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下的规模化畜牧养殖探讨
2023-04-06胡丽云魏丽君雷建军
胡丽云,魏丽君,雷建军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阳谷 252000)
0 引言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各级各地区集聚资源和产业要素,创新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畜牧业,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以此优化畜禽产品供应链,做大做强畜牧生态养殖产业链。但是,在当前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矛盾点,只有创新高效、绿色、节能的养殖方法,才可以兼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走生态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1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不同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划分标准也有不同,如生猪养殖中,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常年存栏量在200~10 000头,大型养殖场常年存栏量在10 000头以上;肉牛养殖中,养殖数量在50~100头属于小规模养殖场,超过200头属于大型养殖场;在羊养殖中,常年存栏量在200只以上就可以满足规模化养殖标准,常年存栏量超过500头即视为大型养殖场。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畜禽粪便本身具有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1]。农村地区养殖户多将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加到农田中,为了保证有机肥供给量,养殖人员会选择粪便堆积、囤积方法,便于后续使用。但是粪便中还有大量线虫和大肠杆菌,如果不经过腐熟发酵直接堆积在土壤中,必然会对土地造成消极影响,同时,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可直接抑制土壤中根系作物生长。在规模化畜牧养殖中,畜禽粪便数量多,如果长时间大面积堆积,将导致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1.2 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中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挥发时,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如果养殖户未能利用无害化处理方式对粪便进行处理,粪便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气体始终处于厌氧环境下,经过厌氧发酵后,释放出硫化氢、三甲基胺、甲基硫醇等刺激性气体,威胁人体健康,引发传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对居民生活环境和养殖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2]。
1.1.3 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在规模化畜牧养殖工作中,部分养殖场未能及时处理粪便和其他排泄物,导致粪便堆积,废水、废弃物增多,经过雨水冲刷,直接影响地下水资源质量。甚至部分偏远地区养殖人员环保意识较差,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至河流中,导致水体恶化和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环境。
1.2 原因分析
1.2.1 生态养殖理念不牢固
规模化畜牧养殖生产工作中出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部分养殖户生态理念不牢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多以散养和家庭农场养殖模式为主,在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背景下,多地区开始着手于养殖升级和转型,组建规模化养殖场。但是养殖人员饲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缺乏综合考量,难以实现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导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污水排放随意、空气质量不佳。
1.2.2 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率不足
要想降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采取科学生态的畜牧养殖技术是重中之重[3]。但是从现实应用层面来讲,相关畜牧部门对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力度不够,推广人员缺乏创新性思维,导致养殖人员对相关生态养殖技术的了解程度不高,知晓率不足,难以认清生态养殖技术的真正优势。养殖手段难以实现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现代化规模化畜牧养殖要求,不能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2 规模化畜牧养殖新方向和发展意义
规模化畜牧养殖场管理者应创新工作思路,开拓规模化养殖新方向,始终秉持绿色、集约、安全原则,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养殖大户可以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流动,从而实现减排和增收目的,如在规模化养鸡中,利用循环种养模式,将林间杂草和害虫作为草鸡的天然饵料,同时产生的鸡粪可以成为林木资源的有机肥,鸡群可以在林下自由采食,降低饲养成本,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发展。也可以根据不同畜禽种类,使用高效微生物产品,如在肉鸡规模化养殖中,可以利用“微生物+高架床”模式、“微生物+封闭栏舍+多层笼养”模式;在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中,可以利用发酵垫料床模式、“微生物+饲草料”模式、“微生物+平地干清粪”模式,以此实现能量物质的充分利用。
种养结合模式及微生物产品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畜禽养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得废物资源得以净化,减少畜禽体内病原体和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减少疾病和用药,有助于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增加饲料转化率,同时可以降低大规模养殖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提倡健康养殖方式,是今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养殖的重要方向,有利于避免传统养殖模式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3 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下,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要点——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例
以北方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例,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具有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有利于建立育种扩繁基地和饲料加工厂,便于后续开展一体化产业服务。同时在规模化养猪场内,通过合理布局可以防止不同批次、不同种群的生猪出现交叉感染,在饲养管理中利用现代化、自动化养殖设备,及时对猪舍通风换气,排放污水和废渣,降低规模化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态循环模式,使用固液分离技术,将粪污作为营养丰富的肥料还田,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保证在整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耦合衔接,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
