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服务治理体系新路径

2023-04-06于朋崔博识崔博智王虹贺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助学志愿志愿者

于朋 崔博识 崔博智 王虹贺

摘要: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服务打破传统的线下与线上志愿助学模式,通过联合、联动的方式,采用线上平台原创产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对留守儿童提供规模化的教育教学、心理疏导和温暖陪伴,构建特殊的线上志愿服务治理体系。本调研报告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与传统助学方式进行对比,揭示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开展实践服务,深入其体制运转模式,为高校学生线上参与志愿助学、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跨地域 、跨高校,线上志愿,治理体系,留守儿童

一、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服务参与助学的优势

1.“高校特色”在活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在线上助学志愿活动中,高校志愿者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以及自身特长,将小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带入“云上”课堂。吉林某高校的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动植物世界,对动植物保护等进行科普,增强小朋友们热爱、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感。青海某师范院校的志愿者开展法律启蒙课堂,普及法律常识,开展自护教育,培养小朋友们知法、懂法、遇事用法的思维。江苏某职业院校志愿者引领小朋友们了解英语和国防,军队文化的学习,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山西某高校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走进航天,感受中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地发展,激励小朋友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庆某职业院校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接触折纸、舞蹈、健美操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课程模式”在活动中效果更加明显

(1)教学目的更加凸显。活动探索创新授课方式,依托五所高校特色课程,并结合小朋友感兴趣的话题,达到启发性教学的目的。如《保护环境》一课中,老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浏览趣图,成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小朋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采取“大课+小课”双教学模式。教学小组每周提交小课,周末会安排志愿者老师上直播课。如一名小朋友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完成作业后都会观看志愿者老师发给她的小课视频,她觉得每天观看都可以学到新鲜的事物。

(3)线上直播与录播相结合。小课录播,大课直播,但每一节大课都会在结束后将回放上传,让小朋友观看。大课和小课充分考虑小朋友在时间安排上有所不便的情况,同时,课程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含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3.“激勵方式”在活动中成为源头动力

例会定期开展,活动有序进行。在活动中每周开展一次全体例会,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对志愿者与小朋友沟通时思想怠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督促纠正。各小组定期召开组内会议,在宣传组组长上交给统筹组的会议纪要中可以体现:组内个别志愿者在工作开展存在拖延等问题,在开展例会时,组长对组员及时进行思想动员,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规范规章制度,实行激励机制。管理办法中指出,志愿者在志愿前必须经过志愿培训,明确志愿者权利与义务,严格遵守志愿者招募及退出机制、请假审批程序等,并且最终会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评估,并结合考核结果评定等级并颁发证书。规章制度使志愿活动规范化,有效激励志愿者工作积极性。

二、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活动出现的问题

1.思想认知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家长对志愿活动不信任。活动初始时,志愿者会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初步联系与沟通,在此过程中,部分家长会对活动产生怀疑。其次,部分志愿者在活动中态度消极。部分家长失联,组织对此部分志愿者进行任务重新分配,部分志愿者对分配结果有意见、并煽动多位志愿者退出活动,对活动开展进程造成阻碍。

2.线上进行通联存在不便

一是志愿者与家长联系不便。一名志愿者说,她负责的小朋友的家长是名护士,由于工作原因,很少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二是部分家长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导致联络有困难。三是五所高校课程时间不同,志愿者之间联络存在时间差。如,吉林某高校最先开始期末考试,考试周时,宣传组志愿者由于备考原因,不能正常撰写推文,导致部分宣传内容停滞不前。

3.授课教学质量难以稳定

一是小朋友响应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活动共上大课数量50节,开始时参课人数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小朋友在周末也会上补习班或兴趣班,导致时间安排和大课教学时间冲突,观看直播人数减少。二是志愿者与小朋友时间上有出入。小朋友每晚8点多睡觉前,空闲时间较多,志愿者要上晚自习等,此情况导致志愿者和小朋友双方出现没有时间沟通和教学的问题。三是志愿者对小朋友学习情况掌握不及时。因为不在小朋友身边,只能通过线上交流,在“一对一”为小朋友进行课业辅导时,会遇到不清楚小朋友学习进度和现在学习情况的问题,导致准备不足。

