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脉络耙梳、要义研炼与时代展望

2023-04-07杨世照高福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时代

杨世照 高福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要的大团结大联合策略,它逐渐从理论构想具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并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完善。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面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用 “十个坚持” 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 是其中之一[2]。党的二十大报告接续对统一战线的时代发展作出高度凝练的总结评价,同时指出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工作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炼出致胜密码,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一、统一战线工作的百年脉络梳理

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壮大的重要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4]其历史脉络呈现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孕育与发轫

统一战线思想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逐渐产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这段坎坷波折的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 的议决案》,这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开辟了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先河[5]。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同盟者” 的思想认识也在生存发展、抵御外侮、争取独立的一系列革命斗争中得以明晰和深化。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和吸取了罢工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于同年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的相关决议,为次年国民党“一大” 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奠定基础。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一大” 在广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然而1927年国民党右派在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进行大规模围剿屠杀,彻底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革命陷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根据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和革命环境的重大转折及时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提出 “下层群众的统一战线” 策略,壮大和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增进了中国共产党同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密切联系。党牢固抓紧统一战线领导权,通过开展工农运动吸纳工人和农民参与革命阵线,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中不惧牺牲、顽强斗争,壮大了政治基础、补充了军事实力,并以此为契机在工农联盟基础上探索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形式,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工农运动、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殖民步伐,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家国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勇于肩负历史使命,以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考量,呼吁各路政治力量、各界同胞捐弃成见,一同站到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战线上。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通过了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经过反复努力,最终迫使国民党同意并且通过了一致对外的战略方针,国共第二次合作,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面对空前的民族压迫与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力行救亡图存,调动和联合一切被侵略、被压迫的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开展全民族抗战。此间,党也不曾停止对统一战线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试验”,如在陕甘宁边区创造性地建立了“三三制” 政权,为人民政协乃至新中国政权积蓄了丰富经验。1939年毛泽东在总结建党以来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6]。“三大法宝” 的历史论断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进一步结合统一,标志着党的统战工作达到新高度。此次理论跃迁高度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致胜密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期盼和平民主建国,希望继续走两党合作、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力量建设国家的道路,1945年共产党也与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来之不易的短暂和平被独裁的蒋介石集团发动的反革命内战悍然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起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解放战争时期党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党团结和领导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爱国党派和各界人士成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最大政治优势。通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党汇聚了巨大的政治共识、凝聚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力量,使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更加孤立寡助,进而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从中共二大到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统一的历程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时空场域,彰显了其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党和统一战线的中心任务也具有明显阶段性,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导向不同,致使统一战线工作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轨迹也不尽相同。此阶段统一战线工作呈现由浅入深的动态过程,“法宝论” 便是标志性的理论总结与方法凝练,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多代中共领导人也都以此为母本进行内涵延展与理论迭代,为统战工作理论发展营造空间。

(二)探索与模塑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继续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要求。建国后,新生人民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困难挑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持续探索如何在政权建设中创新贯彻党的统战方针、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党在探索过程中的统战工作实践为统一战线理论发展提供现实映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也在此发展阶段逐渐 “打磨” “定型”,在符合中国国情下建规立制,随后步入总体上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

1954年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了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逐渐过渡为民主协商机构并成为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形式,统一战线的发展体现在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并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在党的八大上强调:“在我们继续加强全党的团结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加强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继续巩固和扩大我们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必须认真地纠正在任何工作环节上的任何一种妨害党同人民团结的不良现象。”[7]可后来开始的反右斗争与“文化大革命” 破坏了统一战线及统战工作成果。总体而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仍在精进演化,但理论化、规律化、科学化进展相对缓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貌也焕然一新。此时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都已发生根本变化,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其担当的责任使命也从服务阶级斗争转变为 “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8],此番论断也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定下基调。世纪之交,江泽民继续强调 “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我们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9]。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10]。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历史经验和实践遵循的高度延伸阐释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功能,深化了统一战线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密切关联。指出:“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1]改革开放以来,“法宝论” 的迭代更新印证统一战线逐渐走向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心并扮演关键角色,更多的情感意蕴、责任期许和历史使命被赋予给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

