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社会关切 唱响奋进强音
2023-04-12余军
余 军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浙江代表团共提出议案9 件,建议、批评和意见405 件(含代表团建议8件)。
代表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书记易炼红对人大工作提出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以“政治高站位、内容高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民生关切,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推动议案建议工作提质增效。
以浙江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支持浙江探索建设舟山大宗商品自由贸易港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争创大宗商品特色自由贸易港,探索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但对标新加坡等国际自由港,浙江在大宗商品贸易交易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依托舟山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产业基础,对标新加坡等国际自由港,恳请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支持,着力打造舟山大宗商品自由贸易港。一是支持构建“一岛一功能”的大宗商品储备体系,聚焦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交易等产业链,打造多个大宗商品特色功能岛。二是支持构建国际通用的大宗商品贸易交易规则,探索大宗商品进出口由数量型管制转向“金额管理+制度型管制”。三是支持构建国际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长三角油气期现一体化市场建设,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宗商品场外交易市场。四是支持构建对标国际的大宗商品特色营商环境。
3月7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浙江代表团代表依法提出议案建议有关情况。
以浙江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支持浙江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打造交通强国先行省
案由: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工程。自2002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 次亲临宁波舟山港调研指导,对港口开发、一体化改革、海洋经济发展、连岛工程建设等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考察,首站就来到宁波舟山港,强调“港口是国家战略中的‘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202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作为未来5年“十大工程之一”。
建议: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需要国家、地方上下贯通、合力推动。一是恳请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支持我省部分重点港航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范围,支持将宁波舟山港金塘上岙、六横佛渡、双塘、沙头山,温州乐清湾、状元岙等码头项目列入国家级专项规划,解决围填海政策制约问题。二是恳请交通运输部支持江海直达运输,允许海员江证签注海证。三是恳请财政部将宁波舟山港列入启运港退税的离境港。四是恳请国家支持舟山片区探索创建大宗商品特色自由贸易港。五是恳请自然资源部在永农调整机制和项目先行用地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
张天任代表:以数字化改革驱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张天任代表审议发言。
案由: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土壤”。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省,以数字化改革为主抓手,倒逼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政府数字化改革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的探索实践。2023年,浙江进一步打造数字营商环境升级版——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建议:一是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数据的全归集、全共享,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再造业务流程,推动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全程电子化运作、一网办理等。二是聚焦企业需求,不断拓展营商环境应用场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市场要素等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具有前瞻性、主动性的营商环境应用场景,持续创新营商环境在线服务。三是创新监管机制,科学应对市场失灵的数字经济,实现智慧监管和有效治理。
屠红燕代表:支持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了“地瓜经济”理论,生动阐述了“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开放理念,为浙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战略指引。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挑战,浙江适时提出“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是浙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下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发展先机、加快实现“两个先行”的有力举措。
建议:一是支持浙江在开放领域的改革突破和创新试点,恳请国家层面将更多的开放领域的改革、创新和试点放到浙江,如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推进数字贸易等领域的突破。二是加强外资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恳请国家层面下达第二批外资大项目用地保障计划,争取将列入商务部外资大项目的能耗指标也纳入国家保障范围。三是支持义乌探索日用消费品进口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恳请国家层面继续给予支持,协调各有关部委指导义乌市继续推进改革工作。
王立平代表:支持民营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重要作用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离不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民营企业的茁壮成长。但民营企业要担当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角色,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有待完善。
建议: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原始创新,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储备。二是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能力,打造“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其他创新主体联合攻关”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战略布局,提升产业引领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开展面向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四是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生态,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的民营企业给予扶持。五是夯实民营企业人才根基,助力吸引一流科技人才。六是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葛明华代表:加快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体系
葛明华代表审议发言。
案由: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我国在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协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全国各地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引发矛盾冲突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依然屡有发生。《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 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合作不足;心理健康专业人才支撑不足;部门合作体系闭环联动不足。
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健全联动工作机制,以校内教育、管理为重点,成立党政领导领衔,教育部门牵头,教育、卫健、妇联、民政、公安、宣传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构筑联动机制。二是强化干预帮扶。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中小学学生体检项目,针对高危案例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三是强化专业支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置。加快临床心理科和儿童心理科建设和专科医师培养。四是强化氛围营造。引导家长正视儿童心理问题,着力构建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大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开足体育课、丰富艺术课、强化劳动课,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强身健心”。
方豪龙代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高质量农村建设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号召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我们不仅要将目光聚集在“落实粮食安全”“守牢十八亿亩红线”,还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获得感,强化农业配套产业发展,“跳出农业 发展农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
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村产业模式,在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着力发展新型农村产业,鼓励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土地活力。二是加大土地政策“落地”力度,鼓励区域土地规划流转。三是拓展申报审批新通道,缩减土地闲置“空窗期”。在保证合规申报的基础上,应尽力拓展审批新通道,缩短申报周期,减少审批流程,为基层土地置换、流转、变更提供便利,缩短土地闲置时长,减少土地承包成本,节约资源。
罗卫红代表:畅通职业教育“立交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案由:“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有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社会的教育焦虑高烧难退,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畅通职业教育“立交桥”,是激活教育内外部因素、缓解社会教育焦虑的关键一招,也是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建议:一是持续拓宽升学通道,让职业教育更有“奔头”。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提高生源质量。二是凝聚共识加大投入,让职业教育更有“盼头”。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坚持“一盘棋”思路,合理规划布局职业教育资源,强化经费、土地等要素保障。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三是精准对接人才供需,让职业教育更有“学头”。做好产业需求侧管理,指导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设置。积极搭建“校企”平台,为优质企业输送年轻血液,为培养蓝领人才打下基础。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支持政策。推动落实落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陈保华代表: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案由:当前,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峻,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远超全国老龄化数据比例。据调查,我国空巢老年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现象普遍,农村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被弱化的同时,农村社会养老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建议:一是建立农村养老需求评估机制。建立乡、镇、村三级服务需求评估系统,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档案信息卡,进行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活动。二是注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积极培养养老服务中的各类专业人才。国家应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一些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及专业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实行统一考核评估机制。鼓励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业。三是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推动建立综合性职能部门。简化登记审批程序,降低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门槛,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发挥好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村级自治组织应将村民组织起来,通过互助形式为村里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