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心铸就井冈魂

2023-04-06

前进 2023年2期
关键词:八角楼无字碑黄洋界

廖 雯

周末的午后,我闲来无事,整理了一下相册。翻阅过程中,几张老照片唤醒了我的记忆,照片里群山巍峨、层峦叠嶂、风景秀丽,石碑上“天下第一山”的题字苍劲有力。我的思绪不禁飞越到了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

那是我第一次登上井冈山,至今已时隔多年。黄洋界那一声炮响仿佛穿越历史的烟云萦绕在我的耳畔。我永远也忘不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吊唁大厅那一块汉白玉做的无字碑;忘不了茅坪八角楼里的那盏小煤油灯。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黄洋界,我心中升起的万千感慨;在无字碑前,我潸然泪下的那份心痛和惋惜;在那盏煤油灯下,我心底油然而生的那份敬仰。这些感受就像在春天里破土而出的春笋,节节拔高,最后在心里长成一片翠竹,勾起我无尽的追思和怀念。

那是1996 年的春天,我和几个笔友相约到井冈山采风。我们搭乘的公共汽车从省城南昌出发,一路向南,驶进了井冈山大道,车窗外重峦叠嶂、树木郁葱,盛开的杜鹃花点缀在山野间,像一片片流动的彩云,远处的山峰升起袅袅云雾,缥缈而朦胧,恍如仙境。

我们把行李放下后就直奔了黄洋界。我站在黄洋界山头,心里默念着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我感受着诗词中的磅礴气势,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绵绵、云山雾海。我闭上双眼,耳边仿佛听到那一声气震山河的炮声,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黄洋界保卫战那血与火的战争场面。我无法想象,当年的工农红军在军力不足、缺少武器的情况下,是如何应对敌军的重重包围、应对飞机大炮、应对气焰嚣张的“会剿”的。这要有多么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撑、多么超常的聪明智慧、多么勇敢坚强,才能在这种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毫不畏惧、沉着应战,打退敌人的一次次猛烈攻击。当我的思绪重新回到黄洋界,看见毛主席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八个字时,我找到了答案。

随后,我们参观了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旧居内陈列的只有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一盏油灯、一方砚台、一支毛笔和一张简朴的床铺。解说员告诉我们,这间屋子原是农民的住房,1927 年10 月27 日,毛主席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后就居住在这里,直到1929 年2 月离开。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主席在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灯下,不分昼夜地工作,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和四言体的《红四军司令部布告》。我仔细打量这一盏灯,这是一盏普通而又简单的煤油灯,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是锈迹斑斑。它曾陪伴着毛主席度过了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在这盏灯下,毛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著名论断,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当年的这一盏灯,在巍峨的罗霄山脉漆黑的夜晚里只是一束微弱的光,但它却像是群山之巅、苍穹之上的那颗启明星,不仅点亮了井冈山,而且给在黑暗中前行的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

丹心铸就井冈魂,正气浩然照青史。我徜徉在井冈山革命遗址之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仿佛都在向人们述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故事。当我行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红军铸就的生生不息、敢为人先的井冈山之魂,不怕牺牲、坚强勇敢的井冈山精神,创造的世界上独具一格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浸润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必将指引我们不断在新时代新征程开拓进取!

猜你喜欢

八角楼无字碑黄洋界
新编历史剧《无字碑》创作杂记
八角楼的灯光
西江月? 井冈山
青春舞动《八角楼》
黄洋界观云海
井冈山
无字碑
无字碑随想
井冈山游记
井冈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