(三)发展与增质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的百年脉络中,中国共产党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真理、担当使命,怀揣崇高理想信念不懈总结统战工作经验、挖掘统战工作规律,不断总结概括、更新完善统战工作的内蕴宗旨、基本原则、任务使命、总体思路、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站在时代、战略的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了系统规划和全局部署,统战工作进入全面创新发展的快车道[11]。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统战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12]128。来到全新的历史方位,统战工作的人民性、时代性和法宝作用得以继续彰显,同时伴随党的理论发展和经验总结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党中央于2020年12月印发了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完善了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依据。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为统战工作的现阶段发展擘画蓝图,他指出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4]。同时进一步强调 “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是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4]。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若干论述科学而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系列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成果,给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持续影响。申言之,梳理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脉络是建构未来的重要基础,应进一步增强行动自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路径、新境界。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百年要义研炼

统一战线由思想滥觞发展至科学理论、由革命法宝进阶为复兴法宝、由治理国家之 “术” 过渡为执政兴国的“道”,在此历程中逐步发展、打磨、凝练形成为系统性的精髓要义。厘清和把握其中的内在要义尤为重要,有益于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征程中掌握精神主动、思想自觉与时代自觉。

(一)“对党忠诚”: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主轴

统一战线工作历经百年发展,所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13]661早在革命初期,党就已经开始探索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归属问题。“党的领导权是使党的主张策略和决议在广大群众中得到信仰、拥护和执行。”[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问题几近影响中国的革命进程。历史证明,如若动摇或者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就会失败、革命事业也就会陷入困境。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革命事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能确保统一战线行稳致远。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4]1257

树立党的核心意识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关键前瞻,对党忠诚则是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的具体要求,也是贯穿统战工作始终的基本原则。同时 “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5]。这就要求参与统战工作的各主体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都需要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绝对忠诚,对党的伟大事业绝对忠诚,坚定走中国道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16]。“对党忠诚的内涵因时代条件不同各有侧重,呈现一个逐步走向丰满完善的发展过程。”[17]故 “对党忠诚” 的政治内蕴融入统战工作进度也是随着党的统战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入。作为党的战略策略,各层级统战工作主要是由共产党员施行开展,其意志品质和政治道德会对统战工作效能产生重要影响,统战工作行为主体忠诚可靠是确保统战工作政治方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先决条件。同时,一直以来构成统一战线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对党和党领导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极度忠诚,始终不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不负人民”:以站稳人民立场为根本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统战工作保持蓬勃生机的取胜之匙。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初心在人民、党的优势在人民,党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纵览百年历史,统一战线的奋斗目标、组成形式和构成主体几经变迁,但人民主体的历史地位未曾有丝毫动摇,因此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组成了统一战线,是由人民造就和推动统一战线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历史上统一战线内部成员对人民立场的认知把握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例如 “抗战胜利后,一部分人企图走中间道路”,未能及时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不良居心,是在“我党的主张的正确性日益深入人心” 的情况下,在党的教育和引导下,他们才 “逐渐站到了人民立场上来,接受了我党的领导”[18]。随着党领导统一战线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不断推进,站稳人民立场、树立人民情怀、以人民为主体不断得到体现。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是党创造历史伟业的坚实依靠[19]。把握党、人民和统一战线内在联系是认清统一战线科学规律的首要前提。统一战线只有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而行才能永葆生机。党也确实做到了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与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共肩道义、共商国是。历经百年,不同时期党联合的阶级、政党不尽相同,但是初心不曾改变,统一战线承载的历史主体也没有变,大团结大联合的思想内涵更没有变,党以人民为中心领导统一战线发展的核心主轴更是绵延向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情怀持续注入到统战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同样适用于统一战线自身的发展。广义来说,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由不同 “群体” 构成,因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自身利益是人民集体利益的一部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应然呈现,既不能忽视更不能搁置,这是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理念和站稳人民立场的应有之义。

