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编历史剧《无字碑》创作杂记

2022-11-05姜朝皋

影剧新作 2022年2期
关键词:女皇狄仁杰武则天

姜朝皋

责任编辑:江美玲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帝。她是男权社会的挑战者,祖宗成法的叛逆者,她打破中国历史上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至今仍然影响深远。无疑她是一位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宋庆龄语)。如果从公元655年她当上皇后算起,到公元690年登基称帝,直到公元705年逝世,她执掌政坛长达50年之久,正式当皇帝也有15年,可以说她发动了一场以女性为构建主体的革命。作为一个叛逆女性,她不仅掌控了人生,还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据史载,在她执政期间,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国势上升,故后人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之说。然而,人是时代的产物,人可以改变权力的归属,却很难突破文化的传统,所以她从叛逆传统开始,到回归传统告终,最后仍然回归到她一生挑战的男权社会中去。

为这样一位空前绝后的中国女皇创作一部舞台剧,无疑极具挑战性。当我接到邀请时,第一个跳入我脑海中的就是“无字碑”三字。对这位集功过于一身、褒贬于一体的杰出女性,以她死后陵寝前的“无字碑”来作为剧名,我以为是再妥帖不过了。褒扬者可以认为其功高盖世,难以表述;贬斥者可以认为其罪恶深重,罄竹难书;于她自己,则可以将一生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用这做剧名,剧作的题旨意境也尽在其中了。

然而,当我依此剧名真正进入到具体创作时,却倍感艰难。首先花了近两个月工夫,阅读了积案盈箱的资料,这使我茫然了,完全不知如何着手。武则天的人生道路,实在太复杂,就像一条漫漫长河,滚滚激流,汹涌澎湃。波峰浪谷,险滩暗礁,难计其数。五六十年的宫廷生涯,直接与她有关联的人不下200个,武周一朝,光有名有姓的宰相就多达75位之多,直接与她有关联的事更不少于数百桩。如此庞杂的内容就好比一部《三国演义》,是可以写成几十上百部戏的容量,再浓缩也绝对不可能用一部戏来概括。有人说这只是写一个人,好,那我们就说诸葛亮,也是一个人,一台戏能把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概括吗?又有人会说,不是写人物传记,只把他一生中最光彩的地方体现出来就行。话虽不错,可诸葛亮从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祭东风、夺荆州、取西蜀、擒孟获、空城计、出祁山、斗司马直至五丈原归天,哪一件事不精彩?取其中哪件事能概括这个人物?武则天亦然,她漫长、复杂、散碎的人生经历,作为故事处处精彩,但作为戏剧,如何取舍、如何结构、如何组织情节矛盾,在两个小时左右完成对人物的塑造,着实使我困惑、纠结,甚至深陷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难以自拔。由此一度对这个题材产生了怀疑,原先要表现人物全貌的设想这条路还走不走得通?如果把武则天这个人物分解,她与狄仁杰可以写成戏,她与唐高宗可以写成戏,她与上官婉儿、与几个儿子、女儿、侄儿乃至几个男宠都可以写成戏。从人生阶段划分,从入宫当才人到感业寺为尼,从重回后宫击败王皇后、萧淑妃到当上皇后,从参与朝政到二圣临朝至高宗驾崩,从当太后到登基称帝、改唐为周15年,也都可以分别截取其中一段写成戏,然而要用一部戏把这些内容连成一个整体来完成对人物的描写和表现,显然是无法破解的难题。

先辈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部话剧《武则天》,由北京人艺上演,截取的时间段是公元679年至684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为周是690年,也就是说他写的不是女皇武则天,而是此前当皇后和皇太后时期的武则天。武则天人生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她是中国唯一空前绝后的女皇,把这个身份避开而着眼于皇后和皇太后时期的故事,是否舍本求末?皇后和太后掌权的人物历史上不少,汉有吕雉,清初有孝庄,晚清有慈禧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真正当上皇帝的除武则天没有第二人。写武则天不写女皇这个关键时段,这等于写戚继光不写他东南海疆抗倭,写马寅初不写他的新人口论,写袁雪芬不写她对越剧的改革,这样无疑失去了独特的精神价值,也抽掉了主人公人生精髓,那这部剧还叫《武则天》是否适当就值得推敲了。