3.1 猪舍环境监测技术
对于大规模养殖场,生猪存栏量大,猪群的生长批次、生产批次不同,在养殖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也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在规模饲养中,技术人员应该利用自动化、数字化监测技术,对猪舍内部环境进行远程控制,使得猪舍内部温湿度可以满足猪群生长的要求,以此最大化降低内外部环境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其中,养殖环境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1 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功耗较低,当前市面上普及和应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均做双防水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粘水和凝露,即使是冬季也可以实现全部自动化校准,符合环境参数感知节点设计目标。并且该类传感器分辨率较高,温度误差范围在0.5 ℃以内,湿度误差范围在2%以内,响应时间均小于5 s,可以有效地对猪舍内温湿度参数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温湿度异常,技术人员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繁殖,以此维持养殖场内部环境清洁与安全。
3.1.2 二氧化碳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主要对猪舍内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探测。该传感器响应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水气干扰等优势,其测量范围在0~5 000 mg/L,只要是60 ℃以内的环境下均可以运行,工作电压为4~6 V。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技术人员发现养殖场内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以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排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性。在建设猪舍围炉结构时,在内部设置布风管热量交换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从而将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1.3 氨气传感器
氨气传感器可以精准监测猪舍内部氨气浓度,一般来讲,氨气浓度过高,其原因在于猪舍内部粪便未能及时处理,长时间堆积的粪便将产生大量氨气和刺激性气味,影响养殖场内外部环境,甚至出现大气污染。而利用高稳定性、高灵敏度的氨气传感器,可以及时监测猪舍内部氨气含量,便于养殖技术人员使用除臭固氮等相关技术,维持规模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
3.2 发酵床制备技术
发酵床制备技术从本质上讲是生态养殖模式的一种。将有益微生物和其他辅助材料相结合,形成有机垫料,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将猪群直接饲养在有机垫料上,通过该种特殊设计的猪舍,可以利用猪只翻拱特性,使得有机垫料中菌落发挥降解作用,降低粪尿中有机物质含量,从而在生猪规模化养殖中达到无臭、节水的功效。其垫料原料为秸秆和木屑,之后接种菌剂,将微生物菌作为物质能量的转换中枢,形成有益微生物复合菌群,与生猪粪便协同发酵,可以有效抑制规模化养殖中产生的病菌和害虫。同时垫草、粪便和有益菌群相互融合,能够形成维生素、有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猪健康生长。常见的发酵床模式分为3种,分别是地上发酵、地下发酵和半地下发酵。农村地区常见发酵床制备模式为地下发酵式,在生猪养殖基地向地下挖取50~60 cm深度的坑作为发酵床,铺上垫料,将提前制备好的专用菌粉施撒在发酵床上,垫草铺设完毕之后,进行猪的饲养,在养殖过程中利用天窗和地窗形成循环气流通风。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为生猪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降低整个猪舍内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氨气含量,有效解决生猪规模化饲养中大气污染问题,同时生猪粪便直接排放到发酵床上,免水冲洗,因此可以避免水体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
3.3 猪-沼-果循环种养技术
“猪-沼-果”循环种养模式就是指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将猪的粪便直接在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形成沼气之后,利用发酵残渣为果树提供养分,果实和果林资源可以应用到猪群饲养中。该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种植业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养殖业为主干,实现沼液、沼气、沼渣的综合利用。“猪-沼-果”循环种养模式更加适合南方小流域生态农业发展,尤其是中小型生猪规模养殖场,每个养殖场可以建立一个沼气池,将生猪粪尿进行厌氧发酵后,用于整个猪场沼气发电。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可以制作为固态有机肥和高浓度液态肥,通过创新科技驱动,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共赢。
3.4 效果分析与启示
以上3种模式在适宜条件下,可以降低人工清扫圈舍频次,减少人力劳动力需求,避免大量冲刷污水排出室外而产生水体污染,并且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圈舍臭味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排放降低,真正意义上实现污染物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周围地下水、土壤和河流不再产生污染。同时,通过循环种养模式和发酵床技术,可以有效将猪粪便转化为营养物质,被猪重新摄食利用,或者将粪污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有效节约饲料成本和用药成本,节约用工达到50%以上,即使是高密度养殖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
在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借鉴以上工作经验,在猪牛羊规模化养殖中,加大生态化畜禽养殖技术宣传,致力于解决当前养殖环境污染难题,紧紧围绕“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稳定畜禽产品产能,提高生态化养殖模式的普及率和应用率,构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实现粪污资源的综合利用,走循环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产值。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多地区开始着手于养殖升级和转型,组建规模化养殖场,但是由于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率不足以及生态养殖理念不牢固等原因,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因此,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发酵床制备技术和循环种养技术,有效解决规模化畜禽饲养中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无臭、节水功效,避免养殖密集区域生态恶化,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