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净沙·秋思》看诗歌意象组合的艺术效果

2023-04-06赵正雄

课外语文·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枯藤昏鸦羁旅

赵正雄

作为元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的马致远,其《天净沙·秋思》以不着一字写“愁”,却写尽漂泊游子秋天背井离乡之“愁”、孤独无依之“愁”、漂泊羁旅之“愁”、穷困潦倒之“愁”、抱负难施之“愁”、民族危亡之“愁”而闻名。将秋天悲凉的景象与作者的满怀愁情合而为一,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首28字的小令,因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马致远也因这首《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反复品读作品,《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组合所带来的富有张力的诗歌意境,让我们感受到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效果。

为表达特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借助一些客观的事物或形象,这些特定的客观事物或形象,在具体的环境下融入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最后形成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符号化表象,这就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人所见所闻的客观生活场景与诗人所思所想的主观思想感情在当下的碰撞和交融。诗人立足独有的视角和独特的审美立场,将具体的事物寄托以浓厚的情感,生成带有温度的诗歌意象,创造性地搭建了一个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艺术景象和诗歌境界。

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承载诗歌思想与情感的灵魂和本质特征,它对彰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作者的情绪态度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的若干意象,就通过独立表意和组合表意等多种方式,为我们呈现出时间、空间的强大张力,在有限的文字背后,感受到丰富的画面和作者无限的想象,以及带给读者的强大震撼与共鸣。

一、单独意象拼接出的秋景之“愁”

“枯藤”是小令中出现的第一个意象。深褐色的干枯树藤,被寒冷与秋风榨干了生命的最后一丝水分,干瘪、脆弱,没有一丝生机,仿佛用手轻轻一捏就会彻底断裂、破碎。在杜甫《登高》一诗中也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诗句,其中“落木”就是指秋天凋零的落叶,用“木”代替“叶”,表现出树木枯叶凋零的萧条与悲凉。可见,“枯藤”一词刚开场就已经奠定了这首小令悲戚、苍凉的基调。

“老树”紧随“枯藤”之后,更是把整个画面的亮度再次拉低不少。原本干枯的树藤就已经让画面毫无生机了,“老树”二字让画面又多了一重压抑与束缚。凋尽了叶子的老树,本已足够萧索,现在又被枯藤缠绕,动弹不得。往日盛夏时的繁茂之态已经全无痕迹,根根枯藤仿佛层层枷锁,让老树丧失了最后一丝挣扎的勇气。

“昏鸦”的出现虽然让眼前的画面有了一丝动态,却在色彩上又把画面的亮度进一步拉低。黑色的乌鸦在黄昏时归巢,刺耳的鸣叫声划破天空的宁静,让独行的路人心中陡然升起一阵酸楚和疼痛。

如果说开篇已经确定了作者在这首诗中想表达的愁思之情,那么,后面出现的这三个看似人畜无害的诗歌意象,才是戳痛诗人内心伤处的真正暴击点。

“小桥”“流水”“人家”,静谧温情的人间烟火,点亮了诗人心中对家的期盼。忍不住駐足流连眼前的平和自然,暂时想用这份宁静涤荡自己饱经风霜、千疮百孔的心。然而,眼前的潺潺流水,如时光不逆般自向东流,汇入广阔的江海;袅袅炊烟,平常百姓家,也许正在茶余饭后聊叙家常。然而,就是这样的简单生活,对诗人而言却是咫尺天涯的奢望。

抬头仰望,树上的“昏鸦”也已归巢,连一只自然中的鸟儿都有所依所栖,自己却客在他乡。前行不知其所往,回首又难觅归途。悲怆之情郁结在胸,仿佛自己也被那命运的“枯藤”紧锁,再也无法按捺心中的悲戚与委屈,两汪浊泪伴着长空中乌鸦的鸣叫声,在眼眶中沸腾、翻滚。

“古道”的意象出现时,诗人已经继续踏上了漂泊的旅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道上,留下多少求索的脚步?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此时的羁旅中,只有诗人独自“上下求索”。前路何其渺茫,目的地又在何方?对未知的迷茫与恐惧,让诗人顿觉不寒而栗,下意识地紧了紧衣襟。

