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川方位与古今地名举隅

2023-04-06柳向阳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23年1期
关键词:方位词河东山川

◎ 文 | 柳向阳 编辑 | 田宗伟

地名涵盖范围甚广,古今变化亦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和行政区划名称。许多古今地名源于山川,由山川与方位词组合而成,因此,了解山川及其与地方的方位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辨析地名及地方文化的内涵,培养我们对地方的地理认知和情感归属,另一方面,古今地名所记录的山川方位,有助于我们研究地理及地方的演化与变迁,增加对自然、历史及现实的认知和理解,为我们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提供新的角度。

在山川等地貌中,山有峰、峦、台、丘、谷、坡、冈、塬、坪、峪、岭等形态,高山成川,古人以川为大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作河流的通称,河流有称河有称江,古代多称水,积水为湖、泊、泽、潭、沱、渊、湾,有时称海,我们这里且简称山川。以山川入地名,有时直接以山川作为地名,有时则以山川加方位词作地名。地名中的山川,多以实际存在的、单一的山川构成地名,但也有例外,如山东蓬莱,取自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内蒙古呼伦贝尔因其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

直接以山川作地名,是一种常见命名方式。省名如浙江、青海、黑龙江,次级地名则更多,如马鞍山、平顶山、常山、砀山、唐山、巫山、潢川、汶川、潜江、晋江、湛江、洪湖、芜湖、黑河、漯河、唐河。省名浙江源自钱塘江的古称浙水、浙江,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说自己幼年“浙 水东西,半纪漂泊”。青海以青海湖命名,实则“海”即湖泊。常山这个历史地名因《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赵云而出名,秦汉时期设恒山郡,大致以今石家庄为中心,因境内的古北岳恒山而得名;后因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名常山郡。直接以山川的名字作地名的,有时去掉山川字样,如山西岢岚县,因岢岚山得名,历史上曾名岚州,又如因会稽山得名的绍兴旧县会稽,以秦岭山峰得名的武功县、太白县(“武 功太白,去天三百”),以五台山得名的五台县。近年又有地方改以山名,如徽州改名黄山,崇安改名武夷山。

直接以山川作地名,有时取山川的一部分来命名,常见的是以河流的源头和入口标定地名,如婺源、济源、辽源、河源、海口、湖口。其中济源位于河南西北部,愚公移山中提到的王屋山在其境内(历史上曾置王屋县),是中国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的发源地。河口、湖口、溪口这类地名在全国各地很多甚多,区分度小,知名的如海口、江西湖口,浙江奉化溪口。有些地名不举方位,仅以“临”字简而言之,或以“安”“宁”表达祈愿,类似于直接以山川作地名。前者如临沂、临汝、临汾、临洮、临颍、临海、临潼,后者如淮安、济宁、泰安、海安、海宁。

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名与山川位置对应图(唐代)制图/李浩

以“州”标识的古今地名,许多直接取自山川。有些从名字即可辨认,如济州、汝州、汴州、湖州、华州,分别取自济水、汝水、汴水、太湖、华山,有些则不太明显,如兰州,本是汉置金城县,隋代以城南有皋兰山,改名兰州。我们熟悉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滁州之名取自长江下游左岸支流滁河。今山西隰县位于汾水西北,古名汾阳,是汾州治所。沁州之名,来自沁水,治所在沁源县。有些州名会有对应的县名,如华州曾名华县、郑县,滁州曾名滁县。剑州之名取自剑门山,至今仍有剑阁县,即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所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以山川入地名,另一种常见方式是山川加方位词东、西、南、北、中,省名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次级地名及古地名则极多,如南岳衡山周边的县名衡东、衡南,青海湖周边的州名海西、海北、海南。这类地名中,以河流加方位词组成的地名最常见,如渭南、渭北、淮南、淮北、济南、济北(《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有一位济北相鲍信)、河东、河西。要说明的是,古代“河”字指黄河,“江”字指长江,其他江河通称“水”,如渭水、淮水、济水、洛水,而长江、黄河亦称江水、河水,从晋、隋间开始使用现名,济水如今已不存在。

由山川加方位词组成的地名,其山川与方位关系,有些是确指,如河南、河北、河东、河西,湖北、湖南,济南,有些地名经历了演化或简缩,其中山川与方位的关系并非字面所示,如江西,最初是江南西道的简称,由江南道分出,字面义是江南道(长江以南、岭南以北,由今浙江向西至贵州的广大地域)的西部区域。有些地名中的山川与方位关系最初可能对应,但在某个时段并不对应,如“李朔雪夜入蔡州”,又称淮西之役,淮西是淮南西道的简称,实则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虽属淮河流域,但不在淮河以南,也不在淮河以西,而在淮河以北。

由山川与方位词组成的地名中,以黄河沿线周边地名为复杂。《史记》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河东、河内、河南称为“三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一说到河南,人们马上想到河南省,另外,在黄河上游有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但“河南”作为地名,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则是与洛阳县相邻的河南县,或作为洛阳别称的河南府。自西周东迁称东周,洛邑分为成周和王周两城,前者又称洛阳城,后者又称河南城。秦代分设洛阳县和河南县,同属三川郡(三川,即河、洛、伊三条河),汉代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后世为河南府。至唐代,仍为河南府,称东都,以洛阳县和河南县为京县,与京兆府(长安县和万年县)、太原府(太原县和晋阳县)并为三都。北宋代以河南府为西京,仍设洛阳县和河南县,至金代河南县并入洛阳县,河南县不复存在,至民国废府留县,河南府不复存在。

