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橡胶助剂生产废水预处理工艺优化途径

2023-04-07韩晴晴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产废水油相乳化液

韩晴晴

(山东省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东 菏泽 274300)

我国橡胶助剂产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规模已经逐渐壮大,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橡胶助剂生产国家,产量占据了全球比例的70%以上。由于橡胶助剂产品的类型十分丰富,如促进剂、防老剂、黏合剂等,再加上当前技术设备支撑不足,工艺水平不高,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为此,研究橡胶助剂生产废水的预处理工艺,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 橡胶助剂生产废水的特点

橡胶助剂生产废水主要是来源于水洗工序和过滤母液,成分十分复杂,其一般都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有机硫等,这些有机物的浓度很高,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降解。再加上化学需氧量也很高,每升的含量接近10 000 mg,伴随着其他苯胺、甲苯、环己胺等副产物,所以通常不能够采用简单的生化法对其进行处理[1]。总结而言,橡胶助剂生产废水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是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在橡胶助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酸碱调节反应等,所以会产生无机盐如氯化钠、硫酸钠等,严重的时候每升废水含盐的浓度会达到7%以上。其二是化学需氧量浓度较大,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量,且提高产出量,则母液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就会逐渐上升,严重的时候每升废水浓度会达到数万毫克。如果不对这些废水做好预处理措施,则会对生化池的微生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三是污染因子很多,且变化较大。在生产橡胶制品的过程

中,常常会使用很多助剂,使得废水的色度较高,化学需氧量较高,降解难度较大,生化处理的方法并不适用。

2 传统的橡胶助剂生产废水预处理工艺

首先,由于橡胶助剂的种类十分丰富,且小吨位的品种很多,所以就使得生产废水具体的成分并不一样。例如,在生产促进剂M、促进剂DM、硫化促进剂CBS时,一般会产生M、DM和CBS等废水[2]。不同污染物的特征,使得不同废水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果采用简单的生物处理方法,往往并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再加上废水中不仅含有一定的污染物,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产品原料,所以,工作人员怎样能够有效的提取和回收原料,也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蒸馏法是常用的废水预处理方法,对于DM废水和CBS废水的处理,需要设备蒸馏釜、蒸汽喷射压缩器、预热器,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是能耗较大,对于设备的腐蚀性较高,同时馏出液和釜液中的有机物沸点较高,也难以挥发出去,不仅处理效果不佳,还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吸附法。例如工作人员选择活性炭物质作为吸附剂,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且活性炭的回收利用率较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率不高。

由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很高,而对于微生物而言,氯化钠以及促进剂等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毒性,所以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如上所述,对于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常见是蒸馏法、湿式氧化等,但是这类处理工艺的缺点较多,不仅使得企业的投入成本加大,还占据了一定的物理空间,对于员工的操作要求较高,同时生化系统也十分不稳定,只能对少量的废水实施处理,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处理工作。在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中,个别企业会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化方法等综合运用,希望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提高处理效率,如下就对工艺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3 橡胶助剂生产废水预处理工艺优化策略

3.1 液膜分离技术预处理M废水

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制备W/O型乳化液,以此达到分离M废水中的苯胺盐与其他有机物的目的。选取一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如常见的Span-80、L-113B等,选取一种或两种添加剂,如液体石蜡、丙三醇等,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膜溶剂,如航空煤油、加氢煤油等,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混合在一起,为油相,以硫酸溶液为水相,将二者再次混合,就能制备成W/O型乳化液[3]。

其次,工作人员将制备成功的W/O型乳化液和M废水混合在一起,选择100~150 r/min的转速对其搅拌萃取,时间为20~30 min。而后,静置分层,能够得到上层的油相和下层的水相,用体积表示W/O型乳化液的用量,为M废水总量的5%~10%。

最后,工作人员将油相放置到静电破乳装置中,破乳0.5~1 h,借助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再次分层第二油相和第二水相。这里得到的第二油相可以直接回收,并且调节水相的pH,析出后的淡黄色固体M也可以过滤后将其吸收。

3.2 络合萃取技术预处理DM废水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制备络合萃取剂,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将DM废水中的M钠盐与其他有机物分离开来。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将萃取剂和稀释剂混合配制,一般就萃取剂的用量来看,可以将其体积控制到30%~50%。萃取剂可以选择三烷基叔胺、磷酸三丁酯,稀释剂可以选择航空煤油、加氢煤油等。

其次,工作人员将DM废水的pH值调至3~5,然后将其和络合萃取剂混合在一起,选择150~250 r/min转速搅拌萃取0.5~1 h。静置之后,分层得到油相和水相。用体积单位计算络合萃取剂的加入量,为DM 废水量的3%~10%[4]。

