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阴影下国际军控体系再受冲击
2023-04-06代勋勋
代勋勋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大为震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迅疾表示,美国“准备随时与俄罗斯讨论限制战略武器的问题,无论世界上或我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
近年来,美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奉行大国竞争战略,先后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导致美俄间一系列军控协议相继失效,目前仅存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是在到期前最后一刻才仓促延期。当前,在美俄持续对抗的背景下,双方都将核力量视为达成地缘政治目标的手段,政治因素已超越共同安全需求,成为决定条约命运的关键。
乌克兰危机期间,美俄在核武器使用上互不示弱。俄持续释放核武器实战化运用信号,先后调整核力量战备等级,警告“三战”将是核战,举行战略遏制力量演习甚至列出核打击清单,标定北约军事介入“天花板”,意图慑止美北约干预冲动、影响战场态势演变。对此,美以“延伸威慑”回应,以“维护盟友安全”之名行“核扩散”之实,试图建立“核联盟”以升级威慑力度、把控地缘政治斗争进程。在核查问题上美俄互相指责对方阻碍军控进程。2022年8月,俄宣布暂停美对其设施的核查活动,表示是对美剥夺俄核查权利的被迫应对;11月,美俄讨论恢复设施核查机制但无果;2023年1月,美国务院提交报告,称俄拒绝美在俄领土上进行核查,因此无法证明俄遵守军控条约。据《华盛顿邮报》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的定期核查在过去三年中没有进行”,条约几近名存实亡。
此次俄宣布暂停履约,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军控权利义务失衡,核查机制面临现实阻碍。由于美西方对俄施加单边制裁,俄美间正常航空服务已中断,部分国家对俄关闭领空,俄核查人员无法前往美国,但美相关人员却可以不受限制地前往俄。二是“西方集体”一致反俄,核武器“联盟”对俄构成新威胁。俄事实上与整个西方世界对抗,成为美英法三个拥核国家核武库的潜在“打击对象”。为此,俄必须将“西方集体”的核实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判,评估其对俄的安全威胁,遂要求美英法参与军控机制。三是威胁取消升级核威慑的诸多限制,以迫使美审慎考虑对乌援助问题。因此,俄既“撂出狠话”,表示如果美进行核试验,俄将对等开展核试验;更“留有余地”,表示此举具有临时性,俄仍遵守条约限制,为自己和对手留下转圜空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拥核国家,美俄间达成的一系列军控协议是国际战略均势的重要保障。但近年来,俄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对抗日趋显化激烈化,美俄两国都有倾尽“工具箱”手段削弱对方的架势,其中就包括使用核手段。核武器工具化趋势严重破坏了现行军控机制,爆发核“对决”的风险急剧上升。
一是核博弈夹杂大国竞争因素,美俄核力量使用愈发激进。为了在大国竞争中获取优势,美俄对核力量愈发倚重,核武器在捍卫国家利益方面的地位上升。俄在2020年颁布的最新版《俄聯邦核遏制领域国家政策基础》中,就明确提出使用核武器的四种情形,核武器使用门槛显著降低。美国核力量使用则更具进攻性,调整了核武器使用限制条件,突出强化首次打击、跨域打击、有限核战争等,意图同时威慑中俄两国。
二是美俄加紧抢占核竞争新赛道,现有机制难以约束军备竞赛。由于战略核武器具有限制约束多、使用条件严苛、打击范围不可控、后果极端严重等一系列局限性,美俄纷纷开辟核竞争新赛道,不断推动核武器小型化战术化,积极研发高超声速武器,推动太空、深海、极地核武化,而现行军控体系对此没有明确规定,难以有效约束。在核力量发展状况不明的情况下,本着“料敌从宽”原则,美俄两国核备战冲动升高,核军备竞赛可能加剧。
三是乌克兰危机耗尽美俄战略互信,军控的共同利益基础不复存在。乌克兰危机前,尽管美俄间存在巨大分歧,但总体上仍遵守避免爆发核战争的共识。然而,危机的爆发打破了这一局面,美旗帜鲜明地挺乌反俄,对俄毫无保留地制裁,对乌倾尽全力地援助,美俄双方已处于事实上的敌对状态。为了在这场触及根本利益的斗争中赢得胜利,美俄可能祭出所有手段,更无暇顾及军控体系崩溃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