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策略探析
2023-04-06查丽群
查丽群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侧重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该课程不但能满足教学改革需求,还能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学习法治知识,寓教于乐,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此外,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学相长。因此,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法治渗透策略十分必要。
一、体现法治教学的针对性
(一)制定层次化法治教学目标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要求,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宪法、法律等常识,对于宪法的权威、法律地位有初步认识,形成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按照法治教育要求,制定层次化教育目标。
针对低段小学生,其可能对法治内容难以形成深刻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文字或语言进行讲解,设置简单易完成的教学目标。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设置环保专题,利用相关话题,根据教材内容“我和大自然”“我们生活的地方”“绿色小卫士”等,设置层层递进的环保目标。根据法治教育目标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目标的设计应循序渐进,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二)选择生活化法治教育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社区到学校再到社会的顺序设置,因此,在法治教育阶段,教师同样要结合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由远到近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个体生活方面入手,逐渐向家庭生活过渡,再向社区生活与学校生活过渡。法治教学具有系统化特点,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法治相关知识,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体现生活化特色。
例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内容讲解阶段,教师可以组织“生活放大镜”“大家来守约”活动,引领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在“我的环保小搭档”内容讲解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到校外参与植树活动,还可以到社区参与街道清扫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环保知识,体会绿色、污染间的关系;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内容讲解阶段,选择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常见的超市购物、外出活动、课堂学习等都与法律内容相关。学生在参与上述活动时会受到法律保护。选择生活化素材渗透法治教育,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运用多样化法治教学方法
1.利用情境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是结合法治教学目标,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学习环境,将形象作为主题,打造学习环境的好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法治学习兴趣,而且对其学习态度的培养也较为有利,能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实施教学,满足其对知识的探索需求。情境创设阶段可选择音乐、图片,还可以选择实物、语言等。
例如,讲解“网络新世界”内容时,单元整体内容都与网络或电视相关,教师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营造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说出课堂学习感受,通过交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电视与网络。
2.利用案例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根据法治教学要求,教师还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目标等多方面需求引入教学案例,带领学生分析案例内容,激发其质疑精神,使其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案例教学的应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影响,可丰富法治教育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例如,讲解“心中的110”内容时,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如果你独自在家,发现了可疑情况应该怎样做?”具体案例信息为:“一天傍晚,你独自在家写作业,听到门外有陌生人在撬门锁,此时应该怎样做?”并且给出解决对策:第一,继续写作业,当什么事都没发生;第二,立刻出门制止他的行为;第三,给父母打电话;第四,拨打110。通过案例让学生联想事件发生时应采取怎样的解决策略,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法治知识,启发学生思考“110 在身边”的法治内容,了解自身生活时刻受法律保护,树立法治观念。
3.运用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习法治内容。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问题探究这一方法,要求问题设计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参与思考活动,大胆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核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其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解“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内容时,可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重点问题展开探究。为保证探究学习效率,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划分知识点,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探寻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维持课堂纪律,组织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引导其表达学习感悟。例如,讲解“生活离不开规则”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则,在本课教学阶段,笔者设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法治内容,帮助其提前了解学习重点。课堂中,设置探究问题:“生活中规则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提问和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遵守生活规则,树立法治学习观念。
4.利用实践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依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渗透法治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法治学习的价值。课堂实践活动中,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作为“小老师”或表演教材内容,利用情境剧的方式参与对话交流。课堂辩论活动也是实践形式的一种,要求学生整理和收集相关信息,深度分析所给资料,展开课堂讨论。上述课堂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其在交流和表演过程中形成法治意识。从课外实践活动角度出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法治实践活动。比如,讲解“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国家宪法日”组织学生参与法治内容讲解和宣传单派发等多种活动,使其通过实践内化法治知识。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选择每周一校园升旗仪式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同唱国歌。讲解“国旗”内容时,也可以选择国歌营造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学习感受,使其在丰富的课堂情境中,受到法治学习内容的熏陶。
二、重视法治教育资源开发
(一)整合网络资源
法治教育大纲中有明确要求,应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法治教育相关资源,整合后为教学过程提供支持。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筛选网络图片和视频信息,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从电视节目中筛选,如《今日说法》等都是良好的选择。上述电视节目不但包含法治教育内容,还有对法律的详细解读,内容精彩,说服力极强,将上述资源整合到法治教学内容中,能加深教育内涵。
例如,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时,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收集相关图片或视频,配合文字介绍的方式整合知识点,充实课堂内容,提高法治教育成效。
再如,讲授“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内容时,选择与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相关的视频,配合问题导入的方法,讲解“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等内容。网络中,和上述法治内容相关的故事具备丰富的教育价值,且贴合学生生活,需要教师深度整合,利用其辅助法治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法治教育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十分重要。教师根据本校法治教学需求,整合学校风格和地域特色内容,使其变为校本课程。比如,可结合道德与法治中的规则意识教育,开设校本课程,鼓励教师集思广益,运用创新思维,开发法治教学内容,让规则教育更具地方特色。此外,课程开发阶段还可邀请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提高课程应用的可行性。
(三)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在法治教育资源开发阶段,还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第一,从社会上聘请具备深厚法治素养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对学生展开法治教育,培养其学习兴趣;第二,开设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训基地,与社会组织、团体展开合作,为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观摩学习等活动提供支持;第三,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利用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让法治教育的理论、实践内容相互统一,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法治宣传单的派发或为他人讲解法治知识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内化法治学习内容。
三、突出法治教育的评价
(一)确定评价标准
对小学生实施法治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十分重要。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应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法治教育评价机制,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融入法治教育评价内容。与此同时,还须结合主管部门要求,对教师展开评价考核,让法治教育和教师考核与竞聘等相联系。学校可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间相互评价,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从教师角度分析,以传统评价方式为主,考查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其内心所想,针对实际需求渗透法治教育内容。与此同时,还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其课堂表现和法治素养等内容和评价标准相融合,侧重于学生规则、诚信、守法等意识的考核,兼顾课堂考核。若学生违反学校纪律,须对其展开批评教育,反之也应公开表扬,提高学生参与法治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二)完善评价流程
评价流程是评价方式和方法顺序的呈现,小学阶段法治意识内容的评价应涵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从教师教学评价流程的运用方面分析,需要教育部门、学校重点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素养评价要求,组织考核活动。考核内容具体包括教师日常教学行为,选择问答考核、卷面考核等形式,全面考核教师法治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法治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进行评价,需要完善评价流程,激励学生参与法治学习,践行法治行为,提高法治水平。按照学科学习质量标准展开评价,综合呈现学生不同阶段的法治学习情况。课堂上,教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形成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作为活动参与者、监督者,按照学生活动参与次数、学习情况,制定考核指标,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
(三)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
评价学生法治课堂学习过程时,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等方面的优异之处和不足之处,体现评价内容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评价过程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选择积极的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果发现学生法治观念、法治行为与教学要求不符,应及时纠正和引导。教师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延伸,重点观察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全面记录学生行为。评价过程以主题班会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法治行为,并记录学生参与表现,将其作为评价依据,让法治教育评价实效性更高。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方面都应该体现法治教育内容,关注法治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有效突出法治教育评价内容,提高法治渗透水平,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