俗语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东、河西历史上作为地名长期存在,但所指区域则并不固定。杜甫有一首诗《官定后戏赠》说:“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是说他中年献赋获官,初授河西县尉,不拜(没有接受),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留在西京长安。此处所说河西县在今陕西渭南、韩城之间,正是黄河西侧,与之隔河相望的黄河东侧略向南,是隋唐置河东县,县名沿至明初,此地古称蒲坂,今属山西运城地区的永济县。黄河沿线的地名,除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河中以外,还有河阳、河阴、河内、河套等。

此外,还有同名不同地、同地不同名、同名同地而范围有变化等情况。如地名河东、河西,河西走廊自古称河西,与杜甫所说河西,自非一地,亦无重合,而河东作为地名,历史上多次出现,多有重合:小则指前述河东县,大则指今山西大部分地区,介乎中间的又有包括永济在内的今山西运城地区——这一带又称蒲州,在唐代后期曾升格为河中府。《旧唐书》记载诗人王维本是太原祁县人,“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到他弟弟王缙则说“河中人也”,这里蒲即蒲州,与河东、河中是一地。类似的同地不同名,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序中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诗末则是“江州司马青衫湿”,显然江州即九江郡。

中国传统“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阴、阳也作方位词,与山川组成地名。古今地名中,这一类极多,如古都洛阳、咸阳、安阳,文化名城淮阴(淮阴侯韩信)、华阴、襄阳、岳阳、南阳(南山之南),又如黄河两岸的河阳、河阴,汾河两岸的汾阳、汾阴,汉江两岸的汉阳、汉阴,还有汤阴、江阴、山阴。杜甫《石壕吏》有“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河阳即今孟县,在黄河北岸。河阴县在古汴河口,以漕运粮仓河阴仓出名。孟浩然有诗《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诗人崔国辅时任山阴县尉。需注意的是,这类地名有时成对出现,但可能相距甚远,如汉江两岸的汉中、汉阴在陕西,而汉阳在湖北。

蔡地迁徙轨迹与地名对照图(战国时期)制图/李浩

上、下、左、右也作为方位词出现在地名中。杜甫有诗“汶上相逢年颇多”,是说多年前他与李白、高适在汶上相聚,至今山东有汶上县,历史上曾名汶阳县。苏颋有诗《汾上惊秋》,汾上指汾阳县。又如颍水畔既有颍阳,又有颍上,分在上、下游,均在水北。长江以上游、下游而有上江、下江之称,两岸有江左、江右之名,苏轼说“江左风流王谢家”,是说东晋风流集于以王导为代表的王家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家,江左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江东。以左、右代替东、西作地名,也见于长江以外的河流,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淮南东路称淮左,淮左名都指扬州。

新地用旧名,是人类固有心理,往往加新、故或方位词进行区分。我们熟悉的王维诗“新 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新丰是西汉置县,源于高祖刘邦故乡丰县,唐代仍以美酒出名。新字打头的地名,一个著名例子是新郑。郑字奠字加邑旁,周代建诸侯国郑国,定居渭水南岸,后东迁至雒东,故后世渭水南有郑县,洛阳东有新郑,又汉中有南郑,由郑人南奔得名。今江苏南通属海江之会,自后周定名通州,今北京通州在辽代以位于漷[huǒ]河之南而名漷阴,金代以运河通济而改名通州,两通州并行数百年,俗称南通州、北通州,今南通市保留通州区。更早蜀地有通州,北宋改名达州,沿用至今。

我老家上蔡的得名,算得上地名知识的集大成。唐代《括地志》载:“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是也。县东十里有蔡冈,因名也。”是说上蔡县在豫州州治汝南县以北七十里,蔡国之名源自蔡冈。蔡字上草下祭,本义祭礼用草,即当地所产蓍草。蔡冈,出产蔡的冈地,即今县城以西的山丘高地。大致而言,国以冈名,冈以草名,草以祭名。国在冈上,西有汝河自北向南流汇入淮河。蔡国后来沿汝、淮向东南迁移,一迁地名新蔡,再迁地名下蔡(宋玉有“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既有新蔡、下蔡,西北为上,原本的蔡国故地自战国时期得名上蔡至今。

山川会变迁,古今地名亦有其形成、稳定和消亡,方位与历史情境缺一不可。由山川加方位词组成的地名,一旦作为参照物的山川被置换,又会导致同名不同地,或新名换旧名。杜牧任湖州刺史时有一首诗《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因为湖南作为地名在晚唐尚未固定,而湖州在太湖之南,亦可称湖南。又如《晋书 张翰传》中说他在苏州遇到会稽人贺循,得知贺循要去京师洛阳,便说“吾亦有事北京”,便上船同去,此处“北京”即洛阳。北宋以今开封为京师,称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今河南商丘时称应天府,为南京——这里的东、西、南、北,都是方位词,相对而称名,有其历史情境。

山川与方位词组成地名,其深层逻辑在于从哪个位置或角度出发,来选择特定山川作为参照物,或者说,命名者是谁。如顾炎武所说:“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理解这一点,也就能明白了许多名称背后的参照物和逻辑,由此而言,地名犹如标本,让我们发现时间的褶皱和山川的沧桑。

宋代首都与陪都位置关系图 制图/李浩

猜你喜欢

方位词河东山川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有讲究的方位词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退耕还林还草 再造秀美山川
退耕还林还草 绿了山川 富了百姓
动物们的聚会
山川
河东美呔呔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