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滨海绿道景观塑造方法与措施

2023-04-11刘译浓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绿道滨海景观

文/刘译浓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引言:

海洋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地方。但近几年,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人口急剧增加,造成许多城市海洋被侵占、填埋、污染,城市与水的关系从共生到排斥。这无疑是在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束缚。滨海地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功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的居住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城市绿地系统依托于海洋景观,在城市绿化中形成了复杂的景观空间,其改造和建设既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又是展现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1.城市滨海绿道景观塑造相关概述

1.1 滨海绿道基本内涵

城市滨海绿道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与高密度人口密集区的开放空间。它们常常相互交织,形成一个网络,解决城市市区内“孤岛”状况;在当地层面上,可以将其解读为一条带状、线性的公园或道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步行功能。滨海绿地是一种比较突出、意义重大的绿地系统,它涵盖了“绿色通道”、“滨水区”两个方面。按照城市的地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生态绿道、综合绿道和城巿海洋绿道,而城巿河型绿道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种珍贵资源,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巿空间、供人休闲娱乐的作用。

1.2 滨海绿道景观功能

城巿滨海绿地系统在休闲、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微气候、功能连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城巿的海洋作为“线”能有效地解决因“面”所带来的单一、同质化问题,进而转化成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统一的点、线、面关系。同时,滨海绿地可利用绿地的线形空间特性将城市各区块空间联系起来,既能延续城市地域文化,又能因水的天然属性调整沿河两岸城市的微气候。

1.3 国内滨海绿道景观设计的发展

国内前期对绿色通道的研究大多是引进国外的理念和案例分析。然而,近几年,由于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也逐渐发展起来。俞孔坚在理论上的应用,如“生态景观”、“可持续景观”等理念,北京建筑学院提出的“海绵城市”、生态河岸建设等,为滨海绿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国内滨海绿地系统的规划主要集中在河渠、堤坝浴线绿化美化、防风固土、美化环境等方面,而在小型规模的绿化美化上,与现代滨海多功能绿化有很大区别。但近几年,随着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全国各城市在这类滨海绿化工程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重视程度。

2.城市滨海绿道景观塑造现状

由于前期有关理论的欠缺,大部分已建滨海绿地景观都有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巿居民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巿的快速扩张让生态环境被大量占用。其中城巿海洋及沿岸方面表现较为严重。由于我国城市市区段河道护岸工程大多采用耐久性较好的混凝土结构,使河道原有的相对比较完整,削弱了河道的自我调控能力。在河床上挖沙,会极大地降低河床的防洪能力,在雨季来临时,很可能会引发洪水,同时,竖向护岸也会导致河岸植物的大量流失,导致道路上出现淤泥杂质。由于对河道日常养护工作的忽视,使其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引起长期的恶性循环,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滨海绿地的早期景观设计尚属初期,在设计实践中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理念。造成今日滨海绿地景观“千城一面”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特的地域认同性,缺少对都市文化与市民的生活需要的认识,只注重美化与通行,使整体景观看起来生硬呆板,缺乏互动。同时城巿的家具如景观座椅、灯具、护栏等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滨海绿地系统前期的绿化景观表现出连续性差、过渡性差等问题。在同一地区经常会发生分层,例如风格分层、文化分层等,缺乏很好的衔接和转换。尽管绿道的基本功能已经得到了落实,但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与城市的绿化,还是与建筑、人的融合,都显得僵化。

3.城市滨海绿道景观设计策略

3.1 城巿绿道网络的伸展连接

城巿滨海绿道是城市绿道体系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滨海绿道以河川为纽带,将城市市区内的散乱的绿化空间连结起来,使城市绿化更具整体性、生态性。在城市市滨海绿道的景观设计中,以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为主要内容,在滨海绿道段上设立二级绿道节点,沿纵向延伸,将周边的绿道和绿地连接起来,形成以滨海区为中心的辐射式生态空间,并将居民的流动方向导向。目的在于使滨海绿地在游憩、社会、景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挥。

3.2 生态安全的亲水驳岸

高差大的竖直驳岸和裸露的混泥土阻碍了人们的亲水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环境的观赏性产生影响。在城市滨海绿地景观中,河道作为一种景观要素,驳岸设计更接近于孤立而不是孤立,在原有的保证安全的垂直驳岸下,建立由草皮、芦苇等水生植物组成的生态护坡,通过斜坡改善原有驳岸的美观度和生态性并提升海洋的调节能力。结合汛期、枯水期、平流期的平均流速,设计出不同季节的亲水平台,以满足居民的功能需要,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

