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地区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3-04-07卢远华曹英李志刚熊春林柳明刚曾红梅
卢远华 曹英 李志刚 熊春林 柳明刚 曾红梅
摘要:本文根据自贡地区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严格植物检疫,充分利用农业控害、生物多样性控害、物理控害、生物控制,配合精准化学防控的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7.8℃,最冷月(1月)均温7.2℃,年降雨量1030mm,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快,少雨,4~6月降雨较多,7月中旬~8月中下旬有高温伏旱,9月中旬~10月有秋绵雨、湿度大、热量足、日照1150~1200h、无霜期312~325d,是水稻种植的适宜区,20世纪50年代主要种植单季稻,50年代末~70年代主要种植双季稻,70年代末开始推广种植杂交中稻,富顺县8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普及再生稻,现在的水稻种植模式是中稻+再生稻,再生稻有效面积常年54000hm。主要有旱育秧、湿润育秧、水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育秧方式,栽秧方式主要有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抛秧,栽培方式主要有宽窄行、宽行窄株、三维立体强化栽培,另外有少量直播栽培方式。2月下旬~3月上旬开始用小拱棚地膜(单层或双层)覆盖育秧,4月上中旬中、小苗移栽(冬水田或冬闲田),4月下旬~5月上旬大苗移栽(水旱轮作田)。主要品种有宜香优2115、宜香优4245、宜香优1577、宜香101、川香优506、川香优2号、川优6203、川6优713、川种优3877、川康优612、川康优2115、内6优138、内6优107、内5优39、内5优907、德优4727、德香4103、蓉18优188、蓉18优198、蓉优189、泰优808、泰优7203、泰优2903、泰优粤、天泰优808、国泰香优龙占、荃优569、荃香优575、优蜀优975、野香优海丝、品香优秱珍、金龙优2018、荟丰优713、千乡优101、双优573、花优357、两优1086、旌3优177、Ⅱ优明68、Ⅱ优725、Ⅱ优501、金优527、岗优2009、B优840等300多个品种,2020、2021年该市水稻生产情况(面积hm、总产量t)分别如下:81420、742157;81838.4、753880,另外种有少量特殊用途的常规稻桂朝2号、粳稻和糯稻。
1 自贡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常年发生程度
苗期绵腐病、立枯病2级,稻瘟病2(3)级,纹枯病3(4)级,稻曲病3(4)级,胡麻叶斑病2(3)级,恶苗病2级,稻粒黑粉病1级,叶鞘腐败病1级,二化螟4(5)级,三化螟2(3)级,大螟2(3)级,稻苞虫2级,稻纵卷叶螟2(3)级,稻飞虱2(3)级,稻叶蝉2级,稻蝗2级,稻绿蝽2级,稻赤斑黑沫蝉2级,稻蓟马2级。白叶枯病、基腐病、穗枯病、稻秆腐病、黄矮病、南方黑条矮缩病、云形病、干尖线虫病、稻秆蝇、稻瘿蚊、稻负泥虫、黄脊竹蝗、鳃蚯蚓等病虫害偶有发生。黏虫间歇性、局部危害水稻。福寿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生理性病害赤枯病、青枯病、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缺素症、坐蔸等常发生。
2 自贡地区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
2.1 苗期绵腐病、立枯病
绵腐病病原绵腐菌、腐霉菌主要以菌絲、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立枯病病原镰孢菌、立枯丝核菌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均为弱寄生菌,可在水中或土壤内营腐生生活。自贡3月上中旬为绵腐病发病盛期,水育秧时,播种后温度持续低于10℃,持续低温阴雨时间越长,深水灌溉过久发病重。自贡3月中下旬旱育秧苗2~3叶期为立枯病发病盛期,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温差变幅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光照不足、土壤水分不足、苗床位于风口处、土质黏重、低洼积水、施用速效氮肥过多发病重。
