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

2023-04-06

畜禽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舍病猪

张 友

(兴化市永丰镇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43)

0 引言

非洲猪瘟(ASF)作为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对我国养猪业可造成毁灭性打击,并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现阶段ASF疫情虽趋于稳定,但由于我国中小规模养猪场形式较多,受限于生猪养殖规模和资金等因素,大部分养殖场的场区布局不合理、场内相关设施设备不齐全,饲养管理不规范、缺乏生物防控意识以及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1],致使中小规模养猪场抵御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不强,加之ASFV已形成一定的污染面,部分区域ASF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在后非洲猪瘟时代,养殖场户必须认识到ASF的危害性及其对中小规模猪场带来的影响[1],尤其是在目前缺乏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形势下,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常态化防控对于确保猪肉食品安全以及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1 概述

1.1 病原学

ASFV呈二十面体对称,具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该病毒的主要特征是抵抗力强,可在感染猪的各种组织、粪便以及血液中长期、稳定地保持感染性,ASFV在受污染的猪圈中感染力长达1个月,在腐败的血中和冷冻肉中能够存活15周,在未煮熟的肉片、香肠或骨髓中病毒感染力可以存活3~6个月。但ASFV对氯仿、乙醚和热敏感[2],100 ℃时能够迅速被灭活,对ASFV有效的消毒剂有戊二醛、次氯酸盐等。

1.2 流行病学

发病猪和带毒猪是ASFV的主要传染源,高滴度的ASFV存在于病猪体液与组织中,通过粪尿、泪液、唾液、生殖道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ASFV的重要传染源是感染猪、猪肉以及泔水饲料等猪源产品,被ASFV污染的栏舍和器具、猪场车辆、饲料和饮水以及人员衣物和鞋靴等均可携带ASFV,致使健康猪受到间接感染[2]。

野猪和软蜱是ASFV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ASF的主要感染途径是经消化道传播、软蜱叮咬传播、猪只的接触传播,短距离经呼吸道感染,远距离传播源头主要是感染的生猪及其跨区域调运的猪肉产品。

1.3 临床特征

感染猪的临床表现与毒株的毒力、ASFV的感染量以及病猪的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ASFV高毒力毒株可引起特急性和急性发病,感染7~10 d后致死率高达100%,中等毒力毒株可引起亚急性发病,感染猪(30%~40%)耐过转为ASFV携带者,低毒力毒株呈亚临床感染。

1)特急性型和急性型。特急性型病猪高烧达42 ℃,卧地不起、食欲废绝,1~3 d内无显著临床表现而突然死亡。急性型病猪发烧,体温高达41 ℃~42 ℃,不活动且蜷缩在一起取暖,废食,机体明显虚弱,胸腹部、四肢的皮肤发红,出现显著的充血区域,皮下出血、出现坏死斑,耳朵尖端发绀,可视黏膜潮红,伴有血性腹泻[3],多于6~10 d死亡,病死率达90%~100%。

2)亚急性型。病猪症状与急性期相似,较为明显的病症是耳部、四肢、会阴部以及胸腹部出现不规则的出血斑,肛门周围伴有血性粪便,腿部皮肤有出血点,关节往往由于纤维化、积液而发生肿胀。病程7~20 d,仔猪感染ASF后死亡率较高,致死率为30%~70%;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

3)慢性型。病猪持续2~3周低热,继而皮肤出现红斑和坏死,关节肿大,体弱消瘦形成僵猪,病程2~15个月,死亡率在30%以下。

1.4 病理变化

急性期病死猪剖检显著病变为脾脏肿大呈紫黑色、脆化(易碎),淋巴结明显出血和水肿,肾脏包膜上有明显的斑点状出血,肠、膀胱、胆囊等其他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也以出血为主。

亚急性型病死猪解剖可见脾脏肿大充血、肾脏水肿、肾盂出血严重,肾门淋巴结、胃淋巴结明显出血,胆囊壁水肿等病变。慢性型病死猪的典型病理变化为肺脏干酪样坏死和矿化,肾脏有小的点状出血。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病猪临床症状(高热、血性腹泻以及四肢、腹部和耳部皮肤发绀)、剖检病理变化(脾脏显著肿大、充血和脆弱,肠系膜、肝、肾和胃等处淋巴结水肿出血、质地变软)可初步诊断ASF,但 ASF与猪瘟 (CSF)、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HP-PRR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以及猪丹毒、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病变相似,需做好鉴别诊断工作。确诊ASF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1 鉴别诊断

1)急性ASF与急性CSF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几乎相同,患有CSF的猪高烧、嗜睡,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全身皮肤和内脏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2~10 d死亡。区分ASF与CSF须经实验室检测。

2)HP-PRRS临床表现主要是病猪高烧、咳嗽、不食,腹部、股内侧和耳部等皮肤有出血斑或发绀,剖检可见脾梗死、淋巴结肿大出血、肾出血等病变。区分ASF与HP-PRRS也须依靠实验室检测技术。

3)PDNS由猪圆环病毒2 型(PCV2)引起,通常影响生长猪和育肥猪,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患猪皮肤出现深红色至紫色病灶。坏死性血管炎引起出血性病变,显微镜下观察极易和非洲猪瘟进行区分。

4)猪丹毒、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与急性ASF均表现出败血症症状,但猪丹毒病例具有特殊菱形皮肤病变,猪沙门氏菌病例耳部呈青紫色,且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可以确诊。

