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强迫症
2023-04-06朱思田叶琳王麒嫣吕叶辉
朱思田 叶琳 王麒嫣 吕叶辉
张女士每每看见家里的东西摆放不整齐,都忍不住要去纠正:看见地板上有污渍,就马上清洁干净:物品出现在不属于它的区域,便立即送它“回家”……儿子豪豪不太理解母亲的做法:“这些事情明明可以下次打扫卫生时候一起做,您为什么要把自己搞这么累呢。不会是强迫症吧?”张女士回忆起以前同学聚会上,因自己时不时看手机以确保没有新消息,也被调侃说得了强迫症。她不禁担忧起来,难道自己真的有强迫症吗?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属于躯体行为障碍。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花一段时间重复做一种事情,例如反复洗手或者一直盯着大街上的人或事物数数;有些患者会强行给自己灌输一种想法,而且始终无法从中跳脱出来,成为大众认为的“死脑筋”“认死理”。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遗传、心理环境等都有影响。有研究表明,许多强迫症患者在中学时期患病,说明生长环境也有可能引起发病。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突如其来的困难等负面事件,使人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也可能导致强迫症。此外,文化、智力、教育等和个人成长息息相关的因素都与强迫症有一定关系。
强迫症患者伴有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特质,有时两者兼具。强迫性思维是指具有入侵性而不必要的想法或冲动,患者试图压抑并感到痛苦;而强迫行为则是在行为上或心理上出现反复,例如反复数数。对强迫症的常用诊断标准是患者强迫性思维的发生每天超过一小时。
在生活中,强迫症常与其他疾病混淆。例如被误诊为焦虑症,因为焦虑症担心的特征与强迫思维很相像。但实际上焦虑患者内心体验多表现为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会产生极端惊恐或恐怖,而强迫思维并不会达到这种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强迫症患者也会出现类似于恐怖症患者那般害怕与他人交流的症状,但却不为主要症状;而恐怖症则特别对外界特定对象恐惧并主动回避。
此外,强迫症与强迫储物症不仅名字相似,其行为特征中所展现的强迫性清洗、仪式动作、检查和计数等行為,被认为是强迫储物症的体现。但强迫症会出现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两种想法,两者冲突产生痛苦;而强迫储物症会专注于搜寻自己所需的物品并考虑如何处置。在疾病角度,强迫储物症极有可能是一种独特的大脑神经错乱,患者更易焦虑沮丧,社交能力也更低。
预防强迫症得从小开始,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此影响很大。不应过于严厉、苛责,比如,为了让孩子牢牢记住“碰到脏东西要洗手”.夸大道:“你碰到了脏东西,它有细菌、病毒,不洗手就会让你生病。”孩子接受了这一思维,在接触脏东西后洗手;但生活中处处是细菌、病毒,孩子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不少。在心理治疗方面,可采用认知一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暴露一反应预防疗法等。其中第一种方法当前被证实最有效。顾名思义,人对事物的认知与人的行为密不可分。以不断重复洗手为例,患者会在触碰到一点点不干净的东西后焦虑自己会不会染上病,哪怕他其实并不想洗手,大脑的警告也会促使洗手;并在洗手后释放鼓励他下一次洗手的信号,由此循环。运用认知一行为疗法,患者被要求接触脏物后不洗手,并记录这样做的后果,逐渐使患者认识到:“接触脏物后不一定要洗手。接触一点脏物后就想洗手只是一个强迫思维。”同时,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适当采用药物治疗。
此外,我们可以降低预期。人无完人,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培养一些爱好,如书法、绘画、读书等,帮助提升自我修养、分散注意力与提高集中力;自我放松,强迫症往往伴随抑郁症,保持平静的心态有利于克服该心理障碍;坚持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最后,家人和朋友要多陪伴患者,多沟通,必要时带患者就医,以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