2.2 稻瘟病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局部地区的稻桩上越冬。自贡有5次发病盛期:3月中下旬秧田苗瘟、4月下旬~5月中旬中稻分蘖期叶瘟、7月上中旬中稻抽穗期穗颈瘟、8月中下旬再生稻叶瘟、9月中下旬再生稻穗颈瘟,海拔500m以上森林覆盖率高、微酸性土壤的山地冷凉区域以及滏溪河、沱江河流域为常发区,常年发生重;其他稻区属零星发病区和偶发区,常年发病轻,但如果感病品种或抗病品种连续多年种植,在菌原量大、气候条件适宜时亦可能大面积流行。种子带菌率高、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田间留有大量带病稻桩、稻草、秕谷,气温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发病,阴雨多、雾露重的山区比平原发病重;水稻不同品种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偏施氮肥、有机质丰富、贪青徒长、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发病重。
2.3 纹枯病
以菌核、菌丝体在稻田、稻草和田边杂草上越冬。自贡5月中下旬中稻分蘖期开始发病,6月下旬~7月上旬中稻孕穗-抽穗期为发病盛期,9月上中旬再生稻孕穗-抽穗期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病害,气温22~28℃、相对湿度90%最适发病,连续阴雨、寡照,暴雨或大风,植株有伤口发病重;历年重病区,老稻区、连年重茬,翻耕少,栽插过早或过迟、密度过大,长期深灌、漫灌,偏施、重施、迟施氮肥,施肥不均匀,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搭配不合理,封行过早郁蔽、生长繁茂、组织柔软、透气性差,排水晒田不好发病重;水稻不同品种的抗性有一定差异,阔叶矮秆、分蘖多的品种发病重。
2.4 稻曲病
以菌核在稻田或厚垣孢子沾附在种子上越冬。自贡7月上中旬中稻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为发病盛期。气温26~28℃最适发病,水稻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阴雨多、雨量大、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山区和丘陵区早晨露水时间长、光照强度低、日照少发病重;秆矮、穗大粒多、密穗形、叶片较宽而角度小的品种,抽穗期长,晚播晚裁发病重;偏施氮肥、植株过密、灌水过深、排水不良、长势过嫩过旺,低洼地发病重。
2.5 胡麻叶斑病
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附着在稻种或稻草上越冬。自贡6月中下旬中稻孕穗期为发病盛期。气温25~28℃、相对湿度92%以上最适发病,高温高湿、雾露多发病重;瘠薄缺肥,缺磷少钾,酸性土、砂质土或粘土田,排水不良、漏肥漏水,缺水或长期积水,植株过密,通风不良,其它病虫为害引起植株早衰发病重;品种间存在抗病差异,同一品种苗期易感病,分蘖期抗性增强,分蘖末期以后又减弱,穗颈部在抽穗-齐穗期的抗病性最强,灌浆成熟又减弱,谷粒以抽穗-齐穗期最感病,随后抗病力又显著增强。
2.6 恶苗病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稻草上越冬。自贡有3次发病盛期:3月中下旬秧苗期、5月中下旬中稻分蘖期、6月中下旬中稻孕穗期。土温30~35℃适宜幼苗发病,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高温高湿、偏施氮肥、长期深水灌溉,播受伤种子或移栽受伤的秧苗,种谷未经消毒处理、高温催芽、催芽时间过长、苗床高温管理,育苗过程中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旱,秧苗受伤或不良的栽培管理条件发病重,晚播发病重于早播;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无免疫品种。
2.7 二化螟
自贡年发生3代,以幼虫在稻桩、稻草及其他寄主植株内越冬。自贡各代幼虫发生盛期:5月中下旬中稻分蘖期、6月底~7月中旬中稻孕穗-抽穗期、8月下旬~9月上旬再生稻孕穗-抽穗期,其发生期比三化螟早。气温22~25℃最适发生,春季温暖多雨,化蛹进度快,发生量增多,但雨量过大,湿地过多或淹浸对其发生不利;成虫趋光性强,喜在路边树荫下植株高大、稀植、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宽大茂盛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品种多并与茭白、玉米及蔬菜插花混合种植,直播、机插、手插、抛秧并存,机收稻谷、秸秆稻草还田、免耕面积扩大,越冬基数增大,发生重;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叶色浓绿导致集中产卵发生重。
2.8 三化螟