2.2 实验室诊断

当前ASF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技术和病原学检测两种。

1)血清学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ASF病例,适合大规模血清筛查,通过ELISA检测的所有阳性和可疑样品须经其他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确认;免疫印迹(IB试验)适用于弱阳性样品的确诊,不适用于急性ASF病例及大规模血清检测;间接免疫荧光(IFA)、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 (IPT) 适用于血浆、血清或组织渗出液(分泌物)中的ASF抗体检测。IB、IPT、IFA作为确诊技术可对ELISA筛选出的假阳性样品予以确证[4]。

2)病原学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qPCR以及红细胞吸附试验(HA),或采用病毒分离进行动物接种试验来诊断ASF[5]。当前实时荧光定量qPCR对ASF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使用最为广泛。

3 常态化防控措施

3.1 确保养猪场建造分区合理,实施封闭式养殖

1)科学确定生猪养殖场建场区域,建生物围栏或实体围墙进行全封闭,猪场大门口建消毒池,配建人员消毒通道和洗澡间。猪场内部严格区分生活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及粪污处理区等,各区之间配建更衣消毒间,配置必备的消毒防疫设施设备。

2)加强人员和车辆管控,与生猪养殖无关的人员、车辆禁止入场,必须入场则要彻底消毒,并且不得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内人员经严格的隔离检测和消毒程序方可入场,且严禁随意串岗,场内车辆须经清洗、喷雾消毒后入场,运输猪粪或饲料的车辆做到专场专车,外来运猪车辆进入场区,应到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进行清洗消毒,持洗消证明前往猪场出猪台拉猪。

3)加强物品和生猪管控,一方面,生产生活物资应到远离生猪产品销售点且具有较高生物安全水平的固定厂家采购,饲料等物资应到非疫区采购,入场前应严格消毒饲料外包装。本场自行提供场内生活所需猪肉制品,严禁从场外采购[6]。另一方面,中小规模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的猪群饲养管理模式,批次化生产。坚持自繁自养,禁止从疫区调运生猪,确需引种则应从非疫区猪场引进,并严格规范引种程序,落实新引进生猪监测隔离措施,经检疫合格才能进场,防止ASFV侵入猪场。

3.2 严格落实猪场清洗消毒工作,全面杀灭传染源

1)中小规模养猪场应制定规范化、标准化消毒流程,严格猪舍消毒,采用戊二醛类或过氧乙酸类消毒剂对猪舍地面、墙壁和围栏交替消毒;猪场生活区、办公区道路地面采用2% 氢氧化钠溶液、20%石灰乳剂彻底消毒,公共食堂和员工宿舍等场所采用过硫酸氢钾类或二氧化氯类全面消毒,员工工作服经紫外线杀菌消毒或使用过硫酸氢钾溶液泡洗处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2)中小规模养猪场应坚持预防性消毒,通常2~3次/周,并对猪场及场内全部设施设备进行全场全方位消毒,结合季节温度及生猪体况合理选用消毒剂,消毒方式主要有熏蒸和浸泡、喷洒和冲洗等。同时为保证药效最大化,有效杀灭传染源,须定期轮换使用不同性质消毒药剂[6]。

3.3 强化生猪日常饲养管理,优化猪场养殖环境

1)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高密度饲养,结合季节和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科学调控猪舍温度,通常哺乳仔猪舍、育成猪舍及成年猪舍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4 ℃~30 ℃、20 ℃~24 ℃、15 ℃~18 ℃,冬季做到保温御寒,夏季做到防暑降温,改善猪只生长环境。同时猪舍定期通风换气利于排出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增强猪只抵抗力,降低生猪疫病发生率。

2)加强饲料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成分,选用优质全价饲料喂猪,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提高猪群免疫力[7],并且为了更好地防控ASF疫情的发生,应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或含猪肉及其制品的泔水饲喂生猪。

3)ASFV能够通过软蜱、蚊、蝇传播,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应注重减少软蜱和蚊蝇的滋生,生产区各猪舍安装门帘和纱窗,及时清理生产区周围杂草,猪场环境和猪只全身可定期使用辛硫磷喷雾驱虫。猪场粪污及时清理、病死猪采取焚烧法严格无害处理,防止滋生蚊蝇,此外还要定期进行灭鼠工作。

3.4 强化专业学习,加强日常巡检

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应强化专业学习,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也可利用网上平台学习ASF防控知识[8]。加强猪群临床健康巡查工作,一旦发现生猪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与ASF相同,尤其是已经免疫PRRS、CSF疫苗且发生大批生猪死亡现象,应限制猪群移动,及时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3.5 强化重大生猪疫病基础免疫,做好生猪出栏检疫

一方面,中小规模猪场要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例如猪口蹄疫(FMD)、HP-PRRS及CSF的基础免疫,并且定期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倘若免疫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补免,从而提升存栏生猪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应依法申报检疫,对运输车辆备案情况、生猪耳标及其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查验,确保运出生猪证物相符[9],同时结合市场变化及疫情形势,构建中小规模猪场风险预警机制,采取QQ群、微信群推送信息或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强化生猪行业和疫情风险警示,宣传ASF防控知识,提高养猪场户主动防控ASF的意识。此外,养猪场户需合理使用兽药,增强猪群免疫力,从而最大限度降低ASF的发生率。

4 结语

在生猪养殖产业中,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是ASF等重大生猪疫病防控的主力军。目前ASF防控已趋于常态化,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应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落实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和日常消毒防疫制度,加强猪群饲养管理,优化养殖环境,强化重大生猪疫病基础免疫,增强生猪抵抗力,为养猪生产筑牢免疫屏障,从而有效控制ASF疫情的发生,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舍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