您认为活动有没有产生其他的普法实效呢?
成倍:肯定是有的。其实我认为宪法学习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参与一个活动的层面,比如大家都参加演讲比赛。就像我刚才说的,宪法它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当中,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学习宪法的形式也应该常态化,应该多样化。不应该是我要准备这个演讲比赛了,所以才去思考宪法跟我的关系,而是要让学习宪法这根弦时刻紧绷,铭记心间,成为一种日常的习惯。像我刚才提到的那名北京的选手,他在云队日活动里面就学习到了宪法。其实,这也是“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取得的一种普法效果的体现,现在的学生已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汲取宪法的养分了,不论他是否参加了宪法比赛。现在有一个时髦的名词叫常态化,我看到我们的宪法学习已经向常态化发展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我们应通过学习宪法来武装自己,这样才会越学越活,越学越有灵气。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法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具体在哪里,您对当代青少年有什么期望呢?
成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治国的“法”是什么呢?“法”是边界,是红线,不论什么时候,“法”都要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是靠法律这条红线来划分的。其实通过学习宪法,能够培养每个人心中的法治意识,中国有14亿人,如果每个人都蔑视法律,对做坏事毫无畏惧之心,或者随意欺负别人,侵犯他人的权利,就会使整个国家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你可以突破法律,那么别人也可以突破法律,那国家还有什么法秩序可言?因此青少年学习宪法是非常必要的。
宪法这条红线应该牢牢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尤其在孩子们的心中,使他们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不做任何违反法律的事情。就像那名选手学做麻婆豆腐时能联想到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一样,我们也应该激发自己心中的法治意识。所以我觉得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很重要,它举办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宪法这个小本本,也在于要让宪法意识、法律意识从小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尊重宪法和法律成为他们每个人的习惯。我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法”便在我的眼前,就是一条看不到的红线,无论做任何事情,不管以何种理由,都不能逾越这条红线。同时,法律也在捍卫着我们的自由。只要在法律的允许下,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提心吊胆,让我们拥有了行为自由。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您看来,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成倍:能参加今年这次活动,我觉得特别高兴,甚至可以说特别激动。原因就在于我看到了宪法已经走到了我们每个青少年的心里。我认为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不应该仅仅让参加演讲比赛的这些同学们对宪法有所思考,也应该让更广泛的青少年学生参与对宪法的讨论。所以我希望活动可以有更丰富的形式,能够团结更多的青少年。
从这次比赛中可以看到,宪法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它非常有用。可是“有用”不是说在我们思考这个演讲题目时才发现它有用,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要处处去感受宪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意义和价值,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宪法。但同时也要避免形式主义,比如简单的打卡、算分等。那么,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学习宪法的讨论中来呢?基层的老师们可以带领青少年在各种活动中发现宪法和法律的影子,让它们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想如果能够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青少年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法治,也就可以从小养成法治思维了。我想这才应该是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青少年法治教育:从传播效果上来看,新媒体技术在未来应如何助力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更高、更快、更好发展?
成倍:进入到全媒体时代,特别是视频化、短视频的传播时代,我们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也要充分运用视频化传播、短视频传播、视听传播等形式开展后续活动。现在的青少年非常喜欢运用视频传播自己的所感所想,比如我问他们今天天气怎么样,他们通常不是用文字回答我,而是直接发来一张阳光明媚的照片,或者发来一段15秒的短视频。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人为此担忧,认为这是文字表达退化的一种表现,但我认为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这只是一种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传播方式、表达方式。我常在思考,一行“今天天气阳光明媚”的文字和一张阳光明媚的照片,谁更有影响力?毫无疑问,当然是照片!影像在现实生活的传递中更有影响力。现在我们都在讲融媒体,因此青少年在学习宪法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可以用上更加丰富的视听化的传播手段,比如将他们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通过短视频进行传播。我相信,把学习宪法的过程进行视频化、视听化的传播以后,能够立刻唤起其他青少年的共情,很容易让他与视频中的人产生共鸣。不过从文字、文本到有声语言的传播再到现在最新的视听化传播,也给“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技术引领和支持。相信我们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比如可以进行学宪法短视频展演,让学生学宪法的短视频在各个平台展示,如此一来,活动的影响力会更大。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宪法落实到全体青少年的行动上,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人人说,这样每一个学生心中就会留下一个烙印,那就是宪法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