自贡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专食水稻。自贡各代幼虫发生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中稻分蘖期、7月上中旬中稻孕穗-抽穗期、9月上中旬再生稻孕穗-抽穗期。气温24~28℃、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发生,干旱少雨年份,早春气温高,第1代发生期提早、发生量大;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趋光性,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施氮肥过多过迟,水层偏深,水稻徒长、叶色嫩绿的稻田螟害重,幼虫盛孵期遇大风大雨为害降低。
2.9 大螟
自贡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水稻、茭白等作物茎秆或根茬内越冬。自贡各代幼虫发生盛期:5月中下旬主要为害玉米和茭白(少部分为害分蘖期的中稻)、6月底~7月中旬第2代中稻孕穗-抽穗期、8月下旬~9月上旬再生稻孕穗-抽穗期、10月中下旬主要为害茭白及自发迟生的再生稻并越冬。茭白、玉米、高粱、甘蔗、与水稻插花混栽区,丘陵山区、靠近村庄的低洼地杂草多,水旱轮作区发生重;杂交稻茎粗、叶鞘宽有利于产卵和幼虫存活,免耕技术的推广,水稻品种的多样化,多种育秧方式和栽培方式、栽培措施,使水稻生育期推迟,植株嫩绿发生重;成虫飞翔力弱,具较强的趋光性,喜在密度较高的稻田田边产卵,依靠田边5~6行稻株虫口较多,幼虫抗逆力较强,耐低温。
2.10 稻苞虫
直纹稻苞虫为优势种,自贡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田边、沟边、塘边的芦苇、禾本科杂草及茭白上越冬,4月份羽化,第1、2代虫量少,对水稻危害不大,第3代幼虫6月下旬~7月中旬为害中稻,第4代幼虫8月下旬~9月上旬为害再生稻,第5代幼虫10月上中旬发生并越冬。为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山区和丘陵区中稻为害重,成虫喜食玉米、芝麻等的花蜜,蜜源丰富地区,发生重;气温24~30℃,相對湿度75%以上最适发生,雨量和雨日数多、湿度高、时晴时雨发生重;偏施氮肥、叶色浓绿、长势旺盛、贪青晚熟、长期深水灌溉的稻田发生重。
2.11 稻纵卷叶螟
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自贡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不能越冬,前期虫源随东南季风由国外及黔南、桂北以南稻区迁入,迁入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迁入虫源较少,在田间形成第1代幼虫盛期,本地1代残留虫与6月中旬迁入的虫源于6月中下旬形成第2代幼虫盛期,以后由各代残留虫源分别于7月中下旬在中稻抽穗-灌浆期形成第3代幼虫盛期,8月中旬~9月上旬在再生稻孕穗-抽穗期形成第4代幼虫盛期,以第3、4代为主害代,为害较重。秋季又随西北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迁入虫量大,气温22~28℃,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发生,雨日多雨量大,阴雨高湿有利于发育,高温干旱或低温都不利于发育;成虫有强趋光性和趋绿性,产卵有趋嫩绿习性,矮秆、叶色深绿、宽软的品种,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叶片下披、叶色嫩绿、密度过高、田间郁蔽、灌水深的田块发生重,施用硅、镁肥能增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
2.12 稻飞虱
自贡常见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5月中旬~7月随西南、东南季风由国外及黔南、桂北以南稻区迁入,为间发区,一般年受害轻,重发生年少,大发生年为害成灾,为害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以7~8月中稻抽穗-乳熟期发生最重,能传播水稻病毒病。褐飞虱在气温26~28℃,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发生,迁入虫量大,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发生重,白背飞虱在温度22~28℃,相对湿度80%~90%最适发生,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发生重;种植抗虫性弱的品种,秆矮、中迟熟、密度过高、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叶宽叶色浓绿、茎秆幼嫩、田间郁蔽、长期浸水为害重;成虫有强趋光性、趋嫩绿性,成虫和若虫均喜阴湿环境。
2.13 稻叶蝉
黑尾叶蝉为优势种,自贡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若虫和少量成虫在冬闲田、绿肥田、田埂、沟边的杂草上越冬,7月中下旬中稻抽穗-灌浆期为发生盛期,能传播病毒病。冬季温暖,降水少,越冬虫死亡率低,翌年发生重,气温28℃,相对湿度75%~90%最适发生,夏季高温干旱利于发生;成虫有强趋光性、趋嫩性,若虫有群集性,耐饥力弱;连作稻区、不同品种混栽、早栽、种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叶色嫩绿、田间郁闭湿度发生重;目前的抗虫品种均属籼稻型。
