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对比

2023-04-06廖茂清

课外语文·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景色

廖茂清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革命史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众多诗词中第一首为大众所熟知的词作,抒发了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的远大理想,为毛泽东的诗词地位奠定了基础。《沁园春·雪》自从在报纸上发表以来,已经有80多年的时间了,这期间被无数人背诵、书写、传诵,成为最受大众喜爱的诗词作品。

一、两首词的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在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家乡,去往广州工作的路上,路过长沙的时候重游橘子洲,心中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望着湘江上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想到了当下的革命现状,内心感慨颇多,便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首词。

《沁园春·雪》的创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红军不畏艰难北上抗日。途经袁家沟一带时,下了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茫茫,冰封雪盖。看到这样的情景,毛泽东颇有感触,于是填了这首词。

二、题材分类及主题思想

《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整首词既写了景,又把议论和抒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非常壮丽美好,感情也非常奔腾豪放,能充分代表毛泽东词作的豪迈风格。每每读到此词,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的豪迈豁达以及作者对于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词作的下半部分着重议论和抒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赞扬了当代英雄,表现出当下广大人民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

《沁园春·雪》借物言情,也是一首咏雪的词。整首词抒情与写景交织在一起,叙议结合。在词的上半部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季雪景图,描绘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词的下半部分抒发感叹,对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进行了歌颂,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侧面反映出作者想要以他们为榜样,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词表达了毛泽东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

三、组成文章的字、词

诗词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把一句话写得通顺,让读者能看明白,并符合音律要求,让读者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称为诗词。但不要以为话说得清楚,写出来的也一样清楚,那可不一定,两者还是有差距的。毕竟,说话可以重复,可以当面询问,而和读者交流主要是通过文字。所以,语言文字定要清楚通晓。尤其诗词的文字是超出我们现实生活语言交流本身的,一句诗词几个字就能把要说的事、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整表达出来,这就是诗词语言的艺术。

毛泽东的诗作语言优美,善用修辞造句,善于引经据典,语句充满活力。虽然属于旧时代诗体,但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在用词方面,更是生动形象,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修辞手法和课文内容赏析

(一)《沁园春·长沙》

在这首词中,首先对时间进行了准确描写,即“独立寒秋”,“独立”一词也表现了词人面对困难时的无所畏惧。不仅如此,对地点也进行了说明,即“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伟大的词人毛泽东站在湘江边的橘子洲头,抬头望向远处的一座座山,俯瞰着脚下的江淮河流,心中踌躇满志。紧接着,作者又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秋季美景图,群山满眼红色,林木层层叠叠,河水荡漾着碧波,江上的船儿竞相争游,天空上翱翔的雄鹰,水中自在游着的鱼儿,等等,这些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美景图。其中“红”象征了目前革命斗争的形势,“万山红遍”反映了词人对革命胜利的信念和美好愿望,也反映出崭新的时代面貌。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写了近处江中的景色,江水清澈,大船乘风破浪。一静一动,动静辉映。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对前六句的总结,由眼前之景写到万物,将整个境界向上推高,表达出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这些语句渲染了气氛,也为作者在后面抒发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情调由昂扬变得凝重,使用问句的形式,更是将作者的斗志昂扬、博大的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上阕着重写眼前的景色,表面是写自然景物,实际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最后,又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了这辽阔的大地有谁能够主宰的问题,抒发了作者的满腔热血,斗志满满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

“携来百侣曾游”,往日的“百侣”一起游玩与如今的“独立寒秋”作对比,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以及自豪与欣慰之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词人将自己的思緒从眼前拉回到“往昔”。“稠”字表达了岁月既久,回忆往昔感慨良多之意。正值青春年华,更应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词人对以前时光的回忆。

回忆当年在长沙学习和工作的具体内容,词中一个“恰”字,用得非常妙,后面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字,刚好在这样意气风发的年纪,才产生了后面的一系列行为,这也反映出早期革命者的年龄和风度,可见这些革命者的斗志昂扬、激情满溢。接着,作者又回忆起自己游泳的事情,用了“击水”这一词来说明当时游泳的动作,充满着力量感,因为激起来的水浪,居然可以阻挡飞舟,可见气势不小。

整首词表面上是对长沙秋天的美景进行了描写,回忆自己青年时期的革命生活,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于国家的担忧,想要立志改变祖国的现状。整首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二)《沁园春·雪》

词的上半部分描写的是北国冬天的雪景,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雄伟。词人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眼界变得更开阔。然而,千里之外的景色真的可以看到吗?当然是不能的!所以这是作者内心视野的延伸。其中对于静态的描写,用了“冰封”一词,“雪飘”表动态,静动相衬。

看长城内外的美景,一个“望”字对后面的描写进行了概括,是站在高处远望,也是内心视野的延伸想象,展现了词人的豪迈。“长城内外”,方向上指从南到北,后面又有表示自西向东的词,即“大河上下”,与前面的“千里”“万里”相互呼应。“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又与“雪飘”“冰封”形成了呼应。“惟余”是对雪景广阔之景的突出。“顿失”又写出变化快,从而让人想到冰封之前的宏大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把冰封雪飘的风光表达得更加饱满,进一步突出了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中对于动静的描写用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于静物的描写提到了“山”“原”,用“舞”“驰”来描写,这一动静相结合的想象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丽,充满着生机。紧接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想象出雪后放晴天空出现的美景。“看”与“望”形成了前后呼应;“红装素裹”则把这美丽的景色想象成少女的衣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下半部分主要写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和歌颂,通过对于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引用,表现了作者想要以史为鉴,立志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和决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句在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竞”字,反映出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奋斗。“折腰”一词的运用,反映出英雄人物竞相争夺的姿态。

接着,又以“惜”字来引领下文,在用词方面非常严谨,“略输”“稍逊”词语的运用含有两面性,不仅写出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还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嘲讽之意。“俱往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跳过封建社会,回到如今,点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传达的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就更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开创。从《沁园春·雪》这篇词作,可以看出毛泽东作词的风格豪迈、大气。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是相似的,从字数来看是相等的,都是上半部分十三句,下半部分十二句。两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不仅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表达了作者满怀斗志和远大抱负。两者无论是从修辞手法、主题思想、题材等方面来看,都给人一种气势宏伟、超凡脱俗的感受,作者笔触简洁,描写刻画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猜你喜欢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沁园春·赞中原
沁园春
沁园春 ·春朝送暖
《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之质疑
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培养中职生的社会参与素养
解读《沁园春·长沙》中的“独”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