(三)“坚持真理”:以“法宝论” “三化观” 为迭代圭臬

统一战线工作始终保持活力的根源在于其理论体系的迭代更新。“法宝论” 锚定历史方位,奠定了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点,而 “三化观” ——规律化、科学化、真理化,则在深刻认识统战工作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主观意志与事物发展规律相统一从而保持精神主动。持续理论深化,方能在勇毅前行中兼具思想上的历史自觉与行动中的精神主动,进而靠近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丰富经验结合后探索出通向 “统一战线真理” 的道路。毛泽东指出 “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21],把统一战线定义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之一,并于中共七大上首次提出了 “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 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科学化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李维汉在1979年中央统战部的一次会议上重申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首次提出了要从科学的角度对统一战线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完全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洋溢着中国的气派,充满着中国的特色”[13]648。他希望从事统战工作的干部能够总结统战工作经验、寻找统战工作规律,既要有实践经验,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问题,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22]。

百年来党的统战工作理论 “三化观” 演进贵在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在党总是能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及时调整更新统战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政策目标。实事求是则表现为党总是能准确运用统战工作理论解决统战工作实践中不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科学总结正反经验将其规律化、科学化、真理化[23]。总结经验是党创新理论的基础,也是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的统战理论科学化进程的前提。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宝贵成果,伴随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逐渐完成体系建构、理论深化、内涵升华,实现从思想化、理念化过渡到规律化、科学化、真理化。此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正因如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共同领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真理性的基础上把握统战工作的规律性,结合统战工作的时代特征进而激发创造性,在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深化统战工作理论,推动其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四)“担当使命”:以大团结大联合作为时代的永恒主题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内在属性,是其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进而担当时代使命的逻辑起点。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与统一战线诞生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家国危机愈演愈烈。在党的努力倡议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继成立,阶级联盟的组成为革命斗争注入了新鲜血液。尽管这时统一战线内部成员阶级属性不同、自身利益不同,但都将家国兴亡作为头等大事,义无反顾地共同承担起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治形势和政权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继续共同担起建设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责任。

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24]实现这个宏伟愿景不仅责任在党,统一战线亦责无旁贷。“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汇聚广泛力量方能为通向民族复兴开辟更宽广的道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两个一百年” 交汇的重要时间节点,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承担起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25]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与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一道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政治使命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凝聚最大的政治共识,巩固广泛的政治联盟[2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4]。“团结” 和 “联合” 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将其置于政治维度下建构大团结大联合的制度范式是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创举,秉持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主题则是百年来党领导和建设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实现祖国统一、实现共同富裕等伟大理想的逐一落实需要统一战线汇聚更强力量、汲取更大智慧、凝聚更广共识、发挥更优效能,并于此中厚植家国情怀、彰显使命担当、站稳人民立场,以此答复党和人民的期盼,回应历史与时代的嘱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统战工作中不变的永恒主题就是坚持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局面[27],进而促成治国理政过程中各个目标的接续实现。

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时代展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4]统一战线在全新历史方位上肩负起更加重大的时代重任,“四个助力” 可以概括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融入国家命运的新时代展望,也为统战工作的发展指引未来方向、锚定远景目标、制定行动指南。

(一)助力构造协同参与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国家治理格局是其历史使命的新时代延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项艰巨复杂的历史性工程,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12]34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便是这个“复杂系统”的基础构成单元,统一战线工作则架起连接核心枢纽与各党各派各族各界人士之间的桥梁。这种稳固可靠的政治纽带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锚定具体的时代目标。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亟需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进一步现代化、精细化,回应人民的时代呼声需要建构起以中国共产党为驱动轴心、以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构成基底、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催化因子的立体治理格局。

统一战线工作赋能国家治理的发起点在于中国共产党,承转点在于人民政协,关键在于统一战线工作势能与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合力并轨,落脚点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28]统一战线工作的核心是汇聚多方力量促成治理合力,其中人民政协的作用至关重要。“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和专门协商机构”[29],在思想多元、利益多样、观点多维的新时代统一战线中 “画出最大同心圆” “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12]57,在开阔立体的治理场域中助力构造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协同参与的治理体系,从而实现纷杂的治理目标。