2.14 稻赤斑黑沫蝉
自贡年发生1代,以卵在田埂杂草根际或裂缝处越冬,5月上旬孵化为若虫,在土中吸食草根汁液,2龄后上移,羽化前爬至土表,成虫5月下旬出现,水稻秧苗移栽转青后转入田间为害,6月中旬虫量开始上升,6月下旬~7月上旬为害最盛,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以后成虫数量减少,11月下旬终见。卵多产于山区、丘陵区田背沟坎和地势低湿的田边及田埂的裂缝中,以田边四周水稻受害严重。
2.15 稻绿蝽
自贡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杂草、土缝、灌木丛中、枯枝落叶下越冬,3~4月越冬成虫飞出在附近的水稻、玉米等作物上产卵,第1代若虫发生轻,7~8月中稻抽穗扬花-乳熟期的,第1代成虫和第2代若虫集中为害稻穗,发生重,9~10月再生稻抽穗扬花-乳熟期,第2代成虫和第3代若虫集中为害稻穗,发生轻。成虫趋光性强,若虫群集为害,均具假死性,喜群集于作物开花和结实初期为害。
2.16 稻蝗
中华稻蝗为优势种。自贡年发生2代,以卵块在稻田或田埂、荒草地、荒滩、堤坝等土中或杂草根际、稻桩间越冬。越冬卵孵化盛期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9月中下旬。成虫飞翔力强,趋光性强,产卵多在田边、沟边、塘边及稻田附近山坡荒草地带等湿度适中、土质松软的土中,砂质土比黏质土多;喜生活于低洼潮湿或近水边地带,老稻区、沿湖、沿渠、低洼地区发生重,田埂边重于田中间。
2.17 稻蓟马
稻管蓟马为优势种,自贡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沟边、田边茭白、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水稻早期害虫,第1代在杂草上繁殖,第2代开始迁入秧田,3月中下旬秧苗期(3~7叶期)、5月中下旬中稻分蘖期为害最重,水稻圆秆拔节后,虫口密度显著下降。冬季气候温暖,水稻生长前期阴雨早、阴雨日多,气温20~25℃,长势嫩绿、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重,杂交稻发生比常规稻重,水稻收获后种植绿肥和油菜来年发生重。成虫有明显趋嫩绿秧苗产卵和为害的习性。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 严格植物检疫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植物检疫,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市场监管,防止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及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
3.2 农业控害
(1)选用高产、优质、抗(耐)病、再生力强的品种,品种多样化种植、合理布局、集团当家,淘汰高感品种。
(2)翻耕灌深水灭蛹:在4月份越冬代二化螟化蛹盛期进行翻耕,灌7~10cm深水,保持5d,减轻第1代螟虫的发生为害。
(3)播种前用咪酰胺、三氯异氰脲酸或其他专用药剂进行种子消毒灭菌,消灭种带菌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
(4)充分利用自贡地区的温、光条件,在2月底~3月上旬播种,采用旱育稀播、地膜覆盖等措施培育壮秧,中苗移栽,规范栽插,中苗4.5~5.5叶,平均每株分蘖达2个蘖。
(5)秧苗诱导免疫技术:通过喷施海岛素、几丁聚糖、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太抗、S-诱抗素、阿泰灵等植物诱导免疫剂,可诱导植株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同时促进根系发达,对强根壮苗具有明显作用。
(6)带药移栽技术:移栽前3~5d,秧田选用对路农药进行秧苗喷雾,有效预防叶瘟和控制1代螟虫。可用杀菌剂(三环唑、咪鲜胺)+ 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 植物免疫诱导剂等药剂喷雾。
(7)健身栽培技术:处理带菌稻草、培育适龄壮秧、合理栽植、科学管水(干湿间歇浅水灌溉)、合理施肥等稻田科学管理方法,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水稻抗逆能力。
(8)防早衰和促休眠芽萌动,为再生稻生产打基础:7月上中旬,按用1%甲维盐乳油100ml/667m+200g/L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30ml/667m+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4g/667m,兑水50L喷雾,可防治纹枯病、螟虫和提高结实率,防早衰,促休眠芽萌动;在中稻乳熟期,稻田保水10~15cm,用尿素15~20kg/667m撒施,促进休眠芽萌发。
