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教育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发挥研究

2023-04-06李洁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高校教育

李洁

摘要:网络意见领袖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代表性角色,其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意义重大。因此高校要在掌握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信息生产能力三大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在明晰高校教育应正视大学生群体的娱乐主义思潮、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需求、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意识三大现实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成立专业团队、搭建高校平台,开展全员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在高校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网络意见领袖,高校,教育,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发展迅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众网民的日常生活、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因此要重视新媒体中各界代表人士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注重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群体在网络平台上体现他们在社会主旋律、舆论正引导中的有力发声。因为随着各大网络媒介的加速发展,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群体就逐渐跻身进入网络新媒体代表人士的队伍成为骨干成员。他们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谐网络空间的构建意义重大,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的。因此高校应在做到了解网络意见领袖的三大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三个现实需求的前提下,可从助力专业团队、搭建高校平台,开展全员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好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网络意见领袖的三大功能特征

在错综复杂的网络场域中,网络意见领袖是指能以“优势意见”对广大网民带来思想影响、舆论引导的“活跃分子”,包括微博大V、各大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头部账号等。由此也可将网络意见领袖视为“行动者”,因为他们总能在网络中以多种方式参与各种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2]而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参与度可谓是极高的,且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应做到充分了解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特殊群体的功能特征,以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好其独特优势,发挥出最优效果,从而抓好大学生群体这一时期的三观养成,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1.网络意见领袖具有舆论引导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意见领袖是一些活跃度极高的用户,作为各自社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接受信息、输出观点的“快递驿站”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舆论导向。首先,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存在不同的社区分类,在不同的社区里面会有大量“趣缘聚合”的网友在线齐聚一堂,这样也就在网络中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个社群。而在不同的社群中拥有较大关注量、活跃度高的意见领袖,凭借这一网络身份优势就可以通过“话语”的表达本身获取较高的话语权力,从而扮演着舆论引导标的角色。其次,大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对社会中的事件抱有极强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此外他们还善于制造话题、主导话题,从而更能激发出受众在网络空间及社群中的表达或传播意愿。[3]这同样也起到了扩大意见领袖带来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范围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表达、表现欲望强烈,但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力和经验的群体,倘若缺乏意见领袖正确的舆论引导和价值观的影响,则极易沉溺于虚假信息的温泉中,不自觉地吸收不良的思想观念、接受西方意识形态,从而冲击、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网络意见领袖具有信息传播能力

网络意见领袖作为各大平台认证的权威账号、各大社群中的头部账号等,其发布的信息、传递的观点在“平台流量”的支持下会曝光在更多的用户面前,通过转发、评论等行为在无形中扩大其信息的传播力,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对其他大学生网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一方面,这是因为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其他普通用户而言,他们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层、多样的信息渠道和大量的“粉丝”基础,可以做到随时分享、传递信息、实时互动,而这类及时的反馈、平等的表达的社交方式更能加深对话双方的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大学生受众的积极讨论、热情参与的能动性,满足其强烈的政治参与感并增强其获得感,从而使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意见领袖可以充当信息流向“调节阀”、信号“放大器”以及“意见气候”营造者。他们可以通过设置是否允许转发、评论,是否仅关注可见等行为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以及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影响信息流向、传播范围和效果、舆论走向等。[4]

3.网络意见领袖具有信息生产能力

不同社群的意见领袖大多都是该领域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有着广泛知识、政治敏锐性强,且对于信息的解读、处理能力较强的人或团队。一是他们拥有各自领域的大量专业知识储备,针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时事话题或热点事件能从专业的角度展现出自己的分析视角,以及对此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生产出可供大学生群体理解的事件内容解读,从而产生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在大学生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二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各自的网络社群位于中心圈层,例如许多专家学者、官方媒体账号等,他们本身不仅代表着官方权威传递科学知识、主流思想,还具有与时俱进的充分展现自身观念、看法的表达能力,以及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和丰富的阅历、经验。他们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有很强的敏锐性,总是能及时发现其中潜在的某种现象、捕捉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因此当他们围绕某个事件或特定问题,在网络空间中发布相关信息、表明观点时,就已经在无形中生产出相对准确或权威的分析、解答信息,从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事件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正确的立场。

二、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高校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社会里大多数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互联网上他们极大程度地实现了个性化追求、高度参与、自我表达,但是在这个“大社区”里存在着各类思想的碰撞和有目的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而大学生群体缺乏一定的意识形态辨别力,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则极易在网络世界的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参与,做到正确引导并正视大学生群體“娱乐至上”思潮、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需求、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意识,也即高校要关注、掌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并注重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从而使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指挥下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之歌唱得更响亮。

1.正确引导并正视大学生群体的娱乐主义思潮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娱乐主义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是短视频平台的运行机制就是以用户为核心,按照推荐算法进行量身打造个性化的专属内容推送,而大学生群体本身对于时间管理的能力不足、面对娱乐诱惑时的自律意识较弱,则极易沉溺于各类娱乐视频里,从而不断消耗其奋斗意志。二是网络洪流中的一部分信息主要是来自一些网络营销号,其内容的真假有待辨别,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群体而言休闲娱乐类的话题讨论是简单快乐的事情,他们乐于参与其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对于平台的依赖性,降低了对各种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长久来看过度沉浸式的娱乐思维会削弱大学生的奋斗精神、降低自主思考能力、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应正视这一现象的存在,注重加大与各领域网络意见领袖的合作,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网络意见领袖在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时,可以着重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政教育引导和渗透,将娱乐新闻话题与时政事件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讨论,深挖某类娱乐现象背后可能裹挟着的政治企图,带领大学生从政治层面出发挖掘其中存在的不良因子,做到在真实案例、现实生活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强化奋斗精神的培养。