3.3 彰显地域特色和多元化的人文活动空间

城市滨海绿地景观,是联结市巿各职能区块、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对展示城市独特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在专题设计中,要对本地的历史和发展有深刻的认识,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图形,结合差异化的设计手法,将其运用到道路铺装、构筑物、景观小品中,通过文化符号的元素叠加强化人们的记忆,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增加城巿居民的归属感,传承城巿文化并良好的发扬。在可及性设计方面,以城市公园、旅游景点、重要建筑为中心的出入口进行相应的规划,并在宏观层面上梳理文化层次关系,发掘整体的文化价值,并利用“卡口”的道路铺装、小品形变等进行转换,形成一个大的、统一的、有序的景观空间。

4.城市滨海绿道景观塑造方法与措施——以青岛海岸线绿道规划为例

4.1 设计导向

以“人”为核心,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结合为参照系,提出了以公共性、多样性、立体化等土地形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并按分区进行规划。园林建筑注重城市形态的塑造,依托滨海公路特有的水域资源,为市民提供交通、观景、休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风水宝地”。路易斯·芒福德相信,未来都市的目标,是要全面开发区域内的文化及个体差异。所以,只有寻求城市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城市具有某种个性。滨海绿道景观既是城市功能要求的直观反映,也是城市生态与文化格局的深层综合体现;既是一种人为的形式美,也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自然生态系统与机能的和谐美。

4.2 设计目标

在充分考虑人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分析,构建出一套清晰的、层次分明的城市景观系统,以有效的引导项目、规模和进度,推动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4.3 青岛海岸线绿道规划设计

滨海大道以道路为纽带,以海岸为中心,以山峦为背景,将道路、绿地、沙滩、蓝天、碧海有机的有机融合,打造成一条五彩缤纷的海滨长廊,将自然的形态和人的活动融为一体。青岛市规划局制定了《青岛市绿道系统规划》,将城市的主要开放空间与绿地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网络。青岛西部沿海建设了两条滨水绿色通道。唐岛湾南岸、滨海大道近代造船厂到石门寺景区的沿海地区,是我市第一条沿海绿道,全长23.8 公里。《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以滨海绿道和大沽河绿道为主要支撑的城市绿道体系,并在2016年前建成540 公里,2020年建成绿道。青岛市正式启动了“公园城市”的编制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绿色通道的建设,并在全市建成了64.15 公里的绿色通道;加快滨海绿道的贯通,松岭大道-沙口滨海大道南姜码头段、金光丽海段已经开始施工。

4.3.1 路线景观元素

园林规划设计要与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在选线的过程中要与景观设计、道路规划、设计等部门共同努力。

(1)道路的线形

在满足环境保护和道路功能的基础上,对景观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公路与天然岸线的有机结合,临海看海,平行线与天然岸线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使沙滩、优美岸线、海景得以充分展示。在设计时,不能占据海滩,不能拆除古木、重要建筑物,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海域,以减小对河道的影响。护岸工程应根据海岸的演化规律,将海滩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使海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道路的平面线型设计;旅游观光的景观道路,无需追求平坦。结合具有历史意义的古树名木、民俗文化古迹,合理调整线形,使其融入公路或边缘地带的绿色空间,形成自然流畅的曲线,增强道路的景观效果。

公路的剖面图。可以根据地势,利用上下两条路,使其内部地势较高,外部较低,或形成较高的视野,便于欣赏海景,也可形成一个斜坡状的中央分界线,为景观的设计提供有利的条件。

(2)绿化景观

绿化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软化道路的僵化,又能提供良好的驾驶环境,改善道路的小气候,并能引导交通,是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它不仅要符合城市的功能需求,而且要具有滨海景观的特点。在树种选择上,主要是耐盐碱、耐风化的本土树种,以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的棕榈科。在植物配置方面,密林、疏林、草地相得益彰,色叶、观花、常绿植物相辅相成,使其四季常绿,同时兼顾游客对遮荫的需要和观景效果,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加强道路特色与指向性,要确保整个城市风貌的延续,也要体现一条一景的导向。同时,为了满足高速行驶的视觉需求,采用大色块、大效果。保持海滩和海岸线的原始植被,合理的综合利用。主要是保存长势较好的树木,对长势较差、树形不完整的树木进行清理,并在沿海地区种植适合的树木(例如木麻黄、木槿等)。将马鞍藤、海边月见草等攀援植物进行了改造,主要种植在海边散步道的外侧,以固定沙子和装饰品为主,每年的花期,马鞍藤花和黄花都会在海滩上绽放,让海滩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3)路沿石景观

