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3-04-12刘永琴

教育界·A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学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和完善的措施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文章从创设良好环境、丰富教学模式、设计多元教育内容和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档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全面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刘永琴(1987—),女,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镇中心幼儿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结合基础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设计科学化、完善化的教育模式,还要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情况的全面分析,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合理的引导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重视物质环境创设

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目标,教师不仅要通过科学完善的教育方法和引导策略来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设计水平。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多角度进行分析,重视幼儿园的基础环境建设,发挥环境的正面作用。对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班级的墙面布置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1]。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工作中运用与自然相关的元素,将花草树木等元素融入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粘贴画等形式布置墙面。这种环境创设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感受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结合物质环境创设角度进行分析,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精神环境构建

在幼儿园良好环境创设工作中,物质环境的构建是基础,而精神环境的构建则是延伸,是提升环境创设效果的有效措施。对此,幼儿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精神环境构建目标。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师生合作游戏来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应用多元沟通模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幼儿在宽松平等且互相尊重的精神环境中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重视幼儿的精神环境构建工作是全面提升环境创设效果,进一步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根本[2]。

二、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应用趣味游戏教学模式

在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和引导策略的多样化和全面性,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方案,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应用趣味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引导。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吸引更多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及综合能力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幼儿园教学中,部分幼儿会由于突然离开父母而产生一定的分离焦虑。对此,幼儿教师可以为其设计“雨点变奏曲”趣味小游戏,引导幼儿通过搓手、吹气、拍手掌等方式模拟风声、雨声。此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释放压抑情绪并缓解分离焦虑,还可以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幼儿园的美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制订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促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至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3]。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家庭生活情境,自己饰演老人,由幼儿饰演父母和孩子,并搭配好符合角色身份的服饰、道具等,这能强化幼儿的代入感,使幼儿更好地进入情境。教师可以将情境设置为老人过生日,晚辈向长辈送上祝福。在这一过程中,饰演父母及饰演孩子的幼儿分别向饰演老人的教师送上祝福,表现得有礼貌、有教养,充分表达了对长辈的祝福。这一教学方式能使幼儿通过情境表演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让幼儿在情境中体会亲情的温暖,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为了设计丰富多样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帮助幼儿在多元学习体验过程中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例如,部分幼儿容易焦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担心自己被别人嘲笑。这种焦虑问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幼儿阶段重视幼儿的焦虑心理。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实践活动,如组织表演活动,让每个幼儿都参加活动,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增强自信;组织小竞赛,给予每个幼儿小奖励,告诉他们“参与的过程就是提升自我的过程,每个人都很棒”。教师通过开展上述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获得长远发展。

三、设计多元的教育内容,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语言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元的教育内容能全面提升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辅导水平。在设计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从基础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性,还可以有效丰富基础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水平。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语言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例如,部分幼儿存在胆怯心理,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我勇敢说”的心理健康语言教育活动,要求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教师、家长进行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幼儿对自己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总吵架,一吵架我就害怕。”结合语言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能让幼儿增强心理建设,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4]。

(二)结合艺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在幼儿园阶段教育工作中,艺术课程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想象力。在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可以有效丰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以幼儿园“向日葵”的艺术课程教学为例,其教学重点为引导幼儿尝试应用点和线条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促使幼儿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模式,促使幼儿结合向日葵的特点感受其精神,从而帮助幼儿深入体会向日葵积极向上的态度,实现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目标。除此之外,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拓展化的教学元素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多元教学内容对幼儿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实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结合艺术教学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可以全面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三)结合科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幼儿园科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为通过趣味实验等形式全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探究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对科学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为幼儿之后更加广泛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幼儿科学课程教学中,这样可以有效丰富科学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幼儿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延伸科学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以幼儿园科学课程“沉浮”的实验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索沉浮现象,促使幼儿通过合作等实验学习方式尝试让物体沉与浮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合作能力。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幼儿年纪小,自控力差,观念不同,幼儿之间可能会发生摩擦,这会降低实验效率,甚至导致实验无法很好地完成。因此,教师应让幼儿理解愉快合作对完成实验的重要性,营造轻松的实验氛围,让幼儿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这能培养幼儿的互助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科学教学中,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在掌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四、完善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构建个性化幼儿心理健康档案

在设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构建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完善档案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档案的数据可以作为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资料,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引导策略,结合幼儿基本身心发展特点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实现强化幼儿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与信息构建健康档案,对幼儿的姓名、出生日期以及身心发展情况等进行记录,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引导。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档案构建模式推动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幼儿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中。设计完善且个性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能够有效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测试

在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完善档案内容。为了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幼儿教师可以结合谈话法及观察法两种模式对幼儿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应用谈话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以了解幼儿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具体回答全面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为之后设计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幼儿教师可以结合观察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估,对幼儿在自然条件下和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达、语言表达及行为表现等进行全面观察,从而探究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幼儿教师可以对自主游戏或合作游戏中的幼儿进行细致观察,根据其行为举止与交流能力分析其心理健康发展情况,从而制订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例如,社交能力较弱的幼儿通常在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现自身优势,无法以积极的态度与其他同伴进行沟通,这便是幼儿教师需要加强重视并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中的关键元素。

(三)完善教师综合教育评价方案

在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总结方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科学的评价模式。同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提升评价效果。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设计过程中单独构建教师评价栏,在每月固定时间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教育策略的制订奠定基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要遵循适宜性和有效性原则,并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提升教育质量。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恰当与全面的综合评价,不仅要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有整体全面的了解,还要看到幼儿的长处和不足,观察幼儿在发展变化中的个性表现和特点。教师要在评价过程和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问题创设和日常观察记录相结合的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综合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从专业角度反映幼儿的进步与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实现发展幼儿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璇,赵静,赵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7):22-25.

[2]何兰兰,谢华.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04):49-51.

[3]朱慧.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156-157.

[4]刘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05):26.

猜你喜欢

幼儿教学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