也许是萧瑟的“西风”让诗人有了偷偷抹去眼泪的机会,可是,泛红的眼睛却无法隐藏他的伤痛与愁苦。“西风紧,北雁南飞”,是时候继续追寻梦想了。

骑上嶙峋的“瘦马”,此时的画面多了一重悲壮。仕途的失意和生活的窘迫不仅让诗人没有了追梦者的意气风发,就连陪伴他一起的最忠实的老马也因为旅途的漫长和奔波劳碌,没有了曾经的健硕挺拔。连老马都瘦得皮下见骨,可见此时的诗人,更是形容枯槁,身体瘦弱。尽管如此,这一人一马都执拗而倔强地再次踏上征程,为心中那个不灭的梦想,无悔追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的意象仿佛在昭示作者内心对已知未来的无奈和不甘,然而却无法凭靠一己之力对此有所改变。“夕阳西下”,是诗人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诅咒,期待更好的未来,同时对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又有着无尽的嗟叹和悲凉。

“断肠人”是小令中的最后一个意象,穿过历史的尘烟,依稀看到诗人骑在马背上孤独的背影在微微颤抖。落日的余晖中,他的身影瘦削而单薄,颤抖的双肩终于暴露了他的脆弱,在余晖散尽的时刻宣泄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凄清的旷野上,我仿佛听到诗人肝肠寸断的呜咽,偶尔引得几声乌鸦的鸣叫,又或是那忽远忽近的抽泣声,已经完全被淙淙的小桥流水声淹没。

诗人的背影越来越远,直至天涯尽头。天涯是何处?游子离家,身所在之处,处处皆天涯。

二、组合意象对比出的秋时之“愁”

单独来看,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通过搭建具体的意境,把诗人带入到各自不同的愁情中,然而意象组合之后,时间、空间的立体呈现,动态、静态的组合画面,直击心灵的感受体验,让这首诗歌的张力更加巨大,情感更加震撼。

“枯藤老树昏鸦”和“小桥流水人家”这两组画面从色彩明暗上是有明显对比的。“枯藤老树昏鸦”,在一片死寂中,突然听到乌鸦艰涩的“呱呱”鸣叫,突兀、可怖。缠绕着枯藤的老树,落尽树叶,根根枝丫向天空之上延伸,树下仰望,那便是向天伸出的五指、手掌和巨大的臂膊。乌鸦的叫喊正是那个时代被压抑的民族的愤恨与呐喊,尖锐、刺耳。“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一幅暖色调。青石板密密搭起的小桥,结满了绿色的苔藓,潺潺的河水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沿着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户人家窗上映出了摇曳的烛光,升腾起的炊烟甚至让人感受到了空气的温度,有了吸引人靠近的魔力。

然而,这两组画面对比之后,就会出现强大的时空拉伸感。一面是冰冷凄寒,一面是温暖和谐。然而,这样的温暖也好、凄寒也罢,竟然无一是他的归处。就连一只鸟都有巢可归,天大地大,此时却无诗人立足存身之处,竟如游魂野鬼般,不知归处。

此时的诗人,内心空洞无力而匮乏。他的心灰意冷不仅是因为眼前的情景,更是因为他半生的遭遇。政治上,元朝的统治让腹有诗书的汉人在朝堂之上根本没有用武之处,自己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中,堂堂七尺男儿,却对自己潦倒的生活无能为力,窘迫的物质生活更让他的尊严没有安放之地。

“古道西风瘦马”和“断肠人”的画面,对比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彻底崩塌。前行的路上,诗人不过是一个迷途的孩子,他有家无法回归,前路又不知去处,凛冽西风让他的冰冷感受直接从内心外化到他的体感温度。身上的单衣,已经抗不住西风的呼啸而至,透骨的凄清让他更是升起思归之心。万千人间烟火明明有温暖之处,却没有一处属于自己,羁旅之愁、漂泊之苦、抱负难展之痛、民族欺压之悲一浪高过一浪,铺天盖地向这个身体单薄羸弱的男人汹涌澎湃而来。

于是,“夕阳西下”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泪水再也无法抑制,他在狂野中发出的呼天抢地的悲鸣没有人知晓,毕竟在他身侧相伴的也只有那匹瘦马。于是,“断肠人”成了这首诗最后的一个意象。肝肠寸断,这是何等的伤痛,才能让诗人有这样彻骨之痛的体感?所以,于家,写尽了一个游子背井离乡之“愁”,孤独无依之“愁”;于身,满目皆是诗人漂泊羁旅之“愁”,穷困潦倒之“愁”;于国,更是一腔抱负难施之“愁”,异族统治压迫下的民族危亡之“愁”。

这所有的“愁”情,都被这些看似独立,实则密切相依的诗歌意象表现出来。不得不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真不愧为无法逾越的“秋思之祖”!

猜你喜欢

枯藤昏鸦羁旅
涅槃的枯藤
涅槃的枯藤
安全吃“伞伞”(上)
小安告诉你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小新全知道
小新全知道
枯藤上的种子(外一首)
陈明德(二首)
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