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思维

2023-04-11田静静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困生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田静静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会陷入困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阐述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困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供分析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202-03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化与逻辑推理于一体的学科,极具探究性,需要学生在大量的思考与验证中完成学习,因此,思维能力成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因素,而形成数学思维,以此实现数学建模,学会运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对学困生来说,影响其数学思维发展的因素在于自身的学习意识与习惯,教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學生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攻克困难,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与学生心理有关

步入小学后,尤其是小学中段以后,学生之间由于智力发育水平的参差而逐渐拉开了学习差距,而学习成效与成绩方面的差异则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在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问题解决方法、鼓励与心理辅导的情况下,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从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抗拒的心理。而长期的自卑与厌学则又加重了学生压抑的心理状态,甚至产生学习方面的惰性。由此可见,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源所在,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2)与学生学习意识有关

学习意识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发展的直接性因素。意识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态度、行动与习惯。具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意识体现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方面。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数学的图形、理论概念、公式等内容相对严谨枯燥,从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学生探索不到数学的趣味,以及学习成果的不理想也会导致其失去积极性。此外,学生的学习意识还体现在其学习方式与习惯上。“活学活用”是数学学习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成效体现,而很多学生依然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导致其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产生低效学习结果。

(3)与教师教学方式有关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因此,除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形成学生学习困境的原因所在。教学方式的不恰当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思维方面。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日益凸显,在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传统的教师权威性的维持、灌输式的教学等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贴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此外,教学方式的不恰当还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单一。新课程理念再一次提出了“跨学科”“生活化教育”“动手实践”等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换教学思维与方式。与此同时,教学评价的缺失以及教学评的不一致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发掘不了自身的优势,找不到学习的发力点。

(4)与家庭教育有关

家庭是除了学校之外,影响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家长亦是学生更为亲密的教育者与引导人。因此,家庭教育同样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意识与思维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一般来说,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境的家庭教育因素在于家长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度不足,以及缺乏对学生学习意识与习惯方面的引导。而家庭教育力量的不足则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有关。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性地成长与发展并非教师单方面的职责,而是教师、家长与学生三方面的职责。

2.小学数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内容包括图形、公式、运算等,当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就可以运用图形的特点完成一些空间操作,比如,拼图、手工制作等;也可以运用图形运动规律解释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如电梯的运行、风车的转动等;还可以运用数学运算法则去进行一些数学益智类小游戏。由此,学生便会逐渐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明白数学知识不仅是存在于课本之中的,而且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考、探究、验证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一方面,在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究与学习时,学生在不断思考的状态下会萌生诸多问题,以问题带动交流合作,在思维的碰撞下又进一步带动学生去实践与验证,最终获得更加明确、肯定的认知,从而自主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汲取他人的优点,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智慧共享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更新自身的思维模式与观念,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学会运用数学建模分析与推演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一方面,数学中很多知识都是互通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当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后,能够善于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概念等来分析、推导与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与原则去分析与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如购物、分析数据、规划时间与路线等,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3.小学数学中培养“学困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关注学生心理,建立师生良好沟通关系

从心理问题出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这是带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的根源。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沟通与师生关系层面出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实看法。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小游戏等话题出发,与学生建立共同话题,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接着,在建立了融洽的沟通关系以及学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后,教师可以通过“漂流瓶”的方式,与学生秘密进行学习方面的问题沟通。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夹入信封,在信中可以亲切询问学生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同样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困境以回信的方式传递给教师。如此,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能够以“春风化雨”般地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实行分层教学,精准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存在学习差异是很正常的,然而统一标准下则容易造成差异凸显,学习成果不均衡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学困生适当降低难度,顺应学困生思维发展速度与特点来培养其数学思维。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側重于学生对乘法口诀、表内乘法的练习,以此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感。比如,可以通过大量的算式练习、乘法小游戏等基础性的运算训练来提高学生乘法运算的准确度与速度。然后根据学生的提升情况逐步转换题型,有层次地增加训练难度。而针对基础良好以及较为优秀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其学习需求与突破目标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的开展,能够更加精准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与成长。

(3)自主合作教学,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自主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结合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在问题交流与探讨中逐渐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情合理划分小组,比如,6人为一小组,其中包括1名优等生,2名基础良好的学生以及3名学困生,并以优等生为小队长,让其在合作学习中时刻关心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1帮2,2帮3”的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风气,并且在小组任务分配中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有效学习。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例,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原理”的任务驱动下,可以让学困生以画小方格、剪贴等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而更加形象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由优等生带领小组共同探讨面积公式问题。合理划分小组开展自主合作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共同进步。

(4)开展游戏教学,在具象思维中增进知识理解

数学的抽象性是导致学生陷入学习困境的直接性因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以更加直观、具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记忆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按照“八分之一”“六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的等份,准备好相应数量的西瓜切块(卡纸),以及一个与西瓜整体大小相吻合的圆盘;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西瓜拼图”的游戏,即教师先在圆盘中摆放一片“八分之一”的西瓜切块卡纸,然后让学生在剩余的卡纸中寻找能够与其完美组成一个完整西瓜的卡纸;完成这一轮后再以此摆放其余等份的西瓜切块卡纸。如此,通过该游戏来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数学小游戏的开展,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趣味,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以更加形象的方式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这对学困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加强家校共育,建立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思维的养成离不开学生学习意识与习惯的主导。学校的教育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家长。基于此,教师则需要加强家校共育,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数学知识应用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家长可以将日常简单的购物活动交予孩子,以此强化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孩子运用同样额度的钞票,购买同样的物品,但要比上一次便宜,从而引导孩子往购买数量、购买重量的增减方面去思考。此外,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相关问题,家长同样可以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本月家庭水费开支是120元,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来分析与规划如何能够将水费降低至90元;外出旅行也可以让孩子来分析与规划最短的路线与消耗最短的时间,等等。对学生来说,家庭比学校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实现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运用。尤其对学困生,更需要家长有效配合教师,以生活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优化教学评价,全面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整体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既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分析与总结,也是审视自身工作的需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针对学困生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单一的成绩标准转向以学生主体为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从而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例如,在自主合作学习中,部分学困生在知识基础层面可能稍有欠缺,或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却展现出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此,教师则可以基于学困生该项优势,对其进行鼓励,将学生的该项优势发挥到更多地方,如数学海报的制作、数学小实验的操作等;并以此为课题开展“如何在实践操作中充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家科研会议,从而为学困生以及所有适用于该学习方法的学生研发更高效的教育方式。而针对学困生的评价机制,可以细分为基础部分、突破部分、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更为综合的评价项目,并联合家长一起参与到评价当中。优化教学评价,能够让教师和家长从不同层面发掘学困生的优势与潜力,从而找到合适的教学发力点,有效促进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并保护和发挥学生的天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综上所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于学生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恢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转换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更加轻松、有趣、高效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玉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22(08).

[2]马伟.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探讨[J].读写算,2021(26).

猜你喜欢

学困生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培养思维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