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破解公路发展难题

2023-04-07山东省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李凯

中国公路 2023年3期
关键词:国省道县市区德州市

■ 文|山东省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李凯

建成后的国道240线

2022年是山东省深化普通国省道“放管服”改革、调整项目管理模式、优化资金使用方式的第一年,山东省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改革形势,全力创新突破,积极借助切块奖补和考评激励优势,充分发挥省级资金杠杆作用,增点扩面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确保改革政策接得住、落地快、用得好、见效早,着力打造德州样板。2022年德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新开工国省道项目8个,总里程203公里,占管养总里程的五分之一,总投资约18亿元,7个项目年底建成通车,项目数量、里程、投资均为德州公路建设史上最多,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计划用两年时间消灭存量次差路,2022年安排德州消除54公里,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抢抓机遇,对所有存量次差路通盘考虑,力促开工省道323线临邑段等次差路项目6个,总里程138公里,投资7.3亿元,所有项目年内均建成通车,使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同时,坚持建养并举,管运结合,上半年省检测PQI值92.85,优良路率较上年度提升11.28%,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顺应养护体制改革新形势

深入调研察实情 精准把脉解难题 改革伊始,德州各县市区也普遍存在等待观望和畏难发愁情绪,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动出击、班子成员下沉一线,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主要负责人与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门逐一对接,全面完整解读省改革政策。逐一梳理拟开工8个项目的进度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逐一致函县市区征求意见建议,最大限度获得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积极汇报争取 市县联动促落地 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于2022年4月13日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市交通公路重点项目推进会,逐一调度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印发《国省道重点项目及问题清单》。会后,各县市区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2022年4月14日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即启动挂网招标,压茬推进开工前手续办理,迅速吹响大抓公路建设“集结号”。

此外,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推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国省道重点项目推进责任状》,逐个项目明确开交工日期、配套资金到位数额,对进度不达标、投资不到位的严肃追责,压实了工作责任。推动市政府将国道104线大修和6个次差路项目纳入全市《十大创新——民生改善创新事项》,每月调度项目沿线政府责任落实情况。邀请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先后3次出席国道104线大修、省道323线夏津段拓宽改造和6个次差路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组织开展半年观摩评比,各县市区、各施工、监理单位比进度、赛成效,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国省道建设的浓厚氛围。

国道104线大修项目开工仪式

加快项目建设 挂图作战促进度 德州市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指挥长的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临武、德郓高速项目,国道104线大修,省道323线夏津段拓宽改造,国道240线武城段新改建等任务比较重的7个公路项目纳入挂图体系,把发改、自然资源、水利等21个涉路单位纳入成员单位,抽调10名公路业务骨干集中办公。逐项目、逐月制定项目建设进度图和手续办理、资金落实等保障图,每月红黄蓝牌调度标识,推进显著的项目授予月度流动红旗;建立了问题分级分类解决机制,制定项目全周期推进方案和阶段性攻坚重点,优化完善可预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各项目手续办理实现了由串联到并联,项目推进由单兵作战变为协同出击,各项目手续办理较往常均提前了两个月以上。同时,指挥部还组织开展了“百日竞赛”“百日攻坚”等活动,在开竣工、施工进度、完成投资、破解难题上竞赛,掀起了项目大干快上、比学赶超的建设热潮。

统筹地方优势资源

德州市县财力薄弱,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和属地党委政府共同想办法、出路子,充分利用PPP、专项债等政策,并发挥德州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部省奖励补、市县自筹供、市场主体融”的建设资金多元化筹集方式。

采用PPP和专项债模式解决新改建项目配套资金 首先,省道323线夏津段拓宽改造项目,全长24公里,投资7.5亿元,其中地方配套投资约3.7亿元,为解决配套资金,该项目将地方投资部分和夏津县城乡绿化提升改造工程一体化打包采用政府付费PPP模式实施,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夏津分中心作为项目实施机构,夏津县财金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项目公司负责投融资及建设维护,项目合作期15年,其中建设期两年,运营期13年,由夏津县财政局基于项目公司在建设期的建设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项目公司在运营期间各年的运维绩效考核结果付费。

平原县国省干线公路涉路工程建设行政许可“公路帮办”服务指南

其次,国道240线武城新改建项目是省界“断头路”,部省高度重视,项目全长24.14公里,投资11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约8亿元,解决难度大。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协同武城县积极把项目建设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结合项目沿线产业园区开发,将该项目作为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谋划包装了中央空调创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武城县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两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两个项目计划分别争取专项债券7.2亿元和7.55亿元,可有效解决国道240线项目配套资金难题。

