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23-04-06刘彬
刘 彬
初中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初中学校应该转变过去的人才培养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学科成绩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因此对成绩要求较高,具体表现为课堂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及教学思想,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民族责任感、合作精神、良好心态等。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学科主要教授生态环境以及处于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行为等知识。人类是特殊的生物,人类的行为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所以生物学科涉及的内容也更广泛。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类思想、道德水平的影响。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在此基础上规范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实现人类与其他生物、生态环境之间和谐相处。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基础和必然要求。教师应认识到生物学科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思想和道德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严谨、科学、奉献的精神和态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在国家层面,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良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提升初中学校整体管理和教育水平,教师也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于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受到了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严谨、科学、努力进取的态度和精神投身于生物学科的学习中,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结合生物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初中生是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希望,当前,初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在人才知识素养的培养,还要对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要求。生物学科教育主要强调知识层面的引导,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规范。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了理论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应认识到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解生物教材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杂交水稻等。通过这些内容,学生能了解我国生物科学的基本成就,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学生带着这样的精神以及民族责任感,能更加认识到为民族奋斗的重要性,从而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二)生物教学中个人健康教育的渗透
以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为例,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健康的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传染病和免疫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药和急救。对学生来说,健康的身体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关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心理健康能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人与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心理健康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渗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保证学生内外均衡发展。
(三)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渗透
人类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破坏了自然环境,体现出其个人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相对较低。生物学科主要围绕自然以及自然中的生物体展开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引用教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应该尽可能不污染生态环境。比如,以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为例,第七章节主要学习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的危害,然后和学生一同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制订的计划,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思想水平,以保护环境为己任。
(四)生物教学中良好行为方式教育的渗透
以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为例,第七单元第二章节主要学习了动物的阅读和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基本运动,在此基础上讲解动物的两种主要行为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再讲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在讲解这个章节时,教师要合理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方式。一般来说,人的后天行为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思想指向性,用思想指导行为。比如,学生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和品质,因此,无论周围的社会环境如何,学生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真正有素质、有道德、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小组合作进行生物教学
小组学习比一个人学习的效率要高很多,小组学习可以加强生物课堂参与程度,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学习中,德育观念的渗透就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接纳能力,体现了学生对他人意见的尊重、学习和配合,是一种良好的集体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分享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其他同学,最终使整个团队取得进步和胜利,这培养了学生的大局观。综上所述,合作小组式学习,教师的讲课效率会提升,学生间会增强团结意识,帮助别人学习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提高。因此,以小组合作形式渗透德育,可以提升学科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建立友善的人格,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而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精神、观念和思想,都是德育的基础。
(二)利用实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传统的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理论课程的培训,而对实践课程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生物学科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在生物实践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以实事求是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刻苦探究的科学家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格。如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当时,多数人非常愚昧,可是他依旧坚持真理,以事实为依据,实现对真理的追求。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和生物实践的过程中,能掌握科学、严谨的生物学习态度,从而为生物学的探索提供灵感。当前,中国生物科学界也存在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但国家对此行为坚持“零容忍”。结果表明,学术不端的责任人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没有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可以此作为反面教学案例,对学生而言,一些反面案例会起到警醒作用。
(三)利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更加努力拼搏,谦虚地向他人学习。比如,初中教师与当前的高校合作,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参观一些著名高校的实验室,让学生认识到与生物学相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成果。学生以此能认识到初中阶段的生物的学习只是整个生物探索的基础,还需要他们不断努力,坚持学习。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与优秀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差距,这样能引导他们以更加谦虚的态度进行工作和学习。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作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化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提高道德素养,形成长效德育机制。教师良好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领学生不断模仿,使学生在不断模仿和学习中实现质的改变。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感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生物学科内容以及思想有足够的认识;第二,要树立良好的三观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以科学严谨的精神和态度,与学生一起探讨生物学科的奥秘;第三,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学科挖掘能力,能有效将生物学科内容与德育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第四,教师在教学和德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能缺少德育,教师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育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对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生物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同时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站在教师的角度,首先讲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教师结合生物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希望能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师提供借鉴,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力度,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