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体质与月经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3-04-06徐祥敏李明霞张经纬赵启同
徐祥敏,李明霞,张经纬,赵启同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随着中医体质理论的不断演变和完善,关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王琦等[1]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除平和质外其余8种体质类型均为偏颇体质。气郁体质是偏颇体质中的一种常见体质,因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形成,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自卑多疑、敏感脆弱[2]。中医体质是决定疾病易感性、发病倾向性和疾病转归形式的重要因素。气郁体质是月经病的好发体质之一,通过调理气郁体质可显著降低月经病的临床发病率[3]。本文总结了气郁体质与月经病的相关性以及对应的调理策略,旨在从体质角度为临床治疗月经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气郁体质
1.1 气郁体质的形成
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推动血液流动,气顺则百病不生,当气不能正常升降而传化异常时,便形成“气郁”。“百病皆生于气,始于郁”,气郁是诸郁之始,是机体郁滞不舒的表现,气郁体质是以气郁为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气郁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为禀赋遗传。后天因素指外感病邪侵袭,体内气机郁滞;情志内伤,渐至腑脏功能失调;饮食失节、劳逸失度,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长期气机运行受阻等[4]。其中,七情因素为女性气郁体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女性大多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复加生活琐事易郁易怒,致气郁体质形成。
1.2 气郁体质的特征
1.2.1 气郁体质的分布
多项研究表明女性气郁体质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017年一项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在女性中的发生率为11.50%,在男性中的发生率为7.10%[5]。2020年在一项基于全国108 015例样本人群的调查发现,女性气郁体质者人数较多,在我国女性偏颇体质中居前三位[6]。吴立芬等[7]研究再次证实了男性和女性在中医体质分布中有所不同,气郁体质对于女性来说是常见的,且多集中于年轻女性。
1.2.2 女性气郁体质的症状
女性气郁体质有精神、躯体和行为症状等。研究发现,女性气郁体质者因长期处于郁闷不舒的状态,机体常表现出易受惊吓、紧张恐惧、面色暗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症状[8];躯体上感到喉咙异物感、口干舌苦、胸闷不舒、乳房胀痛、心悸、食欲不振等;行为上表现为暴躁易怒、失眠健忘等。
1.3 气郁体质的疾病易感性
气郁体质有较强的病邪易感性,女性容易出现抑郁症、失眠、月经病等。刘明矾等[9]对女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气郁体质是抑郁症的预测因子,可以显著预测女性的抑郁水平。杨宇[10]研究发现,偏颇体质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产后失眠患者以气郁体质多见。田代华教授擅长从体质辨治月经病,以经验总结体质与月经病的关系发现,气郁体质容易导致女性多发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11]。
2 月经病
月经病主要是指月经周期、月经量等发生异常,或者经色、经质改变,并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一类妇科疾病[12]。月经病种类较多,常见的病种有痛经、闭经、崩漏、月经不调、月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等,其主要以寒热湿邪侵袭、情志所伤、体质因素等为病因,病机为脏腑气血失调,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胞宫[13]。研究发现,月经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肾、脾等腑脏失调有关[14]。心藏神,主血脉,若心血不足,冲任失养,则月经不调;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若肺气不利,津液不生,则经行量少;肝藏血,主疏泄,若郁怒伤肝,则出现痛经等;脾主运化,主生血,若脾运不健,则出现崩漏等;肾藏精,肾气全盛,若肾气不足,则出现闭经等。
3 气郁体质与月经病的关系
女性气郁体质易导致月经病的发生,对其研究有助于预判月经病的发生与发展,预防和减少月经病的发生。月经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以下对气郁体质与具体类型月经病的相关性做进一步阐述。
3.1 气郁体质与痛经的关系
痛经属于月经病范畴,其特征是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发生腹痛、坠胀,伴有腰部酸楚或其他不适。中医学认为与痛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先天体质虚弱或后天摄生不慎造成的体质偏颇。为探讨痛经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牛聪等[15]采用问卷形式调查17~48岁的女性,发现气郁体质者痛经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偏颇体质,原因可能是女性气郁体质者阴阳气血失衡,肝经气血壅滞,经期下腹坠痛、痛经发生比例较高。徐迎涛等[16]对800名女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气郁体质引起的痛经在调查样本中的发生率为64.29%,气郁体质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因此易造成痛经。郑伟等[3]研究发现,体质的偏颇会诱发痛经甚至加重痛经的程度,气郁体质约占全部痛经体质的76.30%。可见,气郁体质是痛经的好发体质,从中医体质出发可为痛经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3.2 气郁体质与闭经的关系