4.组织与沟通的成本较高

一是活动申报流程复杂,五所学校批复不统一。二是各高校活动审批时间不同。由于五所学校在流程审批方面存在时间差异,使得活动筹备时间较长。三是五所高校面试时间难统一。各学校上课、晚自习时间不同,导致五所高校面试时间难以统一,人员定夺存在问题。四是线上晚会规模大,细节问题难以解决。晚会采取直播方式,部分家长不知道如何用手机帮助小朋友进行直播表演,演出面临局限性问题;晚会演出的志愿者所在地不集中,排练起来不便,活动组织起来难度大;连线彩排期间,存在网络不稳定、设备卡顿等问题。

三、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1.拉平存在的思想差异

(1)与家长进行协调沟通。为更好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志愿者出示活动相关证明给家长,耐心和家长解释,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如一名志愿者在面对家长不信任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并坚持讲授适合小朋友的知识,最后取得两方信任。

(2)对志愿者进行积极思想引导。在活动中,共进行六次志愿者全体例会,例会除进行工作汇总与下一步工作规划外,还积极动员、引导志愿者的思想。为规范活动,统筹组发布规章制度,使活动组织架构、管理方式、相关要求更加清晰。

(3)通过高质量教学增加家长的信任。活动中,周末会进行特色直播课程,课程内容均由志愿者依据学校特色精心准备。如邀请退伍军人到直播课堂进行国防宣讲等,高质量教学课堂不仅扩展留守儿童眼界,也让家长对活动以及志愿者能力有所肯定。

2.克服线上的组织困难

(1)分工明确,得到学校审批。活动负责人之间分工明确,呈递活动方案、收集教师意见、修改活动方案等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保证审批环节的快速进行。

(2)招募活动及时终止,统一时间二次招募。由于招募时间不统一,统筹组通过开会研究,由先得到批复的高校——吉林某高校,撰写面试方案,等待其他高校的审批结果。各高校审批完成后,当天由各高校的负责人统一通过朋友圈,在社团、学校组织中发布招募令等方式进行第二次招募活动,此次招募活动仅仅两天时间就已达到人数上限。

(3)跨高校面试,提高面试效率。由于面试群体庞大,面试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异,经面试官多次讨论面试时间,最终安排如下:初选:要求面试者围绕第二课堂进行才艺展示(例如:针对课程设计,通过试讲课、录视频的形式)。终试:给初选合格人员提供4个面试时间段,面试者自行选择,划分组别,进行面试。

3.用实际行动赢得支持

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消除家长质疑。面对家长的问题,志愿者会继续联系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找到相关话题,写下分析过程并发给孩子;他还整理了一些做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步骤,发给孩子们,以便逐渐改变家长对他的态度,获得家长的支持。

志愿者向自己家长讲述收获、表达信念,赢得支持。面对自己家长的不解,志愿者向家长讲述活动的背景,以及参加志愿活动的初衷。在帮助留守儿童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童心的纯真、体会到公益带给他们的快乐,使家长听完后转变态度,大力支持她们的工作。

高校活动负责人多次申请,获得政府、学校支持。统筹组成员向各高校多次出函申请,提交活动整体方案,在各校学生组织与社团协助下,将活动成功举办。

四、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治理体系的启示

参与社会儿童教育呈现出促进社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极大优势。[1]但因社会教育运行体系的不完善,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的限制,国内社区教育仍停滞不前。调研发现,“情暖童心·‘云上同行”志愿活动立足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运用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思路,开展助学志愿项目,通过志愿者的教学和陪伴,为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化的辅导。

1.先行探索新型志愿服务类活动模式

将服务形式从一般志愿活动的见面式,转变为依托于网络且安全性更高的线上活动,其形式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容易调用各方力量投身于实践,同时又促进了高校与高校、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交流,也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更优质的学业帮助和情感呵护。[2]

2.规范化线上志愿助学服务治理体系

(1)线上教学软件的统一。近几年来,线上教学市场的迅速扩张吸引大量资本涌入,线上教学平台软件繁多杂乱。线上志愿助学服务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在最大程度上为志愿者和受教育儿童选择了最简洁的授课、听课软件。