(9)促进再生稻发苗、苗壮,控制纹枯病:中稻收获后2~3d,水稻再生苗萌发时,用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4g/667m+200g/L烯肟菌胺·戊唑醇懸浮剂20~30ml/667m,兑水50L喷雾,促进发苗健壮、整齐、成穗和防治纹枯病。
(10)人工捕杀福寿螺:在福寿螺产卵盛期前,在河沟和农田手捡或用纱网袋打捞福寿螺成螺销毁;水稻移栽成活后,在田埂水渠边干燥附着物上或水稻植株上抠取福寿螺红色卵块杀灭;在稻田中插1~1.5m长竹片,每667m插30根左右,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集中产卵,每2~3d摘除1次卵块进行处理;在主要灌溉水出口放一张金属丝网或竹网,避免因串灌而造成福寿螺在田间扩散。
(11)水稻完熟收获时,将稻草拖出稻田晾晒,或粉碎还田,对发生稻瘟病(叶瘟、颈瘟)田块的稻草务必拖出稻田晾晒,待干后扎捆堆放,春季用薄膜包裹,且不能用此草扎捆秧苗。
3.3 生物多样性控害
3.3.1 杂糯间栽
杂交稻与糯稻比为2~3:1,糯稻1000~1200窝/667m,杂交稻1.7~1.8万窝/667m,即每6行杂交稻之间间栽2行糯稻,控制稻瘟病流行。
3.3.2 田埂种植
通过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或种植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发挥自然天敌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减少了虫害,使植株生长健壮,也间接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3.3.3 稻鸭共育
利用鸭子在稻田中穿行觅食活动,取食杂草、捕捉害虫害螺、抑制病菌,从而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水稻移栽返青后稻田放养月龄鸭子15~20只/667m,缺口处加网(防止雏鸭逃逸),在田角或田埂上用网围成3~4m栖息处,上面盖草或塑料薄膜遮雨(日),稻穗弯头前收鸭。
3.3.4 稻鱼(稻虾、稻蟹)共生
水稻田开挖10%面积鱼坑和鱼沟,养殖杂食性鱼类,开春后放养50g左右的鱼种250~500尾/667m,每天用麦麸、米糠、菜籽饼、配合饲料等投喂。水稻正常管理。水稻分蘖前采用防鸟网、稻草人、声音等措施防止鸟害侵袭。
3.4 物理控害
3.4.1 物理阻隔育秧
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g/m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体昆虫,预防病毒病。
3.4.2 灯诱技术
杀虫灯对水稻田大部分鳞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害虫诱杀作用强,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苞虫、稻飞虱等。每盏灯控制面积为2~2.5hm;灯底端(接虫口)离地1.5m。4月中旬~8月底开灯,每晚开灯时间19时~次日1时,保障用电安全,及时清理电网上的死虫和污垢,注意对灯下诱杀盲区的害虫进行重点防治。每4~5年视灯线损毁、老化情况更换桩、灯、线;频振式杀虫灯电杆上或周围设警示标志。
3.5 生物控害
3.5.1 性诱技术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减少雌虫交配机会,从而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目的,从螟虫越冬代始蛾期(4月上旬)开始设置。安放1个诱捕器/667m,内置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分蘖至孕穗诱捕器离水面50cm,孕穗后诱捕器(随着稻株长高而调整)低于水稻植株顶端20~30cm。诱芯需低温保存、避免暴晒。交配干扰采用高剂量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2000m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min噴施1次。
3.5.2 赤眼蜂防治技术
分别在4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各代螟蛾盛发期放蜂,稻螟赤眼蜂8~10点/667m,间隔8m放1个点;其他蜂种6~8点/667m,间隔10m放1个点。释放方式:插竹杆+挂杯+粘卵卡;放蜂杯(释放球)直接抛入田中。
3.5.3 生物制剂防治
