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4-06陈彩萍
陈彩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版)中提出,要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落实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为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工作者应以德育为先,关注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工作。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德育渗透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下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意识薄弱
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仍是传统教育观念占据主导,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讲授数学知识、做习题,存在“重智轻德”的现状,德育意识相对不足,仅在公开课中渗透部分德育内容,以维持课堂完整。教师虽然对学科德育重要性有明确认识,但在具体教学方面时,未能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将数学课堂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导致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存在问题。
(二)德育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是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利用相对较少,内容的选择和社会热点间联系不紧密,忽视了生活德育资源的运用。在德育方法的选择上,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完成学科德育工作。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出发,需要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推理等活动,才能发现和学习。德育同样如此,需要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巧妙应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和榜样示范多种措施才能达到实效。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难以调动课堂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三)德育评价单一,评价导向不足
教学中的评价具有导向与激励、诊断的作用。当下小学数学学科中缺少德育的有关评价,大部分数学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价中的德育评价。同时,教师教学评价单一。在课堂观察中可以发现,当下教师作业的设计多是以试卷、习题为主,评价以成绩为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多,还缺少针对性与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数是“很好”“不错”为主的形式化评价,针对性不强。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很少,缺少对学生情感的关注。
二、小学数学课堂德育实施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树立德育观念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德育实施的主体,教师的德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德育渗透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为了解决当前部分教师德育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观念,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在数学课堂中兼顾知识传授和学生技能培养,引导其感受数学学习价值,不但要培养学生思维,还要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只有教师树立德育观念,才能对德育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在备课环节深入研读教材,提炼其中的德育渗透要点,在课堂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有机融合教学和育人两项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坚定信念,提高学生素养,体现数学课堂的德育价值。
(二)丰富德育渗透方法
1.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构建探究合作的学习情境,设计开放式问题,要求其根据项目内容展开合作。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塑造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严谨态度、优秀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为其设计“旗杆高度的测量”探究活动。
教学阶段,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都参与过升国旗,大家知道国旗杆的高度吗?怎样用数学知识测量出来?”结合生活情境,带领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并为其准备探究材料,1 米长竹竿、2 米长竹竿,一个米尺,组织学生在晴朗的天气,以小组的形式在操场上进行测量。教师为其提供帮助,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在小组合作期间,各组成员应明确分工,再展开实际测量,由专员负责记录,并且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旗杆高度。注重学生探究过程德育要素的渗透,突出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地测量后再组织全班同学沟通交流,不同小组分别介绍自身的测量过程、分工情况、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等,通过交流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积累学习经验,学习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据实践经历,写数学日记,将项目学习整个过程、利用方法、取得收获和内心感受详细记录下来。
2.运用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智慧的象征,能带给人以启示。数学课堂上,用数学文化辅助德育,为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讲解数学家的故事,能将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精神和数学方法带入课堂,展示数学之美,使学生体会数学和文化间的关系。因此,将数学文化作为德育切入点,彰显数学课堂的人文精神。具体而言,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储备,在课堂上适当引入数学文化,彰显文化德育价值。
例如,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后,可以为学生讲解“圆”概念的形成过程,利用视频向学生介绍古人对于圆的认识。最早有人提出“天圆地方”的说法,古人还在建筑领域应用圆这一元素,典型的有客家土楼、天坛祈年殿,这些建筑流传至今。而我国传统民间文化剪纸和艺术文化京剧脸谱中的图案也运用了圆,这些事物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纵观我国传统文化,人们重视并且喜欢运用圆是认为其在视觉方面完美无缺,而且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形式美感十足。上述知识的引入,不但能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为其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熏陶学生情感,使其感受古人智慧。
同时,讲解圆周长内容时,还可以介绍刘徽利用“割圆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4 位,得出3.1416,而祖冲之则将其精确至小数点后第7 位。利用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自觉学习数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3.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通过作文的方式记录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表达学习困惑,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教师指引学生将其日常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通过归类总结出错误原因,在日记中明确解题思路。学生记录日记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能辅助其完善知识脉络,还能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养成做事细心的品质。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还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教师依托教材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任务,要求其收集我国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率和使用等情况,信息收集可以利用网络途径完成,记录在数学日记中。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能拓宽其学习范围,将环保观念和爱国主义等德育内容巧妙渗透其中。
此外,指导学生记录数学日记,还能培养其坚强意志,逐渐形成健全人格。人生必定会经历风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会经历困难,为了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可以向其讲解数学历史、数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感受没有人的成功是不经历失败的,只有鼓起勇气才能战胜困难。将自身学习面临的困难记录在日记中,学习数学家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让学生记录数学日记,使其循序渐进地形成健全人格。
4.积极践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与推广,生本理念突出学生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深受一线教师的重视,其不但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教学理念。学生在交互下一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时组成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做好自己的分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互助的方式完成学习。以“圆的魅力-图案设计”为例,践行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为:第一,先为学生分享圆有关图案的视频,如古代的钱币、现代的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圆图形的魅力,知道一个简单的圆有不同含义。此环节通过知识的导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前人的聪明智慧。第二,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课前学习单,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由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做到全员参与、有序交流。让小组成员踊跃发言,直面不足。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有利于顺利开展合作交流,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三,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如讲述圆的画法后,同时还能说出画圆后的感想,并说出画圆就像做人一样,要严格约束自己,人生才能更圆满。教师以“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例教授学生做人的行为准则。再如,根据“圆,一中同长也”,让学生根据资料的收集阐述感想,发现同圆心的半径一样长、直径一样长的概念可追溯到我国2000 多年前,比西方早了1000 多年。以此让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建立民族自豪感。教师接着推荐给学生阴阳太极图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绘画,总结画图步骤。在小组讨论画图步骤与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发现美的能力。绘画完成后,教师提问:“阴阳太极图中的圆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感知运用圆的对称性质,利用平移与旋转的方法,制作出精美图案。在此结合图形的变化创建新图形,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转变了以往教师单纯讲解的形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时,锻炼胆量与勇气,进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模式可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感悟,进一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全面发展,符合现代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三)优化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传统评价机制多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导致教师过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科德育。所以教师要优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科德育评价的导向作用。第一,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只有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反应,才能唤醒学习动力;如果有不良的情感反应,则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以正向为原则实施评价;尽量避免简单化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多挖掘学生优点,同时客观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与调节功能。另外还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借助学生自评与教师总评的形式,加强师生与生生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不断完善自我。第二,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是根据其教授班级学生的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此是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科德育的原因。所以学校一方面要先制定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制度,加强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做到协同育人。例如在校内开展优质课例评比与案例评比时,在评价标准中融入德育指标。另一方面,要优化教师的评价体系。如对教师开展考核与评价时,加强德育评价在教师工作评价中的比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通过评价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师学科德育意识,进一步保证数学德育实施的导向性,保证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之,通过上文信息可以看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德育实施方面还存在教师德育意识薄弱、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德育实施途径相对单一等问题。对此,需要教师树立立德树人观念,深入研读教材,整合德育内容,丰富课堂授课形式,探索高效的德育实施途径,运用数学课堂,完成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