(2)志愿者授课时间的统一。通过线上教务系统的课表进行时间选择,保证在不影响志愿者正常学业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同时由于儿童群体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问题,最终将每堂课的时间固定在一个小时左右,误差不超过五分钟。既可以保证听课的儿童在兴趣中学习,也能保证志愿者在授课过程中不因过度疲惫而出错。

(3)儿童上课时间的统一。部分孩子在学校课程结束后有课外补习班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以孩子的时间为第一标准,不强行要求每一位选择课程的儿童都听直播。在授课时由志愿者将视频录制选项开启,结束课程后由审课组上传至“B站”视频平台,以供孩子们进行学习。

3.推动线上志愿助学服务供给侧改革

(1)转变传统思想。各高等学校课程的开发、课程设置以及志愿活动管理制度都在转变和重新定义。贯彻落实思想引导、社区服务思维,完善活动章程,总结经验。以供给侧思维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思想,弥补部分地区由于基础教育的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深入调查研究。对于志愿服务的理念、价值和机制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也能破解志愿服务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调查不足问题,带动志愿服务参与率不高、活跃志愿者数量少和志愿贡献价值难计量等系列难题。

(3)加强体系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绩效认证及证明管理、志愿服务奖励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力度。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鼓励组织探索志愿服务经费多元筹措机制、志愿者激励机制、解决志愿组织与志愿者后顾之忧的方式方法,为人才培育和积累打好基础。

(4)重视跨域交流。跨区域组织交流是当前志愿服务组织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组织更应当积极参与区域交流。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在组织活动基础上举办各种交流活动,让各部门间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吸收借鉴新成果。

4.探寻线上志愿助学服务发展未来

经过调研积累的理论基础与活动开展的实践成果,在未来应用“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优秀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志愿者的激励机制的优化与课程开展初期的宣传进行改善,助力未来实现规模化“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服务。

(1)优化资源整合。可以将线上志愿助学活动模式与慕课等互联网+教育的平台结合,为受助儿童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3]同时,可以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指导下扩大线上志愿助学受助地区,将“跨地域、跨高校”推广,吸引更多高校学子参与其中,增大受助范围,并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大范围无地域差别的留守儿童线上助学。

(2)优化激励机制。可以将线上志愿助学项目纳入共青团中央“志愿汇”项目,通过签到、签退实现对志愿者的监督,并根据记录时长与受助儿童的反馈,对志愿者进行评级。根据“志愿汇”时长记录兑换相关福利,实现对志愿者的“有形+无形”激励,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参与,提高志愿者积极性。

(3)优化课程宣传。可以通过设立专用微信公众号与网站进行课程宣傳,并在相关各学科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编写适用于儿童的课程助学线上教材与宣传资料。提升新受助学生的家长对于活动的信任度,便于在未来成规模化开展“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

结语

跨地域、跨高校线上志愿助学活动是在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迭代、时代变革驱动下衍生的教学方式,虽然优势明显,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许多未知的困难与挑战。其相较于传统志愿助学模式,活动双方参与积极性明显更强;来自不同高校学子的参与,使课程更加多元化,受助儿童自觉性、主动性更强,其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招募的师范类志愿者专业性强且为青年,对受助学生更为亲切。调研发现,活动方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问题,不断构建和完善线上志愿服务治理体系与体制运转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各高校平台构建线上志愿服务治理体系新的路径。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跨地域、跨高校学生职服务网络平台路径探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13962003Y;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情暖童心”公益素质教育联合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0905875083721”。

参考文献:

[1]李培亮.大学生参与山区助学志愿服务特殊作用分析——高校“两课”改革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5-7.

[2]崔博智,崔博识.“中央厨房”融媒体模式沿革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视技术,2020,44(02):58-59.DOI:10.16280/ j.videoe.2020.02.025.

[3]崔博识,崔博智,蔡亚波. Web3.0时代下传统媒体与移动新闻直播整合浅析 ——以《新京报》移动新闻直播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20(9):20-23.

(作者单位: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助学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