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阶梯性治疗在急危重症患者急症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4-08傅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急症阶梯心肺

傅强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患者,多数存在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一旦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则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1,2]。因此,想要提升患者生存率,则需对患者疾病进行充分掌握,选择正确的急救方案,同时给予其氧气支持。通过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简单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以将治疗方式提升一个台阶,从而使治疗方案更加契合患者的治疗需求[3,4]。呼吸阶梯性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急救效率,因此在急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急诊抢救中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60 例,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急危重症的患者;接受急症抢救的患者;个人资料完善的患者。排除标准: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不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8~73 岁,平均年龄(45.57±9.21)岁;其中6 例呼吸心搏停止,7 例濒死患者,7 例创伤患者,10 例非创伤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19~72 岁,平均年龄(45.58±8.89)岁;其中8 例呼吸心搏停止,9 例濒死患者,6 例创伤患者,7 例非创伤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呼吸支持:使患者保持急救体位,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方式。急救医师需要在急救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结合临床急救经验对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吸阶梯性治疗:第1 阶段使用徒手呼吸,急救人员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治疗手段。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需采取仰卧位,为了提升心肺复苏质量,医师需要保持患者头部和躯干在同一平面,将患者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从而保证呼吸道顺畅。观察患者个人资料,若患者存在既往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病史,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需要将患者保持在半卧位。急救医师结合不同情况调整患者体位,可以使抢救效率大大提高。在急救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外伤,尤其是头部及颈椎部位是否存在损伤,若患者无颈椎损伤,可以抬高患者下颌进行心肺复苏,避免出现梗阻。若患者存在颈椎损伤需要插入咽喉导管,对患者口腔内部分泌物进行清理,提升呼吸通畅性。第2 阶段为无创氧疗支持治疗,主要针对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若患者出现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情况,则需对患者采取面罩吸氧,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量。对于存在自主呼吸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氧气供给。结合患者有无呼吸道损伤来选择正确的给氧方式,若患者存在呼吸道损伤,则采取有创通气给氧方式。第3 阶段为有创气道氧气支持,对于急性喉阻塞患者,为了保证患者供氧量,可以通过气管穿刺来建立氧气支持;对于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患者,需要通过气管切开手术来进行氧气支持。第4 阶段为呼吸机供氧,设置呼吸机参数,建立气道,从而对患者实施氧气供给。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呼吸评分、复苏时间及治疗效果。呼吸评分判定标准: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接受容量型辅助控制模式,在患者情况趋于稳定后即可转换为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记录参数。呼吸评分为吸氧浓度%、自主呼吸频率(次/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SIMV(次/min)、PSV(次/min)五项数值总和/5,总分为5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呼吸功能越优。患者经过急症抢救呼吸恢复平稳时间短,呼吸评分高,复苏时间短,表示治疗显效;患者经过急症抢救呼吸恢复平稳时间较短,呼吸评分较高,复苏时间较短,表示治疗有效;患者经过急症抢救未达到上述标准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呼吸评分、复苏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呼吸评分、复苏时间分别为(3.31±0.29)h、(4.56±0.37)分、(2.08±0.13)h,对照组分别为(5.37±0.43)h、(2.09±0.15)分、(4.24±0.16)h,观察组的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呼吸评分、复苏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呼吸评分、复苏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12 例治疗显效,16 例治疗有效,2 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9 例治疗显效,12 例治疗有效,9 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主要是因内科疾病或是严重外伤所导致,主要临床症状为心力衰竭、脏器功能衰竭、脑功能衰竭、休克、呼吸障碍等[5,6]。患者在入院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因此及时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7,8]。患者在发病初期需要接受正确的呼吸治疗,从而为患者预留足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一些由内科疾病所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急诊医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诊断经验来判断患者呼吸支持方案,避免使用错误的呼吸支持方案从而影响急救效率[9,10]。对于一些由严重外伤所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则需结合受伤部位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呼吸支持。在实际抢救过程中,医师需注意清除患者口腔内部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从而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常规呼吸支持主要是结合医师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呼吸方案,虽然这一呼吸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呼吸需求,但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是因为其缺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关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全面且系统的对呼吸道进行管理,因此呼吸治疗失败率、创伤率较高。

呼吸阶梯性管理主要指的是系统地对患者实施呼吸支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对应的呼吸支持[11,12]。呼吸阶梯性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急诊医师在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治疗。第一阶段为体位复苏,这种治疗手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较好,能够尽快恢复患者呼吸功能;第二阶段则是进行有效吸氧;第三阶段属于气管切开插管,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第四阶段则是通过呼吸机支持提升抢救成功率。通过呼吸阶梯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及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满足患者急诊救治需求。呼吸阶梯性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较为灵活,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进行调整,使救治效果更为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呼吸评分、复苏时间分别为(3.31±0.29)h、(4.56±0.37)分、(2.08±0.13)h,对照组分别为(5.37±0.43)h、(2.09±0.15)分、(4.24±0.16)h,观察组的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急症抢救时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能够缩短呼吸恢复平稳时间及复苏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急症阶梯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爬阶梯
时光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经方治疗急症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