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更加紧密的城乡利益联结新机制探索农业强省领航下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3-04-06赵光远

新长征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机制城乡融合

■赵光远

2022年12月23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任务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形势下提出的,是在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816.16亿斤的基础上提出的,更是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新要求下提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省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城乡利益联结新机制,打造更具韧性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农业强省领航下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新突破进行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探索。

一、建立更加紧密的城乡利益联结新机制

建立更加紧密的城乡利益联结新机制,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是农业农村农民与工商业城市市民更紧密融合的新机制,是基于更加完整地坚持“人民至上”“系统观念”等理念在城乡发展上的新探索,也是我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示范性新尝试。建立更加紧密的城乡利益联结新机制,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起城乡产业发展上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充分利用投融资机制、创业孵化机制等,推动城市的农机、饲料、农家肥、乡村旅游等企业到乡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集体资产进行兴业,也要推动农村的合作社、农村电商、农产品粗加工企业到城市里建设特色商铺,彰显特色品牌,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和乡村屯组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二是建立起城乡空间发展上的利益联结新机制,着力打通城乡土地产权制度差异,在城乡衔接地区探索推进更加灵活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的同时,也要在城市人口规模不足的一些城市探索推动城市国有土地向农村集体土地转变的新制度,根据我省实际推动部分地区乡村建设空间的稳步增加。要因地制宜在城市空间中发展楼宇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形态。三是建立起城乡人的发展上的利益联结新机制,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生产消费网络、社会保障网络、健康服务网络、社会文明网络等,在城市中打造乡村特色文化街区,以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为核心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文化网络,同时还要确定城乡同类商品、同类服务之间价格基本一致,争取城乡平均收入、平均消费之间的基本一致,并推动“消费券”等制度向农村居民做进一步倾斜。四是建立起城乡营商环境上的利益联结新机制,统筹营商环境、营农环境、创新生态、税费成本等,让更多的城市双创孵化基地和乡村返乡入乡创业基地联动起来,让更多的城市创新创业资源运营乡村创新创业平台,突出让农村创业者在城市营商环境里获利,让城市创业者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二、打造更具韧性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

打造更具韧性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是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各种气候变化、经济形势变化等不确定性冲击的必要举措,是提升乡村发展韧性、解决乡村发展脆弱性的必要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城乡共振追求共同富裕的必要路径。要打造更具韧性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探索自信自立共同体新形态。一是要建立更加自信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既要让城市居民更有自信,又要让农村居民更有自信,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弥补城乡居民因疫情冲击而形成的信心缺口,既包括收入方面的信心预期,又包括价格方面的信心预期,还包括政策方面的信心预期,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三个信心兼顾,才能让城乡融合更有自信。二是要建立更加降险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当前处于国内外多重风险叠加期,风险冲击对具有脆弱性的乡村经济具有更大威胁。为此,要让政府中的风险管理部门更加深入地参加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中,提升对风险的预判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城乡居民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信任程度。三是要建立更加稳健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市场化的资本、技术、数据的流动性正在冲击城乡融合的稳健性,在未来的城乡融合发展中要把这些生产要素的稳健性和聚合性放在重要位置,推动更多的国有生产要素在城乡融合中发挥作用,形成国有要素、集体要素、个人要素融合发展的共同体,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生产要素的稳健性问题。四是要建立更加融新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有新的组织、新的模式参与进来才能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鼓励以创业者为主体的人群不断推动城乡发展资源和国内外最新的组织方式相融合,鼓励本地居民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和模式。

三、探索农业强省领航下乡村振兴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任务,我省作为农业大省也已经吹响了向农业强省进军的号角。考虑到经济、财力以及老龄化等方面的约束性,我省需要探索农业强省领航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需要构建一个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强、农业生产能力强、乡村经济活力强、村民内生动力强的乡村振兴新体系。一是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强,在传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全面提升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农业以及生命科学类的基础设施、生态以及气象监测类的基础设施、数据以及智慧乡村类的基础设施等,通过基础设施展示农村新风貌,如此才能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突出农业生产能力强,调整反映农业生产能力的指标,不仅要讲单位产量,更要讲单位产出价值,只有在高质量产品和高价值实现之间构建起顺畅的通道,避免粮食生产越多但农民增收越缓慢、农业效益越低下等情况的出现,统筹好市场价值实现机制和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三是突出乡村经济活力强,也就是要在农业之外大力发展加工业、制造业以及各类服务业,把集体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加大力度引导农业农村领域创业孵化平台专业化发展,且更加聚焦地孵化培育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市场主体,要把品牌化思维、市场化思维更多地注入农业农村发展中。四是突出村民内生动力强,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中党员干部、知识分子、返乡农民等带头作用,防止在基层村干部和农村群众中出现躺平、内卷等现象,加强科技信息、政策信息、投融资信息等向农村居民的传导和覆盖。还要在加强学习方面创新方式、增加力度,带动更多的农村居民走出去看看、走出去学学,而不是把相关考察学习活动局限在高素质农民群体中,要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知识社会建设、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力争在强化村民内生动力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已经开启,我省乡村振兴进程正在加速。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我省经济社会脆弱性凸显、各类矛盾进一步叠加的时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极为重要,落实到我省乡村振兴工作中就要把“敢”字转化为“新”字,让新机制、新思路、新形态、新模式等在吉林大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让我省的先行先试、主动探索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实践样板,加快建立更加紧密的城乡利益联结新机制,探索并走出农业强省领航下乡村振兴新模式。

猜你喜欢

新机制城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重在建立新机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