闭经指从未来过月经或者月经周期异常停止,多指由疾病因素导致女性机体发生异常的一种外在表现。闭经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并称之为“血枯”“女子不月”等,《素问·评热病论》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气郁体质者肝郁气滞、血脉瘀滞,瘀血内阻冲任、胞脉,经血不得下行,表现出月经不调,甚至出现闭经等。林绮莉[17]对已有月经的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女性闭经受气郁体质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气郁体质人群中,闭经的发生率为17.40%。女性气郁体质者容易肝气郁结,久郁不解,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畅,相比于其他偏颇体质更容易引发闭经,且女性气郁体质者闭经后还会造成生理功能上的异常变化,引起不孕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3 气郁体质与崩漏的关系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紊乱的一种病证,“崩”指量多暴下不止,“漏”指量少淋漓不净[18]。崩漏的病因病机系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即肾虚、脾虚,血热、血瘀为关键所在,女性血热致崩,热灼成瘀,冲任损伤,失于固摄,经血非时而下,迫血妄行而致崩漏[19]。赵斌等[20]对处于围绝经期的80例崩漏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其大多为气郁体质,对气郁体质崩漏者进行调理后,患者血红蛋白指标升高,复发率降低。张芳[21]调查崩漏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根据频数统计结果,发现以气郁体质者多见,气郁体质者郁久化热,热扰血海,月经量突增,发生崩漏。气郁体质者患崩漏后常缠绵难愈,引发贫血,增加感染的概率。
3.4 气郁体质与月经不调的关系
月经不调指因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而出现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及月经过少[22]。中医学认为,月经的正常来潮依靠脏腑、气血、天癸、经络的相互协调,而月经不调则是内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23]。内因为正气不足、气滞血瘀,外因则是饮食不节、七情过极、房事不节、寒热虚实等,内外因的相互影响下机体气机、血运疏通不畅,冲任损伤,寒凝胞宫,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迫血妄行,故见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体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孙斯文[24]研究发现,月经后期与气郁体质存在相关性,女性气郁体质者,多情志难舒、腑脏失调、肝失所养阻碍气的运行,气滞难行、血海盈溢失期发生月经后期。从中医体质学说出发,通过“体质辨识-调整体质-调理月经”治疗月经不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3.5 气郁体质与月经前后诸证的关系
月经前后诸证指女性行经前后2~7 d或行经间期,周期性出现的全身或局部不适症状,如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等,月经结束后逐渐缓解[25]。中医学认为月经前后诸证与肝气郁滞、阴阳失调、气血盛衰等有关,以肝为主,肝失疏泄为其基本病机,并认为偏颇体质是月经前后诸证发病的重要因素。高明周等[26]通过总结不同学者观点,发现体质与对应病邪间存在着亲和能力,对月经前后诸证的发生具有倾向性,气郁体质对月经前后诸证影响较大,是月经前后诸证的高发体质。鉴于二者关系,对月经前后诸证的患者进行辨体施护,可有效防止其发展与传变。
3.6 气郁体质与经断前后诸证的关系
经断前后诸证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精神、心理的生理病理改变,如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等,是绝经前后女性的常见病,有10%~15%的女性会因经断前后诸证而不得不借助医疗手段进行调节[27]。经断前后诸证的主要病机是气机失于敛降。女性一生中发生的阶段性生理变化皆源于一身之气,诸气生化运行有序,则气机调,肾气衰是经断前后诸证的始发因素,体质因素是其发病的关键,部分女性受偏颇体质的影响,机体不能很好地调节以适应这一阶段的生理变化,气机失于沉降、敛藏,发为本病[28]。张倩倩[29]研究发现气郁体质是经断前后诸证患者的易感体质,经断前后诸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复合多样的,气郁体质兼夹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出现频率较高。气郁体质是经断前后诸证的危险体质,重视辨识体质将更有利于经断前后诸证的诊疗与调护。
4 气郁体质女性月经病调理
中医从全局和动态的角度看待个体的差异,认为气郁体质在许多疾病中是一个特殊的病因,容易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可通过中药调理、情志调摄、运动锻炼、饮食疗法等策略改善女性气郁体质,促进月经病的自然恢复。
