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1+X”证书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4-10洪杨田立开杨茹吴丽娜

科技风 2023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洪杨 田立开 杨茹 吴丽娜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部署实施了“1+X”职业证书试点工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在“1+X”证书制度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重构以“1+X”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横向分模块、纵向分层次”的矩阵式课程结构,打造以“1+X”职业证书为指导的“理实一体”实践教学环节,并建立了“1+X”职业证书导向的评估考核机制,推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会计专业;职业证书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随后出台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又进一步提出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1+X”证书制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复合型技能和专业能力,以满足企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证书为导向,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

一、“1+X”职业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职业证书制度中的“1”是学生获得的本科学历证书,“X”是各类职业能力水平证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校外取得的,由人社部门组织考核颁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证书;另一类是在校内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一般由教育部审核批准,学校联合行业或知名企业进行考核颁发,是体现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内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水平的凭证。

教育部“1+X”职业证书制度试点实施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本科学历证书课程体系下,其应用型中的“应用”更多是体现在实践教学上,这与“1+X”体系中强调的职业技能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作为试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在宏观层面考虑证书培训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入,在微观层面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二、“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证书种类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四批共447个“1+X”职业证书,其中,针对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20个,涉及18个培训评价机构,如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数字化管理会计等。考虑到企业对会计专业水平需求的不同,大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学生本科阶段以获取初级或中级证书为主,就业后,如有需要可以继续考取高级证书。

此外,按照职业发展方向可以把20个职业证书分为四类,分别是智能会计、智能审计、税务和投资理财,如表1所示。其中,有些证书涉及两个方向,如“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同时属于智能会计和税务两个方向,“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既属于投资理财方向,又属于税务方向。

三、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和“1+X”证书制度的区别

(一)关注点不同

本科学历教育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论化、连贯性以及学科专业的系统性,授课内容固定。而“1+X”职业证书制度体现的是职业技能和岗位应用,课程設置灵活。因此从课程融合的角度,必须将“X”证书中体现的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模块中,体现证书考核标准和行业需求在专业课程中的一致性,强化课程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融合。

(二)对“X”证书认知不同

虽然会计法取消了原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是初、中级会计师证书和注册会计师证书仍然是会计专业最具权威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以这类证书作为必要的招聘条件。而会计专业的“X”职业证书是国家2019年正式启动的,属于新生事物,社会认可还需要时间,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更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备考助理会计师证书[3]。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不理想

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模拟的经济业务,但是教材和实验实训平台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老师和学生不能使用最新的教学资源,而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最是应该注重真实性和及时性的,但目前大多数课程,尤其是税务和审计方面与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严重脱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体现不理想。而“1+X”职业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能够紧密贴合企业真实业务工作,各个培训机构开放的模拟实训平台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实时更新,体现真实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四、构建“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体现应用性,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可以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重新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理论课程矩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整,形成“横向分模块、纵向分层次”的矩阵式理论课程结构。

(一)横向分模块

数字经济时代,综合性和复合型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因此,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企业需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重视虚拟仿真类实习实训,满足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从总体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横向体系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1+X”证书四个方向,采用“宽基础、分模块,重应用”课程模式。“宽基础”阶段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通用技能,以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分模块”阶段以“1+X”证书为导向,对照专业技能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两个职业方向的理论和技能,以专业选修拓展课程为主;“重应用”阶段是让学生在职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利用集中时间进行虚拟实习实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具体从课程体系上看,如表2所示,“宽基础”是指“通识类课程+经管类课程”,“分模块”是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拓展课程”,“重应用”是指各学期末的集中虚拟实训和实习类课程。“宽基础、分模块,重应用”可以使整个横向课程体系的结构呈现出层次性、交叉性、梯度性和组合性的特点。通识类课程是全校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经管类课程是全体经管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是会计专业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是根据会计专业和“X”职业证书的核心必修理论而设置的课程,而专业选修拓展课程的模块是按照“1+X”证书的职业方向进行划分的,属于进阶的技能强化课程,包含“X”会计类职业证书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因此,只要选择了两个“1+X”证书的考核方向,就可以覆盖会计专业的全部核心基础课程,从而实现“课证融合”[4]。

(二)纵向分层次

纵向的课程结构应采用按阶段、分层次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大一阶段开展职业认知教育,主要以会计专业认识和通识类课程为主,了解会计专业“X”职业证书,让新生对会计岗位有初步认知。大二阶段进行职业目标教育,通过学习经管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对会计职业方向和“X”职业证书有更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设定会计职业目标[4]。大三阶段开展职业方向教育,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职业目标,自主选择两个专业选修拓展课程模块的组合进行学习,进一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考取模块内多张“X”职业初级证书,为未来的就业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大四阶段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利用大块的集中实习时间完成“X”职业技能中级考核,取得多张“X”职业中级证书,让职业规划落到实处。毕业工作后,仍然可以继续考取会计专业高级职业证书,体现学习的持续性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三)“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理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所有的技能都要通过实验来进行掌握[5]。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将纵向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导入实践教学。大一通识课结合专业认识实践,使学生对专业和职业有初步认识;大二调整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以“理论—实践—综合应用”为纵向脉络,从理论讲授到课堂实践,再到期末综合应用,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对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实践内容以单项章节实验为主,可以随堂进行,期末完成单项课程综合应用实训,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大三由于“1+X”职业证书方向课程已经融入专业选修拓展课程模块,因此,学生可以根据选择的方向,使用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提供的在线开放平台参与模拟实训,练习职业技能,考取“1+X”职业技能初级证书,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大四理论课程较少,主要以实习为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习实训,一方面可以进入企业对应岗位开展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1+X”中级职业证书的学习和考核,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整个四年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从单一课程到综合实验。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发布实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5]。

(四)建立“1+X”职业证书导向的评估考核机制

在“1+X”职业证书制度下,对学生的评估考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校对经管类课程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此类课程大部分为考试课,成绩评定以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按比例进行综合计算,成绩比例以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情况和学校的教务规定自行设定。其中平时成绩主观性较强,一般可根据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实验情况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另外,如果学生参加相应课程的会计专业技能比赛,本课程可以免考,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名次和奖项,作为相应专业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另一方面是“1+X”职业证书培训評价组织的考核与评价,主要针对“1+X”职业证书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此类课程大部分为考查课。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后,才能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进行专业选修拓展课程的学习,这才是与“X”证书考核评价融合的体现,而在考取“X”证书后,考核成绩即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的期末考核结果,也可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此外,部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在取得相应名次和奖项后,不仅可以免考相应的校内模块课程,而且可以取得对应的职业初级证书,实现“课、赛、证”一体教学。当然,“1+X”证书的考评不是硬性规定,对于不参加“1+X”证书考核的同学,其专业选修课程的期末成绩仍然采用以往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并不会影响模块课程学分的获取,但还是要鼓励学生取得相应的“1+X”技能等级证书,实现职业目标,成为复合型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在“1+X”证书制度下,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应用型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要改革与创新。从会计人才培养的角度,加大“1+X”职业证书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融合,确保形成更加理想的会计专业教育环境,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才能够使得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ontent_5365341.htm.

[2]陈海斌.课证融通 四位一体:Web前端开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职业,2021(06).

[3]黄银利.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下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60-63.

[4]黄冰毅.“1+X”证书制度下职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2(06):28-31.

[5]洪杨,孙淑华,田丽开.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框架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8):94-96.

基金项目: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审计学课程理实德一体化教学设计及评价研究(项目编号JG20215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经管类专业集群与数智商科现代产业学院的内在关系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JGY20210749);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一体化“六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G202227)

作者简介:洪杨(1978—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