最后,工作人员将上述得到的油相和碱性水溶液混合在一起,碱性水溶液可以选择一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如NaOH水溶液、KOH水溶液、Na2CO3水溶液等。将其放置到转速为每分钟150~250 r/min机器中搅拌萃取0.5~1 h,静置后分层为油相和水相,完成处理工作。

3.3 液膜分离技术预处理CBS废水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制备W/O型乳化液,目的是分离CBS废水中的环己胺与其他有机物。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上所述,但是需要尤其注重内容比例,即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和膜溶剂的体积比可以是2:3,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可以是2:1。

其次,工作人员将CBS废水与W/O型乳化液混合在一起,放置于转速100~150 r/min的机器中,搅拌萃取20~30 min。静置之后出现分层,上层为油相,下层为水相。用体积单位计算W/O型乳化液的用量,为M废水量的15%~20%。

再次,将油相放置于静电破乳装置中,破乳0.5~1 h,而后借助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分层为油相和水相,这里的水相中含有环己胺,预处理完成[5]。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简介

某橡胶助剂生产企业有三个生产车间,1号车间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成分是二甲胺和氯离子等;2号车间的生产废水的污染成分是五氯硫酚、DMF、氯离子等;3号车间的生产废水污染成分是邻氨基硫酚钠、氯离子;酰化工段的生产废水污染成分为苯甲酸钠和氯离子等。

4.2 原预处理工艺

1号车间的生产废水来源主要是生成水和洗涤水,通过检测其pH值为7~9,属于中性状态。同时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比较差,头道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是水洗水的两倍,并且喊伴有大量的溶解性胺类物质。就现场排出的废水情况来看,其中含有大量的白色漂浮物,在预处理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了气浮等措施,具体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将其收集到收集池中,并向其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药剂,而后将废水排入到反应池中,再进入到混凝沉淀池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沉淀。最后进入反应池和沉淀池对其处理。2号车间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五氯硫酚、DMF、氯离子等,其状态属于强酸性。头道水的pH值检测为0~1,水洗水的pH值检测为1~3。所以需要对头道水和水洗水分别收集处理,尤其是对于头道水而言,更要加强对DMF溶剂成分的回收预处理。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2号车间的废水具有强酸性的特点,在原本的预处理工艺中采用了电解处理方法,工作人员未对其pH值调节,后续的沉淀工作也没有做到位。3号车间的生产废水属于碱性的状态,头道水pH值检测为10~13,水洗水的pH值检测为8~10,在原本的预处理工艺中采用了三效蒸发法,但是因为废水的盐度、色度及化学需氧量过高,导致了该方法的能耗较高,最终处理得到的效果也不佳。

4.3 预处理工艺优化策略

首先,针对1号车间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白色漂浮物,在原本的方法中主要是由人工进行打捞,而后回收物料,这种方法的结果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用其冲洗地面,且最终处理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可以采用压力溶气气浮回收物料的方法进行优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物料回收的品质不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应用该方法之后,生产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降低了20%。针对头道水的含盐量较高情况,应用研发系统对其处理,结果较好。

其次,针对2号车间的生产废水,其中本身含有具有回收价值的DMF溶剂和硫化物。所以,对于前者的回收而言,可以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对其进行提炼,同时应用活性炭纤维回收吸附;对于后者的回收而言,采用加碱回收的方法[6]。最终,生产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提高到了60%。

最后,针对3号车间的生产废水,其中含有了浓度很高的化学需氧量和盐分,同时伴有其他浮油、悬浮等成分。采用高效沉淀器,能够有效解决废水中的悬浮成分可能造成的堵塞风险,进一步提高了蒸发系统中的工作效率[7]。同时,在原本的处理方法中,主要是应用了三效蒸发系统,其耗电量很高,而优化工艺之后,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耗能得到了明显降低,使得成本在原本的基础上减少了2/3,也保障了生产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盐分浓度下降了90%。

5 结语

由于不同橡胶助剂的成分不同,所以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也不一样,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提高处理效果,获得优质的处理结果。如上所述,分别介绍了不同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了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生产废水油相乳化液
单机架可逆轧机乳化液斑缺陷控制措施
1550酸洗-冷连轧机组乳化液系统降耗技术改进
乳化液系统真空过滤器改进
两辊矫直机乳化液循环过滤改进
高COD二噻烷生产废水预处理研究
改性铵油炸药油相加注装置的设计
一种对稀释、盐度和油相不敏感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配方
储运油泥中非油相组分对表观黏度的影响分析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选虎耳草软膏剂成型工艺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