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筹集养护工程资金 陵城区从剩余的占补平衡指标中,拿出1400余亩占补平衡指标调剂给施工单位,调剂价格参照省指导价,所得收益用于支付工程款,解决了国道104线大中修陵城段等10个国省道项目配套资金。临邑县拿出自有的331亩占补平衡指标调剂给施工单位,所得收益偿还地方配套资金,解决了省道323线临邑段大中修和国道104线大中修临邑段资金问题。乐陵市2022年有国道339线、省道323线、省道240线等多个次差路改造项目,投资约2.8亿元,乐陵市与施工单位签订合作建设协议,以土地担保,分四年付清工程款,并将配套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逐年到位。宁津县在省道324线次差路项目上,采取土地置换方式解决配套资金。

开源节流解决日常养护资金 把有限的日常养护资金花在刀刃上,优化养护资金支出结构,日常养护以路面和交安设施为重点,在路面小修工程的“量”和“质”上从严管理,每月一检查,年底专项审计。齐河、临邑探索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和人居环境整治,将路面清扫保洁移交地方,市场化管理运作,减轻国省道日常养护资金压力。争取市财政局支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返还用于日常养护,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路产保护非税收入和路产修复及管理经费支出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年预计非税收入500万元用于日常养护。

构建养护管理新机制

2021年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成立副县级的项目建设、公路巡查和资产运营管理中心,中心机关增设科技信息化科、路产保护科等,对工程科、养护科职能优化调整。2022年以来,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走深走实。

在“建”上要效率 严肃程序管理,印发《德州市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实施暂行办法》,规范公路项目前期、建设和交竣工各项程序,招标前项目中心与属地政府签订建设协议或委托招标协议招标后,与中标方、属地政府签署三方协议,项目交工后,配套工程全部商请地方审计,真正实现配套工程闭环管理。严格建设管理,制定《德州市公路项目建设考核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管理职责划分和具体要求,逐项目联合施工监理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每月组织月度检查颁发流动红旗。招标阶段试验室建设单独列项,试验室24小时全程监控。抓施工创新提效,上半年3项新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山东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解决了系列技术难题。整合专业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塑造专业优势,全系统筛选调剂25人建强项目中心,平均年龄41岁,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人,今年还为项目中心社会化招引工程专业研究生3人,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在“管”上要成效 依法护路管,成立依法护路委员会和路产保护大队,统一制发工作证;采取设计院咨询和第三方评估双重评定方式动态调整路损赔偿指导价;强化路损案件民事诉讼和诉前保全,成立公职律师团队,加大维权力度;创新涉路许可“公路帮办”,与审批部门签订帮办协议,设置帮办窗口,配备专职帮办员,协助申请人准备、办理或代收、代办各类手续,大幅提高涉路许可办理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一线巡查管,巡查中心设置4个大队,成立16个巡查中队和两个应急救援中队,巡查中队公路巡查打造区域界线,一路线一中队,采取人工巡查和智能设备巡检相结合,确保了路况事案即时发现、即时处置。路网智能管,建设路网智能监控系统,部署道路监测设备200余处、信息发布点60余处,建设路网管理和应急指挥中心,让问题在一线发现,让信息在指尖流转,让全局在平台互动。

在“养”上要质量 精准养护,根据道路交通量、行车道、上下行、受力部位等不同特点差异化制定日常养护方案,编制精细化养护管理技术手册。集中养护,路面小修的关键节点在春季,雨季来临前集中开展路面专项整治;同时,在秋雨后也开展秋季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预防性养护,依据上年度路况检测分析报告,科学合理制定本年度预防性养护方案,全年实施预防性养护单车道里程达206公里,远高于省厅“实施占比不低于5%”的要求,延长了路面大中修周期。智慧养护,加快建设路面病害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路面病害、附属设施损伤的快速巡检、精度定位,创新实施“部门主导、国企运作、央企服务”合作模式,确保了系统建设资金集约筹集。

在“运营”上要效益 依托资产运营中心,规范提升资产监管能力,首次确认国省道公路资产总价值105.73亿元。规范资产清查、调拨、报废、配置、租赁、移交等一系列程序,完成待报废资产处理、闲置资产移交。打造“爱之驿、道之源”服务站品牌,探索“3+N”运营模式,即建设“全天候公路养护抢修基地,全天候公共应急保障基地,全天候社会公益救助基地”,“N”即多元化业态模式,保障资金来源可持续性。

依法护路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猜你喜欢

国省道县市区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湖北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山东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国省道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要点简析
关于国省道干线公路软地基处理的要点分析
陕西省咸阳市划定8个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县市区
提升普通国省道路面大中修设计质量
2015年湖南省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