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药箱”里的大课堂

2023-04-12陈艳伟汪行舟何昌盛

江西教育A 2023年3期
关键词:药箱赣南医学院

陈艳伟 汪行舟 何昌盛

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每逢寒暑假,总会有一群手提“小药箱”的青年大学生,或行走于田间地头开展基层医疗调研,或在村小课堂普及健康知识,或为留守老人送上“爱心药”……自2014年以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赣南大地,服务村民近2万人。他们就是赣南医学院“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医学生志愿者。

近年来,赣南医学院扎根赣南大地,主动融入和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创新实施“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传承红医精神,组织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深入基层开展劳动实践,构建以“五为一体”服务、“五位一体”育人、“五维一体”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服务+劳动实践”教育新模式,将劳动教育打造成一堂有温度、接地气、入民心的思政“金课”。

“五为一体”服务

作为“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发起者,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办公室主任李晓文感触最深。“2014年,我是基础医学院的辅导员,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找到我,希望能利用寒暑假,结合专业所学,到赣南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李晓文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已形成“五为一体”劳动实践服务机制,也就是把赣南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作为服务基地,“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志愿者在服务基地定期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慢性病患者科普相关防治常识,为留守儿童开设健康教育课堂,为村民讲演红医故事,并邀请三甲医院的医学专家为村民义诊。

杨瑾薇的家乡是瑞金。作为一名赣南人,怀揣着长大后当医生的理想,她成了赣南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定向7班的学生。如今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的杨瑾薇,对当年参加“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2017年7月18日上午,于都县梓山镇山塘村的几名小学生在村子后山上玩。李小炜小朋友捡到野生桐子后,就想放到嘴里吃,恰好被在村里开展“小药箱”实践项目的杨瑾薇看到,立即阻止了其行为,并将这一情况告知带队教师肖呈生。

当天下午,肖呈生组织杨瑾薇等团队成员,对野生桐子是否含有毒性进行全面了解、查找资料,并制作科普课堂PPT。

第二天,肖呈生在村小开设留守儿童健康大课堂,召集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小朋友,图文并茂地介绍野生桐子的酸性与毒性。之后连续3天,“小药箱”实践项目服务队的8名骨干成员又采用播放PPT的方式,分别以心肺复苏篇、蚊虫叮咬篇、有毒野果篇、游泳安全篇、预防中暑篇、食品卫生篇、妇女卫生篇、药物使用篇8大块内容,对村民和小朋友进行集中教育,获得村民们纷纷点赞。

小药箱里透着大民生。李晓文介绍说,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医学生志愿者共有6397人次参与其中,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2534份,开设健康教育课1040堂,发放小药箱1900个,非处方药品价值约28万元。

“五位一体”育人

“‘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制是‘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一大特色。”李晓文介绍说,目前,依托“小藥箱”公益计划项目,已经形成家国情怀教育、红医精神传承、专业教育、仁爱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制。

赣南医学院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为切口,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我们根据品德形成的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设计了医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从被动接受红医精神到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红医精神,到最后思想观点上完成认同红医精神,构成完整价值体系的‘三段式过程。”李晓文介绍,“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主要是开展基层医疗调查、上门宣讲医药常识、为留守儿童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等,做到劳动实践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让学生假期学习“不断线”、实践中受教育、素养大提升,在劳动实践中观察发展大势、收集社情民意,在社会服务中感悟家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

陈育莲是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她曾一度认为,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就不需要顾及其他。参加“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陈育莲突然意识到,其实学习成绩只是一部分,德体美劳同等重要。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社会实践,陈育莲既有些激动又有些茫然。“我和其他同学是从入户宣讲开始。”她记得,在一位阿姨家里宣讲时,发现阿姨无精打采。经了解,原来这位阿姨患有较严重的带状疱疹,用了一些偏方不见好转。于是,陈育莲就将课堂上所学的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方告诉了阿姨。“没想到,第三天的一大早,这位阿姨就找到我,说症状减轻了很多,向我表达谢意。”陈育莲说,如今她不仅每年寒暑假都报名参加“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还与其他同学一起申报并获批了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我会更努力学习,练就更过硬的本领,传承红医精神,自觉担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陈育莲坚定地说。

“五维一体”保障

今年是“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但李晓文对项目的起始却记忆犹新。

2014年暑假,李晓文带着基础医学院的一批青年大学生走进兴国县的乡间田野。“可以说,我们看到的情况并不太好。”李晓文说,他们看到,当地的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不讲卫生,经常有边抓脚边吃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习惯。“那时候,就有了‘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念头。”但是,经费从何而来?团队如何组建?技术问题谁来指导?在农村的吃住问题能否解决?地方政府是否支持?公益计划项目能否获批……整整一天的激烈讨论,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

必须迎难而上!李晓文和其他团队教师“不计后果”“边干边走”。没想到,项目实施当年,经费问题就卡住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专门给他们下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但依然有数千元的差额。怎么办?李晓文不想让项目就此卡住,不想让学生们的热情被湮灭,便再次向学校求助,没想到学校领导很快就同意了,补齐了经费。

在实践过程中,李晓文发现,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如果遇到医疗杂症、难症,这些未“出炉”的医学专业学生就无法解决。怎么办?李晓文只好向学校的附属医院求助。

年复一年。总结经验后,李晓文团队在每年4月就启动“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聘请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为技术指导,从基础医学院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中筛选志愿者,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一个个问题,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得到解决。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主办、医院指导、社会支持、村民参与的‘五维一体的校地协同保障机制。”赣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泽鑫说,“‘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已经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特色品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主导“小药箱”设计与服务内容,并解决志愿者的吃住行问题、活动场地安排与村民召集等工作;学校负责技术指导、志愿者培训以及设备外借等工作;社会爱心企业承担爱心“小药箱”和药品的大部分费用;学校组建志愿者联盟,负责项目具体的组织、管理、实施与评价等工作,走村入户宣传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结对联动、活动管理、劳动实践等三大载体平台的设立为‘小药箱实践育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曾泽鑫说。

春夏秋冬,随着“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的持续开展,也吸引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的200多名医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如今,赣南医学院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志愿者结对组建志愿服务联盟,搭建志愿服务结对联动平台,推动这一项目的常态化开展。同时,赣南医学院组建实践育人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成立“小药箱”工作室,聘请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指导,邀请优秀校友担任技术顾问,配备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和专门教师,使项目推进科学有序。

如今,赣南医学院以“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在赣南这片大地上,已建立南康区“康和园”、安远县版石镇“快乐家园”、赣州市蓉江新区新路小学、南康区十八塘乡中心小学等一批实践基地,将实践活动的触角延伸到赣南大地的各行各业。

“赣南医学院‘小药箱公益计划项目立意高、创意新、效果好,将红医精神、社会实践、思政育人三者有机结合,很有教育意义和推广价值。”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谢广宽赞叹道。◆

猜你喜欢

药箱赣南医学院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新乡医学院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牛奶盒小药箱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来来来,看看古时药箱里装了什么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