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直播模式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3-04-11范美英
摘要: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桥梁,也是传播文化的媒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国际汉语教学是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懂汉语、通技能”本土化人才的重要渠道。线上直播模式下,国内外院校的师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教育教学,由于其兼具临场感、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当前被国内外各类院校广泛应用。然而,这种模式下师生隔屏沟通,传统的课堂组织管理方式会有较大程度的失效,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与学的要求。使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开展国际汉语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字:国际汉语教学;线上直播;项目教学法;德技双修
1. 高职院校国际汉语教学的现状
2020年以来,在线教育成为教学的常态模式。在线教育从师生针对教学内容的互动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录播和直播。从技术、方法和理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录播模式还是直播模式均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由于录播式学习在“社会性属性”等方面的缺失,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孤独感[1];相比之下,直播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如同面对面效果的临场感,备受师生青睐。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线上直播模式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差强人意之处。就高职院校的国际汉语教学而言,单一的知识讲解、知识点的简单重复练习容易造成师生双方疲劳,教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即时状态,导致课堂随机活动的参与率得不到保障,挂头像但不参与任何课堂活动的“隐课现象”频频出现在直播课堂。一个班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课堂教学组织容易出现松散状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迈克尔·穆尔(Michael G.Moore)提出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也称为穆尔理论,是远程教育领域开创性的理论之一[2]。该理论是一个二维的理论体系,核心是交互距离和学生自治。其中,交互距离是由远程教育时空分离产生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距离,更多的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潜在误解的心理和交流的空间[3]。根据穆尔理论,交互距离由对话和结构组成。师生之间通过有效互动沟通解决学生的疑问被称为“对话”;教学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易用的教学平台、因需配置的学习资源、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等被称为交互距离中的“结构”。
线上直播模式下,国际汉语课堂中的学生频现“隐课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失效,教学“结构”欠佳。这两个因素中“结构”会对“对话”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结构”紧凑有趣,“对话”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如果“结构”稀松守旧,“对话”则虎头蛇尾、无言以对。
2. 项目教学法简介
2.1 项目的定义
项目(projec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proiicere”,其意為计划、设计、规划。杜威在1986年推出并经其学生不断改进的“设计教学法”被视为项目教学的起源。该方法的核心理念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待未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组织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各个活动必须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这项有始有终、可以增长经验的活动,能使学生获得主要的发展和良好的成长[4]。由此可知,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应该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可以被分解、裁剪为一个个“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每个单元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最终目的在于通过项目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挖掘潜力,使学生在其兴趣领域获得发展,在其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2.2 项目教学法中的师生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对问题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后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探索、论证,最终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自身发展的教学策略。
适合国际汉语教学选用的“项目”种类繁多,加之项目固有的“独特性”“目标性”“临时性”和“可分解”等特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即使完成同一项目,其成果亦可能截然不同。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项目活动期间对项目进度进行持续跟踪,对其项目成果进行个性指导,对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纠偏。为此,项目教学法中的教师应该具有跨学科背景,能够同时开展中文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或者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通力合作,在项目相关的课程方面帮助学生在语言技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上齐头并进。所以,仅从指导项目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来看,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项目指导教师应是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国际汉语老师,或者是由汉语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及与项目相关的专业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是教学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团队中的各个成员承当不同的职责,如知识的传授者、行为的引导者、过程的观察者、关系的协调者、成果的评价者。
项目教学法中的学生也不再以“学生个体”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项目小组”。这是因为项目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子任务,完成各项子任务的过程需要由多名成员扬长避短、互相配合。项目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则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与小组其他成员建立信任,彼此沟通协作实现项目目标。与“学生个体”参与学习的形式相比较,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参与项目学习更能全方位培养个体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其职场能力,使其逐渐产生成就感、获得感;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绩效会比个体绩效更高。
2.3 项目教学法中的其他角色
项目教学法中的参与角色除教师、学生之外,还可以包含行业专家和网络民众。行业专家可以来自企业或其他院校专家。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高等职业院校拟实施以“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策略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5]。行业专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形式参与项目教学,他们在项目教学中的参与时机、参与环节、参与作用等取决于合作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程度与合作深度。
将网络民众加入项目教学的益处不胜枚举,例如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让项目的原本严肃的气氛融入轻松的元素,让项目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有利于文化的宣传,有利于扩大教学项目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教学项目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知名度,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或院校开展合作等。
3. 项目教学法开展国际汉语教学的关键步骤
线上直播模式下,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为三大变化: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学内容从教材扩展到项目,教学阵地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因此,项目教学的基本思路表现在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教材的知识性与项目的实践性相结合、课内的知识讲解与课外的问题实践相结合。
