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念悠悠,怆然独戚戚
2023-04-06马翠霞
马翠霞
★唐朝初期,一位诗人登上幽州台,他举目远眺,面对眼前的世界感慨万千,于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横空出世,革新了怀古主题的诗歌意境,也掀起了一波以怀古为主题的诗词创作热潮。这位诗人就是陈子昂,这首生命的悲歌就是《登幽州台歌》,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博大的气象和丰富的内涵表达诗人兼济天下的胸怀和忧患时局的意识,也促使后世很多有抱负、有理想的文人抒发自己对时局的认识、对统治者的劝诫,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其中,王安石和辛弃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这两位诗人曾出将入相,对时局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体会,思想更为深邃,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桂枝香·金陵怀古》——深沉的抑郁、沉重的叹息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提及这个人,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倡导的国家政治改革。王安石号称“半山居士”,从小跟随父亲游览各地,所以王安石对民情民生有着真实而深切的关怀。另外,王安石的父亲经常跟王公大臣谈论时局,于是王安石从小就对于民间疾苦和国家危机有体察。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王安石第一次出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时所作,也就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有的认为是王安石被贬为江宁知府时所作,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教材认定是后者,但不管是在哪个时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时空看待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人“念天地之悠悠”的深邃意趣。
词的上阕主要写景,这种写法基本上已经成为怀古诗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那么,诗人写到了什么景色呢?“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这里看似不经意的交代,但是已经把自己这次“怀古”的时令、地点、天气交代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个部分也起到了“序”的作用,营造了秋季一片肃杀的气氛,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可谓刚出手就已经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境界。接着,诗人将镜头拉远,只见诗人这样描写道:“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在诗人的笔下,连绵不断的山峰、千里流淌的江水,展现了金陵山川的恢弘气势和气魄,赋予全词一个广浩壮阔的景象,充分显示出诗人立足之高、胸襟之广。而在这个景象之后,诗人对景物开始镜头的聚焦:在落日的余晖中,无数的商旅帆船背对着西风凯旋,数不胜数的酒肆酒旗飘扬于长江两岸,可谓“人来人往,船来船往”,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整个画面瞬间活起来。而真正被称为“大手笔”的当数“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一句,在余晖的照耀下,船也被赋予不同的色彩,大江上泛着闪闪星光,而在江上薄雾的烘托下,船仿佛就在云上,连白鹭都看似天上的灵性之物,细细一品,这广袤无垠的江面就如同天上的奇景一般。正如林逋《宿洞霄宫》中“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难于言表,總之“画图难足”,美不胜收。如此美景,如此恢弘,作者到底在想什么呢?
词的下阕开始“怀古”。“念往昔”是作者由所写之景自然过渡到历史的怀旧当中,“繁华竞逐”道尽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故事,也隐含着现在江陵繁华背后纸醉金迷的生活。作者发出了千古之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里,诗人化用了唐代杜牧的诗歌《台城曲》中“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句,再次讲述了当年隋兵兵临城下,陈后主居然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亡国故事。这也委婉地控诉了当朝统治者沉湎酒色,置国事于罔闻,看不到“盛世背后”的隐患,可悲可叹啊。“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这里是诗人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诉说着自己的不满之意。“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一句,更有对时局的嗟叹。江宁是六朝国都,繁盛的时代都随流水相继灭亡,现在只剩下寒烟衰草,难道不可惜吗?诗人发出时代的呼唤!但遗憾、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里再次用典,化用杜牧的著名诗歌《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创作的一首宫体诗,历来被称为“亡国之音”,这样的歌曲怎么能出现在金陵呢?其实,不是商女忘记了家仇国恨,而是统治者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颓靡之音传唱在市井之中,实在是可悲可叹。此词通篇都是对国家、对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的心情:希望统治者警醒,不要再沉迷声色犬马,必须进行锐意的改革,才能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真可谓苦口婆心。这篇诗作的意境,世所罕见。就连宋代的另一位伟大诗人,也是王安石的政治对手——苏轼也感叹王安石的文学艺术魅力,看后都不觉赞叹道:“此老乃野狐精也。”(宋·杨湜《古今词话》)
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朝廷无为的愤懑、报国无门的感慨
一个世纪过去后,又一首怀古诗词诞生了,这就是南宋辛弃疾所写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王安石“谩嗟成谶”,北宋果然还是灭亡了。到了南宋,时局更为艰难,靖康之难后,宋朝的国土折损了一半,仅有东南维持所谓的“大宋王朝”称号。作者辛弃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词人,他出生的时候,中原已经被金兵占领,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力主抗金,收回被金兵占领的土地。他曾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战守之策和抗金建议,但遗憾的是这些均未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窥见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在这个已“知天命”的年龄,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怆然独戚戚”之意呢?
词的开篇是别有深意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宋灭亡后,南宋与金朝以淮河分界,而北固楼就在分界之处。作者望着天,发出千古之问——哪里去看中原呢?弦外之音就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纵然眼前的北固楼风光秀美,词人却无心欣赏,只是焦急地看着北方的中原,其爱国之情、复兴之愿瞬间就表露在字里行间。接着,诗人继续问天:“千古兴亡多少事?”千年以来的朝代更替催生了多少英雄故事啊?这个发问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但天地无语,因为“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如烟,逝者如斯,英雄往矣,都随着无尽的江水滚滚东流,作者既叹自己的年老,又悲叹时光不再。词人不知道能否等到中原被收复的那一刻,更不知道中原是否能够被收复,言语间尽是悲伤与愤慨。
下阕作者联系历史来谈论今生。“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整一段都在描画历史上孙权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当年孙权以弱冠之年继承父兄的事业,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以超凡的气魄统领江东各方势力,让整个东南都臣服于他。其实,当年孙权与南宋的情况几乎一样,同样占据着江南。但孙权的战备、军演一直没有停休,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东吴,一方面是为了统一做准备,所以孙权一生没有想过妥协。赤壁之战打败曹操,襄樊之战打败关羽,夷陵之战打败刘备,即使后来曹操四十万大军压境东吴,孙权也未曾言降,淡然派七万水军应敌。曹操见东吴军队营盘齐整,队列有序,不禁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里为什么又提及刘景升呢?因为,当年的刘景升之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很看不起他,认为他是懦夫,连猪狗都不如。因此,在曹操和辛弃疾的心中,孙权才配得上“英雄”的称号。这其实是在暗示南宋朝廷的懦弱,没有一个力能扛鼎的领袖、皇帝,真是悲哀至极。而更为悲哀的是,词人年事已高,纵有上阵杀敌的愿望和本领,在萎靡庸碌的南宋,又能有何作为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华上下五千年,大浪淘尽无数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曾叱咤风云,多少辉煌业绩让人羡慕不已,多少经验教训令人唏嘘感慨。像这两首别具一格的怀古诗歌,真可以彪炳千古了,成为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品读这样的诗歌,我们不但可以体会古代文人对国家、对民族的忧心,也会让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而立足新时代,当有新时代青年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以这样的态度和观念出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