有鉴于此,经过几个月反复的精神折磨,我对这部戏的结构取舍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既然要写武则天又无法求其全的情况下,我只能写一代女皇,选择其酝酿登基和当上女皇以后这个时间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全剧内容,而此前的许多人和事虽颇具戏剧性,也不得不舍弃。此外,与主人公有戏剧关联的不能只是一两个人物,而是以武则天为轴心,辐射到她与上官婉儿、她与狄仁杰、她与裴炎、她与武承嗣、她与来俊臣、她与骆宾王等各色人物身上。这样一种组合的人物关系,戏份显然是武则天“一家独大”,成为众星捧月之势。通过处于核心地位的主人公和周围各色人的交流、碰撞、矛盾纠葛等来完成对一代女皇人物形象的塑造。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戏剧一般是要求矛盾冲突强烈、激烈、尖锐,这样才能更出戏、更好看。当武则天尚处在才人、皇妃、皇后的位置上时,常常会遭遇到权力得失以及命运攸关的挑战,对立的双方矛盾容易凸显。而现在她已是凌驾于天下,一言九鼎至高无上的君王,没有一个足以与她分庭抗礼的对手,那种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外在冲突自然难以形成。怎么办?我只有让笔墨更多地走进人物内心,更多地描写她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写出时代蜕变时心灵的思索和情感的忧乐。实际上,她作为一代女皇,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内心的矛盾冲突。我想戏就深入这方面做文章。比如当她走向皇帝宝座的那一瞬间,在那长长的红地毯上迈步时,那种内心复杂的情感我特意将其放大,她眼中看到足下的红地毯似是绵延天际。以前把皇帝宝座看作自己的终极目标,此时却突然觉得这远非结束,而是无穷无限的开始,且前面的路,寒潮溯江,滚滚而来。面对半生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接受众多男性臣下的山呼朝拜,甚至有一闪念的心怯,旋即被舍我其谁的豪情所驱散……我把这些复杂细微的内心感受融入人物的唱词中,以深刻揭示其内心世界。再如为了确立继位人,在选择立太子时的矛盾,儿子继位则武氏大周王朝一代而终,侄儿继位又亲疏不合,那种内心纠结、公私冲撞……如此等等,都浓墨重彩地予以描述。更要紧的是对于武则天这个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塑造,言谈举止,注意处处凸显性格而不是体现思想,性格是独有的,而思想却不少是雷同的。她的聪睿、冷静、敏锐、坚强、果敢干练、机智精明铸就了她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性格。作为政治家,毛泽东主席曾赞扬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这些性格特征都鲜明地在情节中展现出来。如对待有杀父之仇的上官婉儿的器重、对待骆宾王那篇恶毒攻击的“檄文”的雅量、对待酷吏来俊臣的使用、对待贤臣狄仁杰的厚爱等等,无不折射出其性格特征。

我没有像郭沫若先生那样把武则天当古今完人一般一味溢美,而是暴露了她的私心和权术。登上皇位是她梦寐以求的事,表面上却要谦让,一旦从《大云经》中找到理论依据后,她内心喜不自胜,而当众仍不露声色。为了打击反对派势力,重用酷吏来俊臣,掀起告密之风,促长刑讯之恶,这分明都是她稳固统治的手段。但一旦发现形势走偏时,便果断地收拾,并借用来俊臣一颗漂亮的人头,发出“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这样一封《暴来俊臣罪状制》的制书,博得朝野一片欢呼声,换取为民做主、替天行道的圣神皇帝的形象。在她内心,对来俊臣这等小人是利用,而对狄仁杰这样的贤臣却是真正的信任和倚重,狄仁杰的去世,她顿感“朝堂空矣”,发出“苍天夺吾栋梁何太早也”这等痛彻肺腑的悲鸣。她的政治智慧还体现在临终前的遗制:“袝庙、归陵、去帝号”。在这里我虚构了一场她和骆宾王的“寺院禅谈”,对自己的人生和当前的局势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认识到她归天后,要维护社稷安宁、保护陵寝安稳和梦魂不惊,只有让自己退回到皇后的位置,与丈夫高宗合葬一墓,回归到文化传统中去,才能平安传至后世。有人说,权位如同鸦片,一旦染上就再难放弃,而武则天在垂暮之年却保持了少有的清醒和理智。对于其他方面,如维护国家尊严不受侵犯,坚决打击来犯之敌,重视人才选拔,开创科举殿试以及扶持农桑、赈灾济民、注重文化的弘扬推进等,剧中也都或明或暗地予以交代和表现,以求达到较为客观全面地塑造一代女皇。

这里要加以说明的是,由于戏剧艺术的需要,我不能按照历史年谱记事的方式来进行叙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具体事件的发生环境、过程、时间等进行了改造、提纯和集中,并无可避免地进行了艺术虚构。如“上苑赏花”一场就是根据武则天那首“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诗和龙门赛诗夺锦袍的故事编织而成。这里故意设置年轻的钦点状元张说赛诗夺魁,借以赞赏武则天开创皇帝科举殿试的功绩。还把野史中记述的用木炭烧水,让热气烘焙树木,催开百花的事转嫁到狄仁杰身上,则是更形象地表达狄仁杰一代贤臣为国为民的忠耿之心。我之所以用这些虚构、借接、移植等手段,皆因这是一部史剧,而不是史书,对此我十分赞同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史剧创作要以艺术为主,以科学为辅;史学研究要以科学为主,以艺术为辅。”我以为这是戏剧作者应该遵循的方法。

这是一部严谨的历史剧,虽然作者呕心沥血编创成篇,但由于人物的复杂性和后世对其认知的多面性,就决定了这部剧作会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知的武则天,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这部剧作,不管如何写,都难得到统一的认知。加上作者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更增大了驾驭这部剧作的难度。现在我以惴惴之心交卷,以期待各界的批评。

猜你喜欢

女皇狄仁杰武则天
古人的春日美味时光
俄罗斯也有女皇吗?
人小鬼大狄仁杰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狄仁杰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