国际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6],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7],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8]。在线上直播模式下,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国际汉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进而较好地实现国际汉语教学的全部目标,核心步骤如下。
3.1 项目设计
在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汉语水平与能力储备,围绕教学目标确定项目目标,构造项目的语言运用情境,准备与项目有关的概念、背景、理论知识、方法工具,提出项目完成的具体指标与任务要求,规划评价方案,形成项目任务书。学生需要了解项目目标与任务,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划分项目小组并明确角色分工。项目的类型既可以是纯语言类项目,例如某类词汇或某个句式的应用;也可以是“中文+”项目,例如“中文+专业知识”“中文+职业技能”“中文+特色文化”等。项目可以是真实的项目,也可以是模拟的项目;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也可以是专业学习中的体会,还可以是对优秀文化的感悟。项目的成果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根据项目目标来确定,如论文、图画、手抄报、演讲、辩论等都可以因需而用。线上直播模式下,这些形式的成果可以通过静态文本、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在线展示等途径呈现。这些项目成果可以借助网络长期保存,教师亦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复盘,进行教学反思。
3.2 项目实施
在实施阶段,教师要在线上课堂中解释项目情境,强调项目目标与任务要求,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计划,将完成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知识合理地分解到项目任务的不同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相关课程的完整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在课下提供充分的在线指导,以督促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方案完成各项项目任务,对各项目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复,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及时提供建议,做好实施过程的相关记录。
项目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出合理的项目计划,按照项目计划与进度,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任务的解决方案,形成项目阶段成果,并定期进行成果汇报。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促使学生实现了从学习者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在提升其职场认知的同时达到了提升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自学材料、项目组内讨论、项目组间互助、在线咨询指导老师等方式来解决。在“学习”“实践”“提问”这一螺旋上升达成项目目标的方式下,学生稳中求进、知行合一,逐步积累其为人处世、专业技能以及项目所囊括的文化内涵等“学问”。
3.3 项目评价
项目的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学生、网络民众和行业专家,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角度不同。
教师的评价应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对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贡献大小、知识点与技能点在项目中的应用程度、项目成果与项目目标之间的契合度,以及项目报告的完整度等方面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评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内自评,另一种是组间互评,这两种评价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其中,组内自评是指由项目小组对本组所有成员在完成项目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点可以是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的合理性、项目小组对其他同学的帮助作用、项目阶段成果提交的时效性、项目报告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组间互评指项目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评价点可以涉及项目成果的创意、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等。学生小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互评过程中互相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网络民众的评价表现为网络投票,这种评价方式由网络的快速发展衍生而来。但是由于网络投票容易导致恶意刷票的现象,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教师在评价方案中斟酌其权重,避免出现因网络投票占比过大而出现整体结果有失公平的现象。行业专家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资料、项目成果、现场汇报,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演示技巧、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
4. 线上直播模式下国际汉语项目教学的“德技双修”效应
线上直播模式下使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国际汉语项目教学时,教学“结构”稳健,“对话”主题明确。学生的“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解决冲突”等职业素养可以得到有效训练,“聽、说、读、写”语言技能在实践运用中也可以得到大幅提升。“中文+特色文化”类项目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领略异域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理解能力;“中文+专业知识(或职业技能)”类项目则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强化专业技术技能。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目标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德技”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展,但是发展的方向可以迥然不同;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可以因人而异;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达标,但是达标的进程无须整齐划一。
结语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它们彼此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增大学习的附加值。整体来看,使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国际汉语教学可以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样化成长;长远来看,使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国际汉语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理解力,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静,杨威.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特质正念对在线临场感的影响研究[J].大学教育,2021,(10):26-29.
[2]钟志贤,黄林凯,范艳敏,等.远程教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访远程教育专家Michael G.Moore[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4-18.
[3]崔向平,赵龙,苏伟,等.直播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和效应研究——交互距离理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22, 43(1):63-70.
[4]范美英.试析高职软件开发类课程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形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106.
[5]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22-12-21)[2023-1-26].http://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6]崔凌宇.对外汉语教学用语料库系统建设探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7]刘晶莹.国际中文教育高级阶段故事类成语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8]杨蕴仪.印尼哈山努丁大学中文专业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D].南昌:南昌大学,2021.
作者简介:范美英,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国际化、在线教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输出与专业共建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2年“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研究专项课题——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标准输出与“一带一路”共建研究(编号:际协研 BREC2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