4.1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对女性气郁体质和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将辨体与辨病相结合,对月经病防治具有指导意义。陈雪梅等[30]研究发现逍遥丸、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中药调理有助于气郁体质者疏肝理气、解表化滞、开其郁结,平衡神经,改善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微观指标,在调理气郁体质的基础上改善整体功能,减少相应疾病的发生。田代华教授在诊疗月经病时常以辨体为治疗特色,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等,通过中药调理气郁体质,促使机体达到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的平和状态,预防和控制月经病的发生及发展[11]。李红等[31]探讨应用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女性气郁体质者的临床效果,发现口服柴胡疏肝散可疏理肝脾、调气解郁、通利经络,气郁体质的转化分下降,机体可有效适应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降低气郁体质类疾病的发生,达到“治未病”的临床效果。中药对调理气郁体质疗效确切,但具有疗效较慢、长期服用易对肝肾造成损伤等缺点。因此,应注意合理运用中药调理女性气郁体质,以减少月经病的发生。
4.2 情志调摄
情志调摄是一种成本低、不良反应小且易于实施的调理策略,它通过有意识地激活、调动患者积极情绪,达到整体预防疾病的效果。陈珉等[32]研究情志调摄对体质及疾病的影响,针对更年期女性气郁体质者进行早期干预,平素提醒患者注重控制情绪,放松心情、精神愉悦、有劳有逸、松弛结合、减少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使气郁体质有较大改善,从而降低更年期崩漏的发病率。情志调摄可分为中医情志干预、练习放松及听五行养生乐曲3种方法,对女性气郁体质者进行情志调摄,每日1次或隔日交替进行,每次30 min,干预12周后气郁体质者体质量化积分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有助于患者向平和体质方向转化,平衡气血,减少疾病的发生[33]。情志调摄在女性气郁体质者的调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改善总体健康水平,但情志调摄容易出现患者依从性较差的问题,调摄不畅也容易增加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困扰。因此,情志调摄作为中医调体防治月经病的调理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护方法,使其更有针对性,达到治疗月经病的效果。
4.3 运动锻练
运动锻炼可以改善人体偏颇体质,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王欣欣[34]研究发现,气郁体质是女大学生月经量过少的易感体质,基于中医体质的可调性,女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促进气血运行,加速血液循环,调理女性气郁体质的同时提高机体对月经病的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彭艳等[35]指出,气郁体质的女大学生好发疾病之一是月经病,中医体质辨识为女性月经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依据,对女性气郁体质者因体施护,如坚持篮球、羽毛球、足球等运动锻炼,增加户外运动及社交,可达到放松身心、和畅气血、预防月经病、维持机体健康的目的。张晓荷[36]发现女性气郁体质者围绝经期月经异常严重程度更高,进行球类运动、跑步、舞蹈等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偏颇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化,减少围绝经期月经异常的发生。运动锻炼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对女性气郁体质转向平和状态有较好的效果,但过度的运动量或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应针对女性气郁体质者的身心特点,制定系统科学的运动处方,促进其转化为平和体质,以减少月经病的发生。
4.4 饮食疗法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全面、均衡、适度的饮食是保持体质均衡的关键要素,饮食疗法可有效调理气郁体质,达到防治月经病的目的。Jiang等[37]通过调查,发现体质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饮食方式,饮食中所含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均衡体质的基础,对女性气郁体质者给予早期饮食调理有助于平衡体质、改善痛经。王晓等[38]采用横断面调查,发现长期食用合理搭配的素食有助于促进人体正常代谢,对于调节女性气郁体质和月经病有积极的影响。李春华等[39]对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多吃蔬菜、瘦肉、鱼,喝红枣桂圆汤等饮食调理可提高月经不调的疗效。饮食疗法对改善女性气郁体质和相关疾病效果显著,但也会出现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增加副食等现象,建议在女性气郁体质者中进一步实践和探讨。
5 结语
本文通过综述女性气郁体质与痛经、闭经、崩漏、月经不调、月经前后诸证和经断前后诸证等月经病的相关性,深入分析了气郁体质对月经病的影响,并提出中药调理、情志调摄、运动锻炼、均衡膳食等调理策略作为降低气郁体质月经病发生的常规建议。目前国内专门针对女性气郁体质与月经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气郁体质对月经病的影响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无法确切诊断气郁体质引起的月经病,故二者相关性还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建议诊治疾病时结合体质偏颇施治,增加应对这类疾病的知识和信息,并将其纳入中医体质健康知识普及方案中,以期为月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