(二)助力擘画合力并举的全景式乡村振兴蓝图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同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需要凝聚起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0]如今脱贫攻坚的宏伟目标已然实现,“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将转移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31],这仍然是一个需要中国共产党长期努力才能攻克的治理难题,同时实现乡村振兴是 “后脱贫攻坚” 时代的必然要求,两项工程目标递进、首尾呼应,将深刻影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生福祉。

统战工作嵌入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也具有三重要义。首先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能够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准确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针,减少政策实行阻力并增添其可信度,进而凝聚思想共识、提振乡村振兴动力。故统战工作需要引导和鼓励统一战线把智慧和共识汇聚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其次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各个社会阶层中举足轻重,具有特殊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协作优势,能够有效调配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的各类资源,利用社会影响优势和统一战线的聚合效应促成乡村振兴合力。因此开展统战工作需要恰当发挥 “催化剂” 和 “润滑剂” 作用,充分挖掘港澳台侨胞资源、广泛团结联系港澳台同胞和广大侨胞,在多维联动中整合多元力量,形成一元合力。再次统一战线可以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各级行为主体的具体实施进行有效民主监督,对实施成果进行反馈,帮助党和政府及时发现和修补纠正问题,进而提高乡村振兴效能。所以做好统战工作更应该搭建平台、完善机制,促使更多的统战力量参与到民主监督中来,给予统一战线更宽畅的监督渠道,多角度落实好乡村振兴工作。

(三)助力构筑和衷共济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

长期以来,党的统战工作逐渐实现了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摄共进,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攀升中描摹绘制了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统战工作局面,在建立并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过程中逐渐深化民族认同、涵养家国情怀,勾绘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协奏图景。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目标设置为其指明了实践方向,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实现内涵更新[32]。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求党在压茬推进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时注重协调各民族均衡发展、注重维护各民族自身利益,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驱动链条,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可以让各族人民各界同胞深切感受到 “中华民族共同体” 存在的实际意义[33],另一方面可以向世界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力回击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民族政策的污蔑和抹黑。

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统战工作合力增长的根本既在于解决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层面的 “向心性” 问题,也在于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一致性” 轮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浸染下,各党派各民族各界同胞各类利益诉求和各异理念观点得以以合理的途径提出,实现了政治底色与道德品质的调和统一。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首先要在统一战线内部和广大人民心中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下 “正本清源”。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将统一战线的思想先导融汇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厚植于深层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浸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的基底中,同时注重与统一战线共育、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强化中华文化的海内外认同也是统战工作的新时代要求。祖国统一的历史大业尚未完成,增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做好对台统战工作的题中要义,画好大团结大联合的同心圆后其他各项工作方可梯次展开。同时号召和引导海内外同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需要各级统战部门持续深耕,尝试铸就国际统战合力。

(四)助力构建利国惠民的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总是围绕、服务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家国进步、民族复兴所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设计促使党的统战工作以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纲要铺陈展开[34]。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的工作基线愈加明显,因此强调爱国统一战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置身 “两个大局” 中,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云谲波诡,党和统一战线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破题的关键在于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在于不断改善和巩固民生,在于不断努力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言以蔽之则在于“发展”。这不仅是时代需求使然,更是历史节点的呼唤——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一直以来,统一战线助力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方案,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党的统战工作也始终坚持照顾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自身物质利益。构建 “双循环”高质量新发展格局是为民族复兴奠定物质基础的 “先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妙手”,不仅利于强国强民,还顺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因此,新时代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必须以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发展主体,在党的领导下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助力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和活跃度。以大团结大联合为基调,凝聚一切共识、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号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献策出力、创造价值,协助扩大发展成果共享覆盖面,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提供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使 “中国之治” 的实践典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赋予党的统战工作以全球责任感,促使其迸发全新的内在活力。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