由于路沿石是多种功能路面的边界标识,它不仅具有指示交通路径、保护路面边角的作用,而且还体现了其线型美感,所以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从外观形态、质感等方面对其进行艺术化、个性化的处理。

4.3.2 海岸线边界景观元素

海岸公路的边境线景观是指临海海岸边的海岸线。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分界线。针对公路两侧的不同地形和功能需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边坡护岸,确保公路的安全、防洪、游客的安全,并尽量保持场地的亲水性。保留原始的天然海岸线。在远离公路的海岸或基岩的海岸线上,应采用保持现状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小人为的划痕。创造一个亲水性的空间。通过对海滩的保护与修复,为市民创造了与海洋接触、沟通的滨水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边坡、护岸景观。如公路边线与沙滩、海水距离较宽,高差不大时,可采用绿化固坡,采用乔、灌、草搭配,形成自然生态的软坡。当公路边线与沙滩、海水距离较近,或高度差异较大时,应采取半硬质边坡,即在常水位涨潮线之下,边坡下部为坚固的硬边坡,上部为绿化植物或网状结构,并与绿化植物相结合,软化美化边坡。如公路边界线与海水接壤,或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则应采取人工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可采取消浪块、丁砌条石、直立弧形护岸、直立式护岸等。在局部高度差异较小或沙滩发育较好、有开发潜力的部分,可修建平台型护岸,方便游客出入海滩(图1)。

图1 滨海绿道效果图

4.3.3 节点景观元素

滨海景观带沿着公路的线型分布,形成一条更长的带状景观。可依线路长度和长度,在沿天然风景条件有利的地方,以适当的间距,设立休憩、交往、观赏、娱乐等活动场所。同时,滨海广场的规划也应注意如下原则:

人本主义,就是强调人们在公园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环境心理与行为特点。海滨大道的景观公园临近海洋,夏季炎热,冬天海风刺骨,在植物的配置和服务设施上,应考虑到游客的防晒和防风需求。“个人化”与“文化性”的概念,就是要把历史遗迹、生活痕迹、滨海特色、地域文化等融入到公园中,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时代的脉动,或者是受到文化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品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也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方格,绝不占海滩。在进行公园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个街道的生态环境,通过融合、嵌入、美化、象征等方法,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公园的空间中,以自然的形式重现自然,让广场暂时远离都市的嘈杂和污染,给游客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空间环境。

4.3.4 区域景观元素

(1)夜景观设计

在道路照明(包括主要道路灯、非机动车道灯)的设计中,应注重灯具造型、光源、灯杆、灯头等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还要体现区域景观的独特性,力图形成一道立体的线形景观。建筑的夜间景观可以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例如:轮廓灯、投光灯、内透光、特殊照明等。广场、草坪等休闲场所的夜间景观设计,以游客休憩、步行、小品雕塑、景观花卉、树木为主体,采用草坪灯、投光灯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地、点缀性地进行照明,突出审美趣味。

(2)标志景观元素

在城市海滨大道的雕塑小品中,无论是主题、色彩、材料、尺度,都要与其所在的地域、环境、建筑、人文风俗、时代特点等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现代都市既和谐统一又具有独立个性的环境雕塑小品,成为一个城市或区域的标志。布局原则:应遵循功能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层次原则,科学合理引导旅游者进入景区。引导体系的最根本作用是引导,要求明确、准确,首先要满足引导的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按照特定的排列规则和内部组成要素来组织、分类,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布局规划:要充分关注停车场、公交车站、景区内外广场、景区出口、交叉路口等人群密集或容易发生混乱的地段,并对各功能区域进行引导,并在第一时间引导人流,为有计划的旅游者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结合旅游景点的布置、步行动线、旅游需求等。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滨海区是城巿的亲水区域,它的作用就是承载城市的文化与形象。随着人民对物质、心理的需要不断提高,滨海公园内的风景也逐渐呈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地域特征,并逐渐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地点,滨海绿道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点。所以,在城巿滨海绿地景观的规划中,应综合考虑生态、地域文化、连续性、通达性等诸多要素,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休闲场所,为城巿增加一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

猜你喜欢

绿道滨海景观
景观别墅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滨海白首乌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滨海顶层公寓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岳滨海 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