2.正确引导并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需求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政治参与需求,对于社会各类热点事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也正体现了大学生群体拥有高度政治参与需求的特质。但是在当下,一是一些借助网络大肆传播的消息呈现出碎片化趋势,迎合着大学生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容易造成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在一些时政事件中被那些裹挟着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的思想言论所误导,从而对事件做出错误的判断、形成与主流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观点。二是在网络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他们会同时接收到来自各方的信息,有时会因为观点的不同和其他网友据理力争以保证各自观点的正确性、提高说服力,但这种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场骂战。这时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就得凸显出来,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大学生群体传递出正确的观点、抛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并运用各自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切合大学生群体的现实生活平等地与缺乏一定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双向的沟通交流,以真实的理论说服、引导他们,而不是纯粹的删评、控评,禁言,打击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

3.正确引导并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意识

据某项调研显示,63.11%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当听众,当被问及是否会抵制网络发布的不良言论,约50%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不抵制,也即在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相关的网络讨论中,大多数学生会自动地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之一。因为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那些愿意参与讨论、交流的学生中,其阐述的观点只是对他人观点的重复赞同,缺乏更有说服力的有效论证。此外一部分大学生给自己设定的角色是信息接收者,他们只愿意将自己作为信息接收者参与话题讨论,而缺乏一定的话题的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沉默的螺旋”的从众效应,使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事件的发声底气不足,自身没有形成网络意见领袖的话语权意识,从而在嘈杂的反对声中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网络意见领袖可以凭借各自逻辑严密的观点输出和强大的知识储备引导大学生群体对那些错误言论进行系统的讨论,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养成并强化网络意见领袖的思维意识,提高大家的主旋律的音量,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三、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也即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因事而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好一切可运用的新事物。因此高校可通过成立专业团队、搭建高校平台,开展全员运动、营造积极氛围,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综合能力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的舆论引导作用,助力高校站稳网络阵地。

1.成立专业团队,搭建高校平台

网络的发展为各种思想、言论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网络意见领袖们在各领域的集群中,能增强其所影响的社群内的用户信息扩散。因此高校可加强与各领域网络意见领袖的全面深度合作,在其协助下成立专业团队,致力建设高校平台。一方面,高校可通过成立专业团队,形成分工合作的高效工作原则,由网络意见领袖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团队统筹负责,整体把控工作重、难点、引导舆论方向。做到对于高校内的事件及时发声,瞄准社会热点事件及时进行深度解析,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众多声音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达到消解谣言、化解群体性事件、抵制西式思潮的侵袭,从而做到引导舆论方向。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官方媒体、各类网络意见领袖的资源和信息优势,立足于建设高校网络平台,让主流、权威、真实的声音得以出现在公共空间并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大学生群体也能在平台进行公开发言、和谐讨论。官方媒体信息的权威性、网络意见领袖知识的丰富性及专业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可视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储蓄站,为高校深化思想观念的影响提供大量的能量。

2.开展全员活动,营造积极氛围

大学生对于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各大社交账号等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但是当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面对突发重大事件时,平台上的交流就易变得不可控,而大学生若缺乏网络意见领袖正确的舆论引导,则容易受到其他有目的性的错误或者片面性的言论影响,将现实与虚拟混淆。首先,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全员教育并重视发挥各大社交平台上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从现实生活找到素材,并体现在网络讨论之中,带领全员树立并强化网络意见领袖意识,当面对网络“喷子”任意抹黑、颠倒黑白时,既愿意又敢于以真理进行辩驳,将真实的情况展示出来,维护高校、社会、国家形象,做到人人皆是网络意见领袖。其次,高校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时,可以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体现在社团活动的宣传,校园论坛、视频账号等的评论区中,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员树立网络意见领袖意识,可定期开展相关的线上、线下讲座活动、场景模拟等活动,激发全体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自主能动性,从而提升大家网络思想的鉴别能力,坚定正确的意识形态立场。

3.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综合能力

高校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平台建设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意识培养工作的同时,还应完善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个人的评价机制,通过日常工作、学习提高高校網络意见领袖的综合能力。一可根据社交网络意见领袖、高校相关教师团队、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给出的意见或建议,完善好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个人的评价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得出综合反馈,给予表现突出的网络意见领袖以相应的物质奖励或荣誉嘉奖,对于有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给予相应的处罚。二可根据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日常动态、个人喜好进行类型分类,按照事件中的影响力大小和影响范围等对于不同领域的网络意见领袖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进行多方位评价,做到始终以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层面的信息传播。因此大学生可通过高校平台或者各类社交平台上施展网络意见领袖的才能、发挥其舆论影响,这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展现其个人思想观点的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其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不断创新的综合能力,与社交网络意见领袖联名参与一些公共事件的发声,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做出正向的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陈绍博,杨帅,廖文.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及引导策略[J].领导科学坛.2022(02).

[2]文萍,马宏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激励[J].教育评论.2017(03).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0).

[4]徐翔.社交网络意见领袖的内容特征影响力及其传播中的趋同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0)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