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蜡质菌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申嗪霉素、蜡质菌芽孢杆菌、蛇床子素、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防治纹枯病、稻曲病,中生菌素防治白叶枯病,乙蒜素防治恶苗病,宁南霉素预防病毒病,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阿维菌素、甲维盐、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防治二化螟,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印楝素防治稻飞虱,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苦参碱、印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
3.6 精准化学防治
当无法选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无法控制或害虫大量暴发、病害大量流行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进行精准防控。防治药械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背负式电动宽幅喷雾器、手推牵引式喷雾器、静电喷雾器和3WF-950、3WF-650、3W2-25机动弥雾喷雾机械或手动PB-16手动喷雾器,使用前务必做好药械检修,防止跑冒滴漏。药剂除倍数法外,以下剂量为667m用量,可兑水50L常规喷雾或兑水10L小容量喷雾。
绵腐病、立枯病:发病初期用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稻瘟病:苗、叶瘟在发病初期施药,穗颈瘟预防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或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40ml,间隔7d第2次施药。
纹枯病:分蘖末期-孕穗期、破口抽穗初期选用125g/L氟环唑悬浮剂30~40ml或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12.5~22.6ml。
稻曲病:水稻破口前7-10d施药预防,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ml或430g/L戊唑醇悬浮剂10-15ml,常发区或遇多雨天气,隔7d再施药1次。
胡麻叶斑病:在抽穗至乳熟阶段的发病初期喷施430g/L戊唑醇悬浮剂 10~15ml,或400g/L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2.5~15ml。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在各代幼虫盛孵期选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ml或240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0~30ml。
稻苞虫、稻纵卷叶螟:在2~3龄幼虫高峰期选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ml或100g/L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40ml。
稻飞虱、稻叶蝉:在2~3龄若虫发生盛期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4g或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2~16g。
稻赤斑黑沫蝉:发现田边有零星危害症状时选用70%吡蚜肤虫胺水分散粒剂8~10g或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3~5g。
稻绿蝽、稻蝗:在2~3龄若虫高峰期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ml。
稻蓟马:若虫盛孵期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4g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10g。
参考文献
[1] 钟顺清.富顿县再生稻连续24年获丰收之启示[J].四川农业科技,2010(4):52-53.
[2] 王作军,龚道贵,陈雪梅.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J].南方农业,2016(15)37-38:
[3] 李书琴,赵书文,